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叶缬草(变种)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叶裂较宽,中裂较大,裂片为具锯齿的宽卵形,裂片数较原变种为少,通常5-7枚。产中国东北至西南的广大地区。
缬草(拉丁学名:Valeriana officinalis L.)是败酱科,缬草属多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高可达150厘米;须根簇生;茎中空,茎生叶片卵形至宽卵形,羽状深裂,裂片披针形或条形,顶端渐窄,基部下延,花序顶生,成伞房状;小苞片中间纸质,两侧膜质,花冠淡紫红色或白色,裂片椭圆形,瘦果长卵形,5-7月开花,6-10月结果。
缬草叶坚纸质,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0.3)0.5-1.2厘米,顶端钝,基部圆形,全缘,上面暗绿色,没有毛或疏被贴生至开展的微柔毛,下面色较淡,无没有毛或沿中脉疏被微柔毛,密被下陷的腺点,侧脉4对,与中脉上面下陷下面凸出;叶柄短,长2毫米,腹凹背凸,被微柔毛。
缬草繁殖方法:
以种子繁殖为主,无性繁殖为辅;种子繁殖有直播和简易育苗2种,无性繁殖主要是进行单芽点切块繁殖。缬草种子干粒重0.6克左右。在自然条件下,发芽率较高仅30%,采取集中育苗的方法可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率。在缬草开花盛期进行除草,将行间土壤挖松整细,拣尽杂草、石块,让种子成熟后,自然均匀地散落在地上,15天后开始发芽。1个月左右,苗高10厘米时,再除草1次。这种育苗方法既省工,又充分利用种子,且技术简便,易于推广。直播种子发芽率低,管理困难;无性繁殖操作复杂。
缬草栽培技术:
选地整地:宜选择靠近水源、灌溉方便的低地,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壤土为宜。于播种前进行整地,深耕25-30厘米,整细耙平,结合翻耕施腐熟厩肥37.5吨/公顷,撒布均匀,翻入土中。再按厢宽1.2米、沟宽0.3米开厢,将厢面整成瓦背形,四周开好排水沟。
小苗移栽:在种子发芽1个月左右,苗高10厘米时,再除草1次,11月前后移栽至大田,移栽株行距20厘米×30厘米。
浇水保湿:雨水充足的地方一般不需要浇水保湿。但偶尔播种后如遇晴天或土壤干燥,应在厢面盖1层草以保持出苗期土壤湿润;出苗后要及时将草层撤除。出苗初期遇干旱时,每隔5-6天浇水1次,以后每隔15天或1个月灌溉1次。
除草松土:除草要及时,见草就除,可防止因根系带出种子或幼苗。幼苗高5-7厘米后可进行松土,并结合松土达到除草的目的。缬草根系密布在表层土壤,松土不宜过深。至6-7月后封垄,地上部相互郁闭,根系密布行间,不再松土;当根露出土面时,应及时培土。
追肥施肥:一般全年要追肥2次,第1次追肥在苗高5-10厘米时进行,移栽田在返青后进行;第2次施肥在6月底进行。施尿素75千克/公顷,或复合肥150千克/公顷。施肥方法采用开沟条施,即在距植株10厘米左右处开浅沟,施后盖土。
我们公司始终坚持“以客户的需求为核心,为客户解决实际问题”的理念,充分发挥自己“形象更佳、服务更优”核心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