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ISO认证证书 ISO安全体系认证 办理规范 高效服务
价格:26800.00起
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惠州ISO认证证书
行 业:商务服务 认证服务
发布时间:2019-12-15
4.3 评审实施
4.3.1 参加评审人员签到。
4.3.2 总经理主持并宣布管理评审会议开始,说明会议目的、主要内容、会议议程与会议要求。
4.3.3 管理者代表报告一体化体系运行情况,一体化管理目标的整体效果,本年度审核的结果及各项纠正预防的实施情况。
4.3.4 各部门按各自的职能分别就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用户满意情况、安全健康管理情况、环境管理情况结合评审课题进行专题汇报,并提交本部门的改进建议。
4.3.5 行政人事部就会议提供的有关书面材料进行说明,并具体汇报公司年度计划并提交评审的改进建议。
4.3.6 计划安排的其它专题汇报。
4.3.7 与会的公司管理层及其它管理人员针对计划所列评审议题,结合管理者代表的报告及有关部门专题汇报的情况进行评审,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就有关问题进行充分讨论。对公司建立的一体化管理体系及对实现综合的质量、环境、安全健康目标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4.1.7 策划的依据包括:
a各部门和岗位的职责;
b质量环境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c有关的意见和建议;
d以往检查的结果。
4.2 内部审核的实施
4.2.1 管理者代表召开会议,审核组长布置具体审核项目,要求被审核部门做好准备。
4.2.2 审核员按计划内容并依据ISO9001、GB/T50430、ISO14001、GB/T28001,以及管理手册、程序文件进行现场审核,并对体系文件的适用性进行审查。对每一管理体系的审核如实做好记录。
4.2.3 审核员审核时要通过问、看、查等方式寻找客观证据,并将客观事实记录在《内审检查表》中,当出现不合格项时,应填写《不合格项报告》,报告须经受审核部门签字认可。经汇总后报公司各、发各相关部门。
4.2.4 不合格项报告的内容包括:
4.2.4.1 不合格事实描述(内审员填写);
4.2.4.2 不合格类型判别(内审员填写);
4.2.4.3 不合格原因分析(被审核部门填写);
4.2.4.4 建议纠正措施(被审核部门负责人填写);
4.2.4.5 纠正措施的效果验证(内审员填写)。
4.2.5 在完成内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后,审核员必须将各自检查、审核的资料、记录进行整理,由小组长写出本组的审核小结。
4.2.6 管理者代表召开本次会议,由各审核小组组长介绍本组情况,审核组组长综述审核过程,对不合格项报告进行初步的原因分析,提出纠正措施要求。
评审准备
4.2.1 管理者代表依据内部审核的结果,顾客及其它相关方的评价与信息反馈,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公司管理目标的实现情况,汇报体系运行情况。
4.2.2 行政人事部在管理者代表的下,组织各相关部室和项目部按管理评审计划规定的输入信息要求准备输入材料,各相关部室和项目部于评审前5天交行政人事部。输入信息的内容包括:
a.审核报告;
b.管理目标中的质量、环境、安全健康方面的目标、指标实现情况,一体化管理体系的运作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情况;
c.顾客及其它相关方的有关的信息反馈情况,包括相关方需求和期望、抱怨和投诉;
d.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
e.上次管理评审有关的跟踪情况;
f.重大危险源、重要环境因素控制情况,应急准备和响应控制情况,职业健康安全、环境事故、事件和统计分析报告;
g.客观环境的变化,包括与组织环境因素/危险源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发展变化,可能影响一体化管理体系变更的情况;
h.质量、环境、安全体系过程绩效、产品和服务的合格情况、环境安全监视和测量的情况;
i.不合格及纠正措施;
k.外部供方绩效
l.资源配备及充分性;
m.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n.重要环境因素和危险源识别及控制,风险和机遇等方面的变化;
o.合规性评价情况
p. 改进的建议等。
4.2.3 公司管理层人员根据《管理评审计划》,准备评审。
4.2.4 行政人事部根据收集的输入信息,负责准备管理评审使用的书面材料,包括:
4.2.4.1 内审报告;
4.2.4.2 管理者代表的体系运行情况;
4.2.4.3 有关管理目标的统计材料;
4.2.4.4 各相关部门提出的管理评审输入信息的汇总材料;
4.2.4.5 管理评审记录表格及会议议程等。
1、目的
为了履行遵守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承诺,以定期评价对适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遵守情况。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定期评价对适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遵守情况。
3、职责
3.1 行政人事部负责组织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遵守情况评价,并负责评价后有关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的落实。
3.2 及其他各部门负责人参与对适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遵守情况评价。
4、工作内容
4.1 评价时机
4.1.1公司每年至少进行一次适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和其他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的遵守情况评价。
4.1.2当发生下列情况之一时应增加评价频次:
a)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发生变化时;
b)发现重大环境隐患时;
c)发生事故、事件、不符合时;
d)发生相关方有环境严重投诉或连续投诉时;
e)发生上级主管部门要求、通报批评、处罚时;
f)公司环境方针、目标、指标及相关要求发生变化时;
g)工作场所发生变化时;
h)公司认为有必要时。
4.2 行政人事部针对每项与法律法规相关的环境因素,列出所适用的法律法规条款要求,或应遵守的排放标准(或环境质量标准)要求。
1 目的
为建立一个有效的事故处理机制,对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故,尽可能快地开展事故调查,做好事故报告和处理工作,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和减少事故损失,特制定本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
3 职责
3.1 负责本程序的贯彻落实,归口管理。并负责各类事故的统计,并会同管理者代表监督下属各部门做好各类事故的调查报告和处理工作。
3.2 各部门负责协助,并逐级向上汇报有关事故的情况。
4 工作程序
4.1 事故报告
事故报告内容应包括事故发生的单位、时间、地点、事故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现场采取的应急措施等。
4.1.1 事故发生后,负伤者或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直接或逐级报告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主管。
4.1.2 发生轻伤事故,应立即报告施工员、项目经理,并由事故部门填写《企业职工事故登记表》报。
4.1.3 发生重伤及以上事故,除报告公司外,应立即报告外。并按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处理。
4.1.4 重大、特大事故发生后,按公司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中事故报告程序的规定逐级上报,并按《应急准备与响应控制程序》要求,开展救援工作,防止事故扩大。
4.1.5 发生火灾事故后,应立即报警;发生施工、设备、交通事故后,应立即向公司职能部门报告,并尽快通知其他相关部门。
4.1.6 当确认职工患有职业病后,按有关规定上报公司行政主管部门。
4.1.7 本程序中的轻伤、重伤、死亡、重大、特大事故概念的界定,执行493号令《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
4.3.8 总经理根据评审计划的安排,综合评审的结果就以下几方面作出结论。
a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
b施工和服务质量满足要求的程度;
c工程质量、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活动状况及发展趋势;
d潜在问题的预测;
e工程质量、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水平改进和提高的机会;
f资源需求及满足要求的程度。
g体系的变更,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和指标的修改需求。
h其它问题及纠正措施要求、改进机会相关决策;
i评审议题中其它议题的结论意见,改进管理体系与其他业务过程融合的机会。
4.3.9 行政人事部负责做好管理评审记录,并整理存档。
4.3.10 总经理宣布会议结束。
1.目的
1.1针对出现的不合格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再发生。
1.2采取预防措施,以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发生。
1.3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实现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一体化管理体系管理工作中对不合格品(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以及对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它不希望的情况发生所采取的预防性措施。
3 职责
3.1行政人事部负责办公区域QES管理体系运行中质量/环境运行方面的纠正措施的控制;
3.3工程部及(项目工地质量管理部门)负责施工和运维过程中纠正措施的控制;
3.4各责任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纠正措施。
4 程序
4.1内部审核和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的纠正措施
4.1.1行政人事部及工程部/发现不符合后,评价制定纠正措施的需求,按《内部审核管理制度》填写“不合格项报告”。
4.1.2责任单位在接到“整改通知单”后,应认真分析原因,制定具体的纠正措施,落实具体的措施和责任人。纠正措施计划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a)由谁采取什么措施,达到什么效果;
b)什么时间完成,由谁负责进行部门内部验证;
c)如需修订相关程序文件,落实修订文件的计划;
d)纠正措施必须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1.3纠正措施完成经责任部门验证后,通知不符合项发出部门,由其安排审核员进行验证,并填写验证的内容和结论性意见,由验证人签字关闭不符合项报告。验证的内容包括:
a)计划是否按规定日期完成;
b)计划中的各项措施是否都已完成(实施情况是否有记录可查)完成后的效果如何;
c)如引起程序文件修改,是否按《成文信息管理制度》办理了更改手续,并下发执行。
-/gbafc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