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遵义补办不动产权证检测
行 业:生活服务 装修装饰 房屋检测
发布时间:2022-06-10
房屋加层改造方法
既有房屋的加层与改造是一项高要求有风险的工程,在工作过程中出差错很有可能发生事故甚至毁掉原有建筑,所以在进屋加层与改造时要遵循其工作程序并选择合适的加层与改造方法。
通过理论研究及大量工程实践总结,技术上较成熟,国家现行规范推荐房屋加层宜采用的方法有:直接加层法、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及外套结构加层法等三种。
1、直接加层法
直接加层法是指在原有房屋上不改变结构承重体系和平面布置、直接加层的方法。其适用于原结构和地基基础的承载力和变形满足加层的要求;或经加固处理可直接加层的房屋。该方法加层一般不宜超过3层并且还需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标准规范对加层后地基基础、墙体结构和混凝土构件等进行承载力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验算。
直接加层法可比较充分的利用原建筑的承载能力,是扩大使用面积经济、方便的手段。
二、改变荷载传递加层法
原房屋的基础及承重体系不能满足加层后承载力的要求或由于房屋使用的功能要求需改变建筑平面的布置,相应需改变结构布置及其荷载传递途径的加层方法。加高的层数不宜超过三层。此方法又可大体分为以下两种加层方法:
(1)改变结构承重方向
原房屋为横墙承重,加层部分改为纵墙承重;相反,原房屋为纵墙承重,加层部分改为横墙承重。还可以在加层的局部房间改变承重方向。
(2)增设新承重墙或柱
当房屋加层部分的建筑平面需要改变或原房屋的承重墙体和基础的承载力或变形条件不能满足加层荷载的设计要求时,可以增设承重墙或柱。
3、外套结构加层法
外套结构加层法是指在原房屋外增设外套结构,如框架、框架-剪力墙等,以支撑加层后的全部荷载。外套框架加层法适用于加层层数较多、荷载较大或加层部分需要大开间时,原承重结构或地基基础难以满足过大的加层荷载。外套框架结构可分为分离式外套框架结构体系和协同式外套受力体系两大类。
三、分离式外套框架结构体系
原建筑结构与新外套加层结构完全脱开,立承担各水平和竖向荷载,这种“高腿柱”外套框架不宜在地震区采用。
(2) 协同式外套受力体系
原建筑结构与新外套加层结构相连接,一起承担加层部分的荷载,提高了结构整体性及横向刚度。
除规范推荐的方法还有其他比较实用和新型的方法。
1、室内加层法
室内加层法分为分离式、整体式、吊挂式和悬挑式。
(1)分离式室内加层是指在室内增加新的承重体系,四周与旧房完全脱开,这种体系不能用于抗震设防地区。
(2)整体式室内加层是指将室内新增承重结构与旧房结构连在一起共同承担荷载。这种体系整体性好有利于抗震,但是需对旧房进行加固,梁柱节点处理较困难。
(3)吊挂式室内加层是采用吊挂式结构把増层荷载传至原建筑上一层楼盖。具有自重轻、工期短、有利于抗震等优点,
(4)悬挑式室内加层是指用悬挑结构把荷载传至原建筑物。与吊挂式一样是在室内不允许立柱、立墙时采用,需要对原建筑物进行大面积加固处理。
本工程位于莆田市,于1995年建成为二层砖混结构,后于2014年加盖一层,现为3层混合承重结构,一层和二层均采用普通砖承重,三层采用现浇混凝土柱和混凝土砌块共同承重;楼盖、屋盖均为现浇混凝土结构,房屋高度为10.8m,建筑总面积为804.4m2。本工程地处抗震设防烈度7度(0.10g)区,抗震设防按标准设防类(简称丙类),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年,后续使用年限按40年考虑。根据结构布置情况,按1个单元进行结构安全性评级。根据《民用建筑性标准》(G292-2015),本工程单元的安全性等级评为Csu级。⒈程序⑴建筑物现状调查、勘测,包括结构平、立面布置、裂缝、结构侧向位移、相关构造以及使用功能等。⑵采用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采用回弹法检测砖抗压强度,采用回弹法砼构件混凝土强度,采用一体式钢筋扫描仪对砼结构主筋根数及箍筋间距进行扫描检测。⑶根据检测数据,对结构构件进行承载能力验算、分析,结合现状调查、勘测结果,进行结构安全性评级及抗震性能评估。⒉安全性评级的分级标准根据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性标准》(G292-2015)的相关规定,民用建筑安全性按单个构件、子单元、单元三个层次进行,每一层次分为四个等级,其中单元安全性评级的各层次分级标准及相应的处理要求如下:Asu—安全性符合标准的要求,不影响整体承载,可能有极少数一般构件应采取措施;Bsu—安全性略低于标准的要求,尚不显着影响整体承载,可能有极少数构件应采取措施;Csu—安全性不符合标准的要求,显着影响整体承载,应采取措施,且可能有少数构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Dsu—安全性严重不符合标准的要求,严重影响整体承载,必须立即采取措施。根据结构布置情况,本次按1个单元进行,并划分为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以及围护系统的承重部分3个子单元。
⒈地基基础子单元安全性评级
基础周边地面未见明显沉陷,上部结构未见不均匀沉降引起的明显变形和开裂现象。根据上部结构反应情况,地基基础子单元间接评级为:地基基础子单元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u级。
⒉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安全性评级
⑴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
墙体抗震承载能力、受压承载能力、墙体高厚比及局部受压承载能力可满足规范要求。墙体相互咬槎较好,未见明显挠曲、鼓闪和变形,未见明显开裂,墙体工作状态正常。框架柱、梁构件承载力可满足规范要求。未发现柱、梁及板等混凝土构件存在明显开裂现象,柱梁节点未见明显变形。
砌体结构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u级。柱、梁、板构件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u级。
⑵按结构侧向位移等级评定
根据现场条件布置8个测点量测结构顶点侧向位移,实测大侧向顶点换算位移为H/500(8mm),各测点侧向位移均未超过规范限值的要求。
结构侧向位移等级评定为Bu级。
⑶按结构整体性等级评定
墙体为错缝搭砌,纵横墙交接处咬搓良好。住宅采用纵横墙承重体系,墙体内无烟道、通风道等竖向孔道削弱;墙体布置基本均匀对称,在平面内基本对齐,沿竖向上下连续。本工程各层墙体均设置闭合圈梁,并于房屋大梁支承处、纵横墙交接处和楼梯间四角设置构造柱。本工程构件选型正确,传力路径较清晰,结构平面布置规则,框架均双向拉通,可形成完整系统,整体布置合理。结构整体性等级评定为Bu级。
⑷综合考虑构件安全性等级、结构侧向位移等级以及结构整体性等级,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u级。
⒊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子单元安全性评级
各层填充墙体未见明显裂缝,门窗等工作状态正常,外墙与屋面未见明显渗漏,围护结构工作状态未见异常。室外散水工作状态正常。综合考虑上部承重结构子单元的安全性等级评定结果,围护系统承重部分安全性等级均评定为Bu级。
⒋单元安全性评级
根据地基基础、上部承重结构、围护结构各子单元安全性等级评定结果,本工程结构安全性等级评定为Bsu级
(一)、进场准备工作
为使现场工作有效快速进行,满足工期要求,委托方应积极主动的收集及准备好被房屋的、建筑及结构图纸,并做好现场的通知与协调工作。
(二)、现场勘查
(1)房屋概况调查
(1.1)调查及记录房屋的名称、地址、座向、产权人、使用人、承租人、建筑年代、改造年代、用途、层数及结构形式。
(1.2)调查及记录房屋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
(1.3)调查及记录房屋内墙、外墙、天花饰面、室内地面及门窗设施等装修情况。
(2)现场检查、检测内容
(2.1)地基基础检查
检查、记录房屋室内外地台、各墙柱脚是否有开裂损坏现象,地基基础是否产生不均匀沉降而造成上部结构构件出现开裂及变形等异常现象。采用“djd2-1gc”型电子经纬仪对该房屋转角部位竖向构件倾斜率或偏移比值进行测量,采用“dsz2”水准仪对该房屋转角部位竖向构件进行沉降观测,以确定该房屋主体整体是否发生不均匀沉降现象及房屋沉降是否趋于稳定,并判定该损坏现象是否对房屋安全构成影响。
(2.2)钢筋混凝土检查
检查、记录钢筋混凝土构件是否出现明显的受力变形及开裂损坏等异常现象,对损坏(包括:开裂、变形、保护层剥落、露筋、钢筋锈蚀程度等)构件外观状态进行拍照记录,并判定该损坏现象是否对房屋安全构成影响。
(2.3)砖墙砌体检查
检查、记录砖墙砌体是否出现明显的受力变形及开裂损坏等异常现象,对损坏(包括:开裂、变形、风化、弓凸等)构件进行拍照记录并判定该损坏现象是否对房屋安全构成影响。
(2.4)、木结构检查
检查、记录木结构是否出现倾斜、下垂、侧向变形、腐朽、裂缝及节点是否出现松动、脱榫等损坏现象,并判定该损坏现象是否对房屋安全构成影响。
(2.5)装修部分检查
(a)检查、记录内外墙及天花板的批荡层是否出现风化、空鼓、起拱、脱落及龟裂等损坏现象。
(b)检查、记录楼地面饰面是否出现空鼓、起拱、起砂和开裂等损坏现象。
(c)检查、记录门窗是否出现变形、开裂、木质腐朽、铁件锈蚀等损坏现象,使用是否灵活。
(2.6)设备部分检查
检查、记录水电设施使用功能是否正常;卫生器具零件损坏、残缺;电照设备的新旧、完损、电线老化、绝缘等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