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spf级实验动物房净化实验室
行 业:环保 净化工程
发布时间:2021-11-28
中净环球净化可提供动物房,动物实验室,动物洁净室,动物无菌室的咨询、规划、设计、施工、安装改造等配套服务。
实验动物房设计标准规范
实验室根据实验动物微生物控制标准,可将实验动物分为,分别是普通动物、清洁动物、无病原体动物、无菌或悉生动物。
1一级普通动物
一级普通动物(CV),不携带共患病病原和动物烈病原的实验动物。
其饲育环境为开放系统,无空气洁净度要求。
2二级清洁动物
二级清洁动物(CL),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来源于SPF动物或剖腹产动物。
一般饲养于半屏障系统。
3无病原体动物
无病原体动物(SPF),是指动物体内无特定的微生物、存在,但带有非特定的微生物、的动物。主要指不携带潜在感染、条件致病和对实验干扰大的病原。来源于剖腹产动物,饲养于屏障系统。
4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
无菌动物(GF)或悉生动物(GN),无菌动物指用现有检测技术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检不出任何活的微生物和的动物。
无菌动物来源于剖腹产或无菌卵的孵化,饲养于隔离系统内。
悉生动物或称已知菌动物,广义上把无菌动物、已知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统称悉生动物;狭义上指已知菌动物。
5四类实验动物的病理检查标准
在病理学检查上,四类实验动物也有不同的病理检查标准。
一级:外观健康,主要不应有病灶。
二级:除一级指标外,显微镜检查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无病原体动物。无二、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不含二、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脾、淋巴结是无菌动物组织学结构。
6动物房设计管理上的要求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
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类。
7隔离系统
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悉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8屏障系统
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半屏障系统
放宽对屏障系统中人及物出入房间时的管理,平面组成大致与屏障系统相同。
9层流架系统
笼具放在洁净的水平层流空气中。常用于小规模饲养,但在一般房间进行饲养、操作和处理时有被污染的危险性。可用于半屏障的补充。
10开放系统
是对人、物、空气等进出房间均不施行消除污染的系统,但通常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清洁管理。
中净环球净化可提供动物房,动物实验室,动物洁净室,动物无菌室的咨询、规划、设计、施工、安装改造等配套服务。
动物房环境设计上的要求
动物实验室也叫实验动物房,它是指适宜于饲养、繁育实验动物的建筑物。这类建筑应具有特定的环境要求和实验手段,以保证动物的品质和实验研究的准确可靠性。根据对微生物的控制程度可分为:开放系统、屏障系统和隔离系统。
对不同级别的实验动物在动物房设计上和管理上则有不同的要求。无菌、已知菌以及无病原体动物都需要在无菌或尽可能无菌的环境里饲养,这种环境,目前国际上通用称为屏障环境,即用一道屏障把动物与周围污染的环境隔开,就如胎鼠在母鼠内一样。这种环境从控制微生物的角度分为隔离系统、屏障系统、半屏障系统、开放系统和层流架系统等类。
A.隔离系统:是在带有操作手套的容器中饲养动物的系统,用于饲养无菌动物和栖生动物。内部保持按微生物要求的100级的洁净度,但其设置的房间及操作人员不必按无菌室考虑。
B.屏障系统:把10000~100000级左右的无菌洁净室作为饲养室,主要用于无病原体动物的长期饲养和繁殖。入室施行严格管理,如淋浴、换贴身衣服等。
C.半屏障系统:放宽对屏障系统中人及物出入房间时的管理,平面组成大致与屏障系统相同。
D.层流架系统:笼具放在洁净的水平层流空气中。常用于小规模饲养,但在一般房间进行饲养、操作和处理时有被污染的危险性。可用于半屏障的补充。
E.开放系统:是对人、物、空气等进出房间均不施行消除污染的系统,但通常要进行某种程度的清洁管理。
实验动物繁育、生产设施环境指标(静态)。
中净环球净化可提供动物房,动物实验室,动物洁净室,动物无菌室的咨询、规划、设计、施工、安装改造等配套服务。
浅析实验动物房的工程设计(-)
一、实验动物房设计概述
法规相关规定
实验动物房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来设计。目前实验动物房的建造设计需要遵循的国家规范主要有:GB 14925—2010《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和GB 50447—2008《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
这些规范对目前国内生物制药企业使用的实验动 物房的硬件设施,如建筑、空调、水、电等均有详细的要求。
1.2 动物饲养环境设施分类
目前,生物制药企业的动物饲养环境设施可分为三类,主要使用前两类环境设施饲养动物。
2.1 普通环境设施
该环境设施符合动物居住的基本要求,但不能 完全控制因子,适用于饲育教学等用途的普通级实验动物。目前企业通常在普通空调环境下饲养 家兔,饲养的环境要求:温度18~29 ℃,相对湿度 40%~70%,换气次数8次/h,无特定压差。
2.2 屏障环境设施
该环境设施适用于饲育清洁实验动物及无特 定病原体的实验动物,该环境严格控制人员、物品和环境空气的进出。目前企业通常在该环境下饲养 小鼠和,饲养的环境要求:洁净度7级,温度 20~26 ℃,相对湿度40%~70%,换气次数15次/h,压差10 Pa[2] 。
2.3 隔离环境设施
该环境设施采用无菌隔离装置以保存无菌或无外来污染的动物,环境要求较高。
目前生物疫苗生产企业较少采用该环境设施。
二、实验动物房的布局
由于实验动物容易受到环境干扰,且在饲养过 程中会产生异味,影响其他生产或生活用房,因此, 实验动物房总体布局的选址和建造基本要点有:
(1)立建造动物房;
(2)避开车流和密集处,避开厂区震动和 噪声大的区域;
(3)选择在全年主导风向下风处,且对厂区其 他生产或生活设施影响小的区域。
2.2 工艺平面布局
实验动物房的工艺平面布局设计应该在符合 法规要求的前提下,达到布局合理、、经济、安 全等目的。
2.1 工艺设计流向
实验动物房的工艺设计流向包括:实验人员、 饲养人员和检疫人员的进入和退出路线;动物的 进 入和退出路线,解剖和废弃尸体的流向;动物用垫料和饲料的进出流向;笼器具进出流向;样品进出流向等。
各种流向需要合理分流,避免交叉 污染。
2.2 功能间设置
实验动物房从功能间设置上主要包括人员的 更衣间、动物饲养间、实验间、动物检验间、洁净物 品存储间、清洗间、解剖间、饲料和垫料的存储间等,各功能间设置需齐全、合理。
2.3 走廊模式
目前常见的实验动物房走廊模式有:
普通的家兔实验动物房以及小规模的SPF小鼠实验动物 房设置为单走廊模式,而大规模的SPF小鼠和 实验动物房则多采用双走廊或多走廊模式。
2.4 工程成本
实验动物房的建设和运行成本都很高,因此在建造设计之初就必须考虑周全。
(1)从功能面积上考虑,在够用的前提下遵循紧凑、合理的原则。
(2)由于动物房基本采用全新风系统,因此净化空调的房间吊顶高度一般情况下以2.3~2.5 m为 宜,以减少运行成本。
中净环球净化可提供动物房,动物实验室,动物洁净室,动物无菌室的咨询、规划、设计、施工、安装改造等配套服务。
动物实验室饲养防护区
饲养防护区设施基本的形态是由、走廊(或通道)、功能间和出口组成。走廊是连接各功能区的纽带,各种通道发挥快捷、隔离、消毒等作用。实验动物设施的特点是不相容的因素多,需要利用走廊和通道对不相容的因素作合理的安排。走廊的形式包括双走廊、单走廊、U型走廊、环廊等。设施内部的安排应根据工作流程和利于控制风险的原则确定,此外,还要考虑工程可行性和日常维护的方便性,可以组成相对立的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