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太原帮写可行性研究报告
行 业:商务服务 咨询服务
发布时间:2022-12-13
商机有不同的形式和规模。有些商机很大,它能导致许多公司的创立,改变整个行业,甚至改变世界。例如,经过多年的研究,我们发
现大的商机一般都是发生在新兴行业或零散行业中。像互联网、通信、生物技术、网页2.0等技术常常可以创造出新的行业。在这些新的空
间里,需求远大于供应,许多应运而生的公司都争先恐后地开发主导平台或结构。例如,台式电脑出现之初,上百家公司争相推出自己
特的产品。后来DOS系统的个人电脑大行其道,成为了主流平台,苹果操作系统则屈居第二。而所有其他的个人电脑平台则相继消失,开
发这些平台的公司也大多倒闭。我们在互联网、通信,及其他技术领域也能看到类似的竞争。这些竞争常常瞄准的是市场份额(当然好还
能带来未来的利润)。新兴行业常常会有可观的边际毛利,公司可以利用的利润发展壮大和调整公司的经营模式(尽管在头几年中实际
的营运边际利润可能很低或者是负数)。随着主流平台的形成,这个行业开始步入成熟,边际毛利润会随之降低,竞争则会日趋激烈,此时
新企业就很难成功进入这个行业了。因此,新创公司的大多数佳商机都是在新兴行业中出现。
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越详备越好。如果是对于一个项目的报告,一般说来,应从它的自主立异、环境条件、市场前景、资金情况、原材料供应、技能工艺、生产规模、员工素质等诸多方面,进行必要性、适应性、可靠性、性等多角度的研究,将每一种数据展现出来,进行比较、鉴别、权衡、评价。只要翔实齐备地研究论证之后,其“可行性”或“不可行性”才能闪现,并获得批准通过。为确保决策的科学准确,必定要有可行性研究这么一个进程,后的获批也必定要经过有关的法定程序。在写作上,有些需求加上封面,按照不一样的内容性质而分章分节地逐个说明。这些程序性的要求和处理手法,是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一人特色。
许多失败的创业者都把缺乏资金列为公司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是互联网各大公司的破产倒闭则恰恰是因为钱太多了。风险资本家们急切
地想投入大量的钱,以期通过公开募股马上资本。结果,他们注入了太多的资金,而互联网公司无法消化。到2000年年初时期,
这些风险资本家们在对创业初期公司的每轮投资中,投入量在800万~1500万美元之间,而对相对成熟的公司,每轮投资 量更是高达2200万
元10]。风险资本家都希望互联网公司能用上这笔钱,但许多互联网公司都愚蠢地把钱花了,却丝毫没有抢占到市场份额。耗资
13亿美元,花了7个月想开办一个时尚,终还是破产了。杂货派送服务公司Webvan ,虚掷了8亿美元,终也难逃破产厄运。过剩
的资金使得这些公司的价值主张( value proposition )无法获得有效的市场检验。也就是说,这些公司是在用投资人的钱,而不是公司的盈
利,来支撑着公司的日常营运(起码在短期内是如此)。这些公司凭着巨额的资金储备,可以亏本出售自己的产品或提供服务,它们也无从
知道是否可以把价格定高些,以保证盈利。市场份额成了它们关心的东西 ,因为总有投资者(通常是公共市场)愿意支付过多的资金进
行投资(而事实上这些公司根本不值这么多钱)。这样-来,创业者和早期投资者们足以将本金收回外,还能获得丰厚的回报。后来看,
这些公司大多空耗了资金,很少有创业者能享受到那些辉煌的短期收益。eToys的创立者 ,托比伦克( Toby Lenk) , 在公司上市后首日
身价85亿美元(账面价值)。-方面是为了其他投资者学习自己坚定地持有股份,另一方面是因为一旦大量抛售会公司的市场价值,所
以,直到公司终倒闭时,托比还持有着自己公司几乎所有的股份[11。
即便创业者成功地创办了公司,也并非所有的新公司都能存活下来。一 般而言,新公司的破产率呈以下趋势: 19%在一年内破产, 35%
在两年内破产, 60%在5年内破产。尽管这些数字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呈现很稳定的状态,但是在不同的行业和不同的公司类型中有所不同。如
果创业者能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创业能力, 理解公司终成功的所需因素,懂得实现目标的具体做法和路径,那么创业者可以成为相对幸运的
那些百分比之中的一员。商业筹划是这个过程中的一部分。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 ,创业者可以利用它来了解特定商机中蕴藏的潜力、风
险和回报。
要用好前文所述的三驱动力模型,就是故好这三种驱动力之间的相合和平衡。注意,在蒂蒙斯模型中”团队” 处于倒三角的底点(见图
1-2)。想象一下,创始人,也就是这个创业项目的领头人,他就是站在一一个大球上,头上顶着这个蒂蒙斯三角。他大的挑战就是要让头上
的三角保持平衡,不让它倾斜到足以倾覆的程度。这样的想象有助于我们理解人平衡工作的艰难度,因为带头人、团队和资源很少有完
全匹配的情况。创业领头人在利用这个图像来想象公司的未来时,要问问自己,在抵达下一个成功的界我还会遭遇哪些陷阱?我现有的
团队足够大吗?如果在两年后公司增长了30% ,我们这个团队会不会无法应付局面?我的资源充足吗?是不是太多了?因为没能保持三方平
衡而招致失败的鲜活案例比比皆是,例如,许多大企业把太多的资源都白白地浪费到了根本没有潜力的商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