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佛山火灾房屋检测
行 业:生活服务 装修装饰 房屋检测
发布时间:2020-10-30
房屋发生火灾后如何对房屋进行评级
一、构件鉴定评级
根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依据构件烧灼损伤、变形、开裂,火灾后构件初步鉴定评级可分为4类(火灾后结构构件损伤状态不评级):
状态a——轻微或未直接遭受烧灼作用,结构材料及结构性能未受或仅受轻微影响,可不采取措施或仅采取提高耐久性的措施。
状态b——轻度烧灼,未对结构材料及结构性能产生明显影响,尚不影响结构安全,应采取耐久性或局部处理外观修复措施。
状态——中度烧灼,尚未破坏,显着影响结构材料或结构性能,明显变形或开裂,对结构安全性或正常使用性产生不利影响,应采取加固或局部更换措施。
状态——破坏,火灾中或火灾后结构倒塌或构件塌落;结构严重烧灼损坏、变形损坏或开裂损坏,结构承载能力丧失或大部分丧失,危及结构安全,必须立即采取安全支护、彻底加固或拆除更换措施。
二、火场温度分析
根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区混凝土柱表面显浅灰,局部粉刷层剥落,混凝土出现微细裂缝,锤击声音较响亮,判定区的高温度约为300~500;区混凝土柱表面显浅黄,粉刷层大面积剥落,混凝土开裂,锤击声音较闷,判定区的高温度约为700~800。
火灾对混凝土强度影响分析
根据《火灾后建筑结构鉴定标准》(CECS 252:2009)及有关资料:在高温下及冷却后,混凝土的强度总体上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温度越高,混凝土强度降低越严重。钢筋在高温冷却后其屈服点及抗拉强度与常温下相等,降低有限。现场对混凝土构件表面进行锤击或取芯时受检区域部分构件面层发生龟裂、酥松等现象。钻取芯样混凝土强度测试也表明,区受检柱混凝土强度低于区受检柱。
火灾后房屋安全检测鉴定类型关关系同样能判定混凝土构件的强度。
混凝土土强度:根据构件受火温度、冷却方式、有《火灾评定标准》附录G“国弹法检测火灾后混凝无粉刷层及构件各圆区的碳化深度值来计算各测区的回弹修正系数,进而推定构件的混凝土强度。
火灾后混凝土构件不同部位受损程度不尽相同,用回弹法进行受损程度评定和强度估计时,如果回弹值离散较大,可用回弹法测定火灾后受损范围。但是回弹法不适合于遭受火灾后出现剥落的混凝土构件,因为即使对于火灾后混凝土结构平整表面也可能由于硬度的差异导致测试结果产生较大的变
超声波法
超声波法是通过超声波(纵波) 能证土中的传播速度的不同反映混凝土质量的方法。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不少超声波速度与混凝土强度关系的经验公式,并且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是,该方法要求混凝土表面有较好的平整性,县要求超声波发送和接受探头好分别布置于构件两侧,目的是减小传播路径长度变化带来的误差,但在实际操作中难以保证的。此外,超声波法检测时“温差效应”、 含水量、测距等均会影响其精度。但是,目前这些因素的影响规律已基本确定,可以通过适当的修正消除这些影响。
另外,由于超声波对混凝士不同温度作用后的受力性能+分敏感,使得超声波检测法仍是火灾后混凝土结构损伤鉴定的重要检测手段。
利用超声波检测受火混凝土强度的精度比回弹法高。但影响混凝土强度的因素比较多,超声法和回弹法的精度受各种因素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并且这些因素对两种方法的不利影响恰恰相反。用单一方法测定往往有较大误差, 将超声波法和回弹法两种方法综合运用,可取长补短,消除些不利影响, 从而提高检测的精度。
《火灾鉴定标准》的鉴定方法 微观的角度,另一个是从整体、宏现示准的结合使用。(包括安全性鉴定和(I)初步鉴定①初步鉴定分级有、四个损伤级别, 不评工级,级是指构件严重破坏,难以加因修复.需要拆除或更换,可根据外观直接评定,实际上只需评1.. Is. 级共三个级别。
火灾后房屋建筑结构检测安全等级:
一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
1、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依据
建筑耐火等级的划分是建筑防火技术措施中基本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建筑设计规范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一、二、三、四级,一级高,耐火能力强;四级低,耐火能力弱。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取决于组成该建筑物的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所谓建筑构件是指建筑物的墙体、基础、梁、柱、楼板、楼梯、吊顶等一系列基本组成构件。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表4-1
1)、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是指由建筑构件的材料遇火反应,分为不燃烧体、难燃烧体和燃烧体三类,对建筑构件而言不燃烧体如墙柱、基础等;难燃烧体如吊架、吊顶及内部管道;燃烧体如门窗、吊顶、装饰材料等。
2)、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将任一建筑构件按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称为耐火极限,以小时“h”表示。时间-温度标准曲线是指按特定的加温方法,在标准的实验室条件下,所表示的现场火灾发展情况的一条理想化了的试验曲线。该曲线以被国际标准化组织采纳,目的是为了对建筑构件的极限耐火时间有一个统一的检验标准。我国采纳了国际标准ISO834的标准火灾升温曲线。该曲线公式为T-T0=345lg(8t+1) 式中t为时间,以“min”计;T为当所用时间为t时,构件所承受的温度值,以“℃”计;T0为初始温度,以“℃” 计;计算时设定位20℃。下图4-1是根据国际标准火灾升温曲线公式作出的温度-时间曲线,
2、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
建筑构件达到耐火极限有三个条件,即:失去支持能力;完整性;失去隔火作用时为止的这段时间;只要三个条件中达到任一个条件,就确定其达到其耐火极限了。
1)、失去支撑能力:如果试件在试验中受到火焰或高温作用下,承载能力和刚度降低,截面缩小,承受不了原设计的荷载而发生跨塌或变形量超过规定数值,则表明失去支持力。
2)、失去完整性:主要指薄壁分隔构件(如楼梯、门窗、隔墙、吊顶等)在火焰或高温作用下,发生爆裂或局部塌落,形成穿透裂缝或孔洞,火焰穿过构件,使其背面可染物燃烧起来。如楼板受火焰或高温作用时,完整性被破坏,火焰穿到上层房间,表明楼板的完整性被破坏。
3)、失去隔火作用:主要指起分隔作用的构件失去隔热过量热传导的性能。在试验中,如果构件的背火面测得的平均温度超过140℃,或背火面任一点温度超过初始温度180℃时,均表明构件失去隔火作用。
经过大量的试验验证工作,建筑构件发生三者之一时的耐火极限用时间来衡量,建筑墙体有承重墙、普通粘土墙及钢筋混凝土实体墙,它们的耐火极限分别为2.5~10.5h不等,这与墙的结构厚度有关(12cm~37cm),具体见表4-1
二 建筑物的耐火设计
建筑的耐火设计,目的在于防止建筑物在火灾时倒塌和火灾蔓延,保障人员的避难安全,并尽量减少财产的损失。建筑物的使用功能不同、重要程度不同,层数不同的建筑物,火灾的危险性是有差异的,因此在设计上要区别对待。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作为衡量建筑物耐火程度的分级标度,是防火技术措施中基础的措施之一。从表4-2为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之间的关系,耐火等级高的建筑物如一、二级建筑物,发生火灾时被火烧坏、倒塌的可能性小;而耐火等级较低的建筑物火灾时往往容易造成局部或整体倒塌,火灾损失大。我国建筑的耐火设计采用耐火等级设计方法考虑温度—时间的关系及具体各构件的耐火时间来定。
1、 多层建筑耐火设计
多层建筑耐火设计等级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火灾的危险性和火灾荷载等因素来选定。
从表4—2可知,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与构件的燃烧性能有相应的关系。一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全部为不燃烧体;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物的主要构件除吊顶为难燃烧体外,其余为不燃烧体;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屋顶承重墙为燃烧体,吊顶和隔墙为难燃烧体,其余均为不燃烧体;三级耐火等级建筑物除防火墙为不燃烧体外,其余构件为难燃烧体或燃烧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