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ISO22000认证审核-协助申请 标准规范
价格:面议
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肇庆ISO22000认证审核
行 业:商务服务 认证服务
发布时间:2022-11-26
a小组成员必须参加培训,掌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原理与应用能力。
b负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策划、建立、实施、保持、改进和更新的管理。
c负责HACCP计划的拟订、实施、验证、改进和更新工作。
d负责前提方案(含GMP)、操作性前提方案(含SSOP)的拟订、实施、验证、改进和更新工作。
e负责公司内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培训工作。
f负责各部门预防、纠正措施的与审核。
g负责体系的验证(包含内审)的组织实施。
食品控制被定义为强化国家或地方当局对消费者利益的保护,确保所有食品在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及销售过程中是安全的、健康的、宜于人类消费的一种强制性的规则行为,同时符合安全及质量的要求,以及依照法规所述诚实、准确地予以标注。食品控制的首要任务是强化食品立法,以确保食品消费安全,使消费者远离不安全、不卫生和假冒食品,通过禁止出售那些者所不期望的非或不合质量要求的食品的方式来实现。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食品安全事件及其危害,积应对、处置食品安全事故,限度减少食品安全事件造成的损失,特制定本预案。
遵循预防为主、依法规范的方针,贯彻统一、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科学处置、协同合作的原则。提高对食品安全事件的防范意识,建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理工作规范,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
1. 目的
通过董事长定期对公司的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有效评审,以确保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和有效性,以实现公司既定的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针、目标。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董事长主持的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评审会议。
3. 职责
3.1董事长主持管理评审并批准评审报告。
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管理评审的组织、协调工作,审核评审报告,以及评审后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跟进、验证;
3.3人事行政部负责收集评审资料,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4 各部门负责提供本部门有关评审所需的资料以及参加管理评审工作,落实管理评审报告中与本部门有关的工作内容,制定相应措施,予以实施。
4. 术语和定义(无)
5. 实施要求
5.1 评审频次
5.1.1 管理评审每年召开一次,二次之间间隔不超过十二个月。一般选择在内部审核后和
外部审核之前。
5.1.2 下列情况下,由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申请,经董事长批准适时进行管理评审:
a) 重大的客户投诉;
b) 发现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严重不符合等;
c) 即将进行第二或第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d) 组织结构、资源配置的重大变动;
e) 社会环境、市场需求、法律法规和标准发生重大变化。
5.2 管理评审计划和准备
5.2.1计划内容:评审目的、范围、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评审内容及评审前期准备工作和资料。
5.2.2计划由人事行政部编制,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董事长批准,在评审会议一星期前发给各部门。
5.2.3各部门协助人事行政部准备好相关资料,包括提交相应的书面文件记录以支持其意
见,并能与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目标相联系。
5.2.4 参加评审的成员包括食品安全小组组长、食品安全小组和各部门负责人。
5.3 评审输入——管理评审内容:
a) 对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内、外部审核结果。
b) 内外部沟通活动,包括顾客反馈信息,以及相关方的意见。
c) 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绩效,包括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方针和目标实现情况,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质量控制措施和结果。
d) 纠正和预防措施状况。
e) 以往管理评审会议的跟踪措施。
f) 可能影响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变更如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情况。
g) 对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提出的改进建议。
h) 食品安全的验证活动结果的分析。
i) 紧急状况、事故和召回。
J) 评审结果和体系更新活动
k) 各单位、员工对持续改进的合理化建议等。
5.4 评审会议
a) 管理者参照评审计划,主持评审会议;
b) 管理者对评审内容做出决定;
c) 人事行政部做好会议记录工作,记录各方面对评审输入的意见 。
5.5 评审输出——《管理评审报告》:
5.5.1《管理评审报告》的内容
a) 管理评审的一般情况目的、依据、时间、地点、人员;
b) 评审综述;
c) 评审总结。
5.5.2管理评审总结应包括(不限于)以下有关方面的任何决定和措施:
a) 质量、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及其过程有效性改进的建议;
b) 与客户要求有关的产品改进;
c) 对相关方和客户承诺的改进
d) 对资源的配置情况是否满足体系运行的需求;
5.5.3《管理评审报告》应在评审会议后一周内由人事行政部编制,经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审核,
报董事长批准,分发到各部门予以执行。
5.5.4 《管理评审报告》的分发范围:
a) 董事长、食品安全小组组长;
b) 各部门负责人及食品安全小组成员。
5.6 管理评审跟踪
5.6.1管理评审提出的改善项目由相关部门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按《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执行。
5.6.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监督、检查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
5.6.3由人事行政部保持管理评审的有关记录。
1.目的
建立应急状况的识别和响应机制,确定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制订相应的预案,在应急状况发生时做出有效的响应,防止和解决可能伴随的食品安全影响。
2.范围
适用于公司所有的食品经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事故和紧急情况。
3.职责
3.1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应急准备的协调和管理。
3.2 总经理承担响应的责任。
3.3 在应急现场的职级的主管负责按本程序做出响应。
3.4 各部门按其职责执行本程序规定。
4. 实施要求
4.1 应急状况的识别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对需要应急准备和响应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进行识别,同时识别出这些情况会给食品带来何种危害,并根据公司、社会和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完善。
应考虑的应急状况包括:
a) 突然停水:清洁工序的质量无法保证和食品制作无法继续进行;
b) 火灾发生:影响加工或服务的环境卫生不符合要求;
c) 病流行:食物和员工有可能成为病的传播途径;
d) 地震、台风、洪水等天灾:影响加工或服务资源的完整性,从而影响食品危害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e) 突然停电:由电力支持的正在运作的设施设备停止工作,可能导致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变质。
f) 食物中毒:本公司服务的人群中出现食物中毒情况,可能不是孤立的事件,采用本公司服务的所有人都面临着风险 。
g) 有害物泄漏:掺杂食品,增加食品中的安全危害。
h) 食品供应链的突变:供应商的质量事故或供应的中断等合作伙伴的突然改变等会导致公司食品危害的变化。
4.2 制定应急预案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应针对识别出的可能影响食品安全的潜在事故和紧急情况预先制定应对措施。可考虑的应对措施包括:
a) 病流行:在本体系要求的基础上,按当地疾病防控机构指引应对。
b) 地震、台风、洪水等天灾:天灾发生时应遵守有关防灾措施。
c) 食物中毒:立即报告有关主管部门和机构,组织对中毒者的抢救。同时按《食品撤回控制程序》要求控制危害的扩散。与有关部门一起分析中毒原因,若是公司提供的食品导致中毒,应进一步寻找出中毒来源的原料和采购、供应商情况,以彻底消除中毒源。重新对质量、卫生、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以确定是否有必要修改。
d) 车辆运输故障:发现生产车辆发生故障,应有备有车辆作为替代。若车辆发生事故,按交通运输管理局相关的应急措施来开展抢救。
e) 食品链的紧急变化:针对这些变化引起的食品安全危害重新进行分析和评估,必要时进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食品安全体系的更新。
f) 办公区域火灾:按照租供方的消防管理规定来开展应急措施。
4.3 响应的保障
4.3.1食品安全小组组长应与当地(食品和卫生管理部门)、疾控中心、抢险救灾中心、医院等机构,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和抢险救灾途径。
4.3.2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有计划地对岗位责任人进行应急措施教育和模拟训练,并作好相关记录。
4.3.3 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认为可行并有必要时,可组织训练或演习。
4.3.4 应定期检查办公区域应急预案规定的设施设备如消防设施、备用电源、应急照明等,以保证其处于良好的待命状态。
4.3.5 保持应急预案所需的标识,包括对应急设施设备及其使用的标识、应急电话的标识等。
4.4 应急响应
4.4.1基本思想:如发生事故与紧急情况时,应本着“安全”的思想行动:
a)当自身面临危险时,应避开危险到安全的地方;
b)迅速将危险或事故情况通知周围人员;
c)当发生事故或紧急情况时,应立即实施应急预案。
4.4.2 紧急状况的发现人应立即将情况报告发生状况的公司,并根据紧急状况的严重程序决定是否打110、119、120报警。
4.4.3在应急现场的职级的主管应在事情发生的时间根据本程序要求采取具体行动,包括:
a) 控制事态,寻找原因并给予消除。
b) 进行必要的人员和物资的疏散。
c) 报告食品安全小组组长或直接报告总经理。在上级的授权下进行外部沟通。
d) 靠自身力量不足以控制事态时,应急指挥者应拨打110或119、120、报警救灾。
4.4.4报警时必须讲明事故地点,联络电话及灾难详细情况,并派专人到路口接警,以争取抢险时间。
4.4.5当紧急状况有可能危害食品安全影响时,食品安全小组组长要迅速通知客户,报告事故与紧急情况的内容及采取的应急措施。必要时与食品主管部门进行沟通。
4.4.6总经理决定进一步的响应行动,包括善后和求助等。
1)职责:
① 负责按照要求进行操作并保持相关关键控制点的关键限值的记录;
② 负责设备的日常保养、清洁及杀菌等,并保持相关记录;
③ 负责本生产区域内的环境整理、整顿、清洁及清扫等。
2)任职要求:
① 18岁以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1年以上工作经验;
② 熟悉本岗位生产工艺的要求;
③ 熟悉设备的日常保养、清洁及杀菌和操作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