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5500.00起
0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其实,塑胶模具并不难,不管塑胶产品怎样变化,对于来成形此塑胶产品的模具而言,它的结构无非就是上述的几个方面。而模具之间的差别就在于模具是大还是小?各个附助零件、附助设置、附助系统的位置或者方式不一样。处理死角的方法、结构、大小等有所变化而已。当然,要使设计出来的模具加工简单、装配方便、寿命长、价格适中、成形产品不错,设计经验特别重要。好的经验,可以处理设计、加工当中出现的问题,对待设变也比较有把握。
三、注射机的结构组成:一台通用型注射机主要包括注射装置、合模装置、液压传动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注射装置主要作用是将塑料均匀地塑化,并以足够的压力和速度将一定量的熔料注入到模具的型腔中。注射装置主要由(螺杆、料筒和喷嘴组成的)塑化部件以及料斗、传动装置、计量装置、注射和移动油缸等组成。
1、合模装置:其作用是实现模具的启闭,在注射时保证成型模具可靠地合紧,以及脱出制品,合模装置主要由前后固定模板、移动模板、连接前后模板用的拉杆、合模油缸、连杆机构、调模装置以及制品顶出装置等组成。
2、液压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其作用是保证注射机按工艺过程预定的要求(压力、速度、温度、时间)和动作顺序准确有效的工作。注射机的液压系统主要由各种液压元件和回路及其它附属设备组成,电气控制系统则主要由各种电器和仪表组成,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对注射机提供动力和实现控制。
塑胶模具设计流程
一、接受任务书
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通常由制件设计者提出,其内容如下:
1、经过审签的正规制制件图纸,并注明采用塑料的牌号、透明度等。
2、塑料制件说明书或技术要求。
3、生产产量。
4、塑料制件样品。
通常模具设计任务书由塑料制件工艺员根据成型塑料制件的任务书提出,模具设计人员以成型塑料制件任务书、模具设计任务书为依据来设计模具。
二、收集、分析、消化原始资料
收集整理有关制件设计、成型工艺、成型设备、机械加工及特殊加工资料,以备设计模具时使用。
1、消化塑料制件图,了解制件的用途,分析塑料制件的工艺性,尺寸精度等技术要求。例如塑料制件在外表形状、颜色透明度、使用性能方面的要求是什么,塑件的几何结构、斜度、嵌件等情况是否合理,熔接痕、缩孔等成型缺陷的允许程度,有无涂装、电镀、胶接、钻孔等后加工。选择塑料制件尺寸精度的尺寸进行分析,看看估计成型公差是否低于塑料制件的公差,能否成型出合乎要求的塑料制件来。此外,还要了解塑料的塑化及成型工艺参数。
2、消化工艺资料,分析工艺任务书所提出的成型方法、设备型号、材料规格、模具结构类型等要求是否恰当,能否落实。成型材料应当满足塑料制件的强度要求,具有好的流动性、均匀性和各向同性、热稳定性。根据塑料制件的用途,成型材料应满足染色、镀金属的条件、装饰性能、必要的弹性和塑性、透明性或者相反的反射性能、胶接性或者焊接性等要求。
3、确定成型方法
采用直压法、铸压法还是注射法。
4、选择成型设备
根据成型设备的种类来进行模具,因此必须熟知各种成型设备的性能、规格、特点。例如对于注射机来说,在规格方面应当了解以下内容:注射容量、锁模压力、注射压力、模具安装尺寸、顶出装置及尺寸、喷嘴孔直径及喷嘴球面半径、浇口套定位圈尺寸、模具厚度和小厚度、模板行程等,具体见相关参数。要初步估计模具外形尺寸,判断模具能否在所选的注射机上安装和使用。
5、具体结构方案
(1)确定模具类型
如压制模(敞开式、半闭合式、闭合式)、铸压模、注射模等。
(2)确定模具类型的主要结构
选择理想的模具结构在于确定必需的成型设备,理想的型腔数,在可靠的条件下能使模具本身的工作满足该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和生产经济的要求。对塑料制件的工艺技术要求是要保证塑料制件的几何形状,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生产经济要求是要使塑料制件的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模具能连续地工作,使用寿命长,节省劳动力。
表2-4
塑料名称 型腔斜度 型芯斜度
聚酰胺(尼龙)PA 25ˊ-40ˊ 20ˊ ~ 40ˊ
聚乙烯PE 25ˊ-45ˊ 20ˊ ~ 45ˊ
聚苯乙烯PS 35ˊ~ 1°30ˊ 30ˊ ~ 1°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 35ˊ~ 1°30ˊ 30ˊ ~ 1°
ABS 40ˊ~ 1°20ˊ 35ˊ ~ 1°
聚碳酸酯PC 35ˊ~ 1° 30ˊ ~ 50ˊ
聚甲醛POM 35ˊ~ 1°30ˊ 30ˊ ~ 1°
热固性塑料 25ˊ~ 1° 20ˊ ~ 50ˊ
从模具结构和制造析,塑件的结构要具备以下特点:
1) 塑件要有足够的拔模角,以利于塑件从模腔及模呵上脱出,(表2-4)是塑件的单边脱模角的推荐值。蚀纹表面的脱模角要大。
2) 钩、扣位工艺孔
塑件的钩位、扣位等结构有些是通过前后模插穿实现的。
3) 落在曲面上的孔,孔口要倒角,以避免出现尖锐的胶位。
4) 用Half成型外螺纹或精密圆柱时,要削平与PL面垂直的两个面
5) 当内、外螺纹必须采用旋转脱模时,应合理的设置止转位
6) T形切面的接合面会产生凹陷,要在模呵(core)侧边设置锲角减薄胶位
7) 加强筋高度的预留
8) 一般的,塑件上注有公差的尺寸,在计算收缩时,要取中间尺寸为名义尺寸。
9) 当塑件使用的塑料收缩率变化范围较大时,如果塑件的尺寸公差要求小于可能出现的收缩变化,模具上要留有可修改的量,考虑能镶、能换,做一些防错应变措施。
10)要对大于基本胶厚的部分作吊空胶处理,保证基本肉厚一致,并考虑冷却问题。
11)面壳比底壳预大的问题。通常要求:
面壳周边大出约0.03 ~ 0.05。但底面壳缩水可能不一样。拿遥控器面壳来说,由于胶厚、模温、产品形状与底壳有差异,造成面壳收缩率大于底壳,这在尺寸预留时要预以考虑。加胶要加易修正的壳。
12)上、下模有胶位时要考虑预留。如上模出圆角、倒角时,一般下模胶位要多单边0.03 ~ 0.05。
13)变形的预留:
a 反变形
b 吊空胶
6.0绘制模具图
6.1 模具总装图包括以下内容:
a. 模具成型部分结构
b. 浇注系统、排气系统的结构形式。
c. 分型面及分模取件方式。
d. 外形结构及所有连接件,定位、导向件的位置。
e. 标注型腔高度尺寸(不强求,根据需要)及模具总体尺寸。
f. 按顺序将全部零件序号编出,并且填写明细表。
6.2绘制零件图
由模具总装图拆画零件图的顺序应为:先内后外,先复杂后简单,先成型零件,后结构零件。
a. 图形要求:一定要按比例画,允许放大或缩小。视图选择合理,投影正确,布置得当。易看懂、便于装配,图形尽可能与总装图一致,图形要清晰。
b. 标注尺寸要求统一、集中、有序、完整。标注尺寸的顺序为:先标主要零件尺寸和出模斜度,再标注配合尺寸,然后标注全部尺寸。在非主要零件图上先标注配合尺寸,后标注全部尺寸。
c. 表面粗糙度。把应用多的一种粗糙度标于图纸右上角,如标注'其余3.2。'其它粗糙度符号在零件各表面分别标出。
d. 其它内容,例如零件名称、模具图号、材料牌号、热处理和硬度要求,表面处理、图形比例、自由尺寸的加工精度、技术说明等都要正确填写。
6.0审图程序(设计人员先按表自审,然后交主管审图)
分 类 校 核 事 项
1.品质 充分检讨型模材料,硬度,精度,构造等是否与定制者之规格相符?
2.成形品 检讨缩水,材料流程,等诸事项是否影响成形品外观?在成形品之机能及构造无故障范围中,检讨型模加工是否容易?成形品材料之收缩率是否估计正确?
3.成形机 成形机之射出量,射出压力,合模压力是否充分?型模是否能正确安装于指定使用之成形机上。亦即,装接螺丝位置,定位环之位置,喷嘴半径R,注嘴孔径,顶出用孔位置及大小,型模大小及厚度等是否适当?固定板压板位有铣薄至跟动模固定同厚。
4.基本构造
(1)顶出机构 选用之顶出方法对成形品是否适当?顶针、顶板、司筒、气顶,其它等。顶针、司筒(尽量大些、顶在骨上)使用数量及位置是否适当?有无必要做三个顶辊孔?司筒有无碰顶辊孔?行位下边有顶针时,顶针板有无加行程开关?有斜推针时,顶针是要加“+”字槽防滑,有否加顶针板行程开关?
(2)温度控制 运水大小,数量,位置是否适当?有无标注喉牙规格?有无撞顶针等?
(3)行位 行位机构是否合适而确实?较大行位有无加铲鸡面垫板?用波子螺丝还是定位?
(4)流道·浇口 有无按要求设计流道系统?多腔模具是否入水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