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包钢镀锌板库存
行 业:钢铁 建筑钢材 热轧薄板
发布时间:2019-04-20
镀锌板是指表面镀有一层锌的钢板。镀锌是一种经常采用的经济而有效的防腐方法,全世界锌产量的一半左右均用于此种工艺。
1、冷热镀锌板在生活中主要用于农用的机械、粮食仓储和高速护栏等行业,它的突出特点是成本低,同时又较高的附加值。
2、镀锌板还应用于建材、家电、汽车等行业,因为这些行业或多或少都涉及了钢结构的支撑问题,镀锌板的出现则巧妙的解决了这个问题,相信在未来它的需求还会在不断增加的。
3、镀锌板除了在工业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在现代建筑、工厂、空间结构、交通能源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镀锌板在这些领域的应用主要是起到保护膜的作用,这样使得外界对于物体的侵蚀作用减弱。
镀锌板材料目前应用的行业比较多,大部分材料用于汽车制造行业,储藏箱,公用设备,建筑行业以及家具方面也有一些。镀锌是目前比较火的防腐方法之一,不仅仅因为可以在钢材表面上镀上一层保护膜,更重要的是就算这一层保护膜有了损坏的地方,它也能保持长时间的防腐效果,进一步提升了使用寿命。
家具方面能应用镀锌材料的有柜子,桌子,书架,水池等,建筑方面可以在屋顶,阳台,仓库,管道等方面,还有运输类的比如汽车外壳,轨道铁线,车厢板等,家用电器也有一些使用了镀锌板材料的,比如冰箱,空调,微波炉,打印机,电风扇等物品,其他一些使用的有包括乐器壳子,垃圾箱啊,钟表等物品,可以说方方面面都有产品利用了这种材料。
如果不是钢材类产品很重的话,相信会有更多的产品会使用这种材料。不同的镀锡板的价格也是不同的,而且由于镀锌板材质的不同,可以使用的领域也不一样,如果需要这种产品的话一定要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这样才能得到更好的使用。
近20年,对合金化镀锌板冲压成型性与镀层微观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行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取得了良好的镀层附着性的关键是镀层相结构及铁含量。为获得最佳的镀层相结构和合适的铁含量,而开发出镀层的均匀化技术和合金化控制技术。为了严格控制镀层的相结构,必须对合金化过程中的加热和其后的冷却过程进行精确的控制。
铁路客车车厢制造行业的应用
制造客车车厢外壳体、内壳体、顶底板需用1.0-3.0mm的热轧或冷轧镀锌板。热轧镀锌板代替冷轧板,简化了工序,加快了车辆的制造周期,同时又延长了车辆的使用寿命。平均每辆客车耗用热轧镀锌板量为15吨,其中1-2.75mm为4.5吨。全国每年客车制造能力约1万余辆,预计需要热轧镀锌板约4.5万吨。
汽车行业的应用
发达国家汽车镀层钢板的用量已占薄板用量的60%以上,近年我国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广泛采用镀层板作为汽车车身覆盖件提高防腐性能,是一种必然趋势。从汽车使用镀锌板上看,其使用规格较多,用量比较大,主要用在轿车的底板、各种梁、梁的加强板、支座、托架以及连接板等。由于使用在隐蔽部位,对表面质量和深冲性能要求不高,因而有些零部件可以用热基板镀锌板加工代替,汽车消耗热镀锌板规格主要是1.5-3.0mm。
代替冷轧镀锌板
目前,国内镀锌厂家1.2mm以上镀锌生产量约在12-14万吨/年,据有关专家介绍,冷轧基板镀锌板和热基板镀锌板在使用性能上区别不大,而热基板镀锌有着明显的成本优势。从理论上讲,热基板镀锌完全可以代替冷基板镀锌产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镀锌板的需求快速增加,而国内镀锌板的自给率一直保持在50%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2002年我国进口镀锌板334.2万吨,同比增加53%。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镀锌板产量不足国内钢材总产量的2%。面世界主要产钢国的镀锌板产量约占钢材总量的7-8%,日、美更高达13-15%。我国镀锌板市场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同时,在我国已经建成的镀锌线基本都是以冷轧板为基板的镀锌板,主要生产1.2mm以下的薄规格产品。而随着钢结构产业的兴起和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市场对厚规格的镀锌板需求与日增长,热轧镀锌板市场前景看好。 [1]
镀锌板是钢板为防止表面遭受腐蚀,所以在钢板表面涂以一层金属锌,从而延长其使用寿命。镀锌是一种经常采用的经济而有效的防腐方法,全世界锌产量的一半左右均用于此种工艺。
热浸镀锌钢板是将薄钢板浸入熔解的锌槽中,使其表面粘附一层锌的薄钢板。目前主要采用连续镀锌工艺生产,即把成卷的钢板连续浸在熔解有锌的镀槽中制成镀锌钢板。
电镀锌钢板是用电镀法制造这种镀锌钢板具有良好的加工性。但镀层较薄,耐腐蚀性不如热浸法镀锌板。
镀锌量标准值:镀锌量是表示镀锌板锌层厚度的一个普遍采用的有效方法。镀锌量的单位为g/m2。
镀锌板计算公式:M=7.85*长*宽*高+锌层计算重量(查表) (钢的密度=7.85 g/cm3)
镀锌板分为切成定尺长度的镀锌板和带卷镀锌板包装两种。
1、 板卷表面允许有肉眼可见的凹凸缺陷(麻点和划伤都属于凹陷缺陷),合不合标看缺陷严重程度。
严重程度分两个维度评价:
a、麻点本身的深度,不能超过厚度公差的一半,参考的厚度公差标准是GB/T 709。
b、板卷的实际厚度去掉麻点的深度后,不能小于标准的允许的厚度最小值。
2、钢卷中允许有超标的缺陷,但超标部分不能超过总长度的8%。
举个栗子
以规格4.5×1100mm的1000米长度的HR1热轧卷(近似牌号SPHC)为例,厚度允许公差±0.24mm,厚度下限是4.26mm:
首先麻点或划伤的深度不能超过0.24mm;其次如果深度0.2mm没有超标,但实际板厚只有4.4mm,去除麻点或划伤的深度0.2mm后,只有4.2mm,这小于厚度下限4.26mm,那也是不合标的。
1000米长的热轧钢卷,8%就是80米,缺陷严重程度超出标准的这部分长度不能超过80米。
对照上述的评价方法
符合的就是合标的,不符合就是不合标的
以上是国标 GB/T 25053中对于“C料”这个系列产品的质量要求,很多朋友看完心中要犯嘀咕:“貌似国标中规定相当宽松啊”。实际上,这不是我国国标规定的宽松,虽然不同的标准中细则会有一些差异,但如欧标、日表、美标等公开标准,为了兼顾到行业的整体生产水平,门槛都不是设得太高。
组织强化型高强度钢板
通过改变钢的微观组织可在大范围内提高其强度(440~1470Mpa),目前开发出三种高强度级别的钢板,其代表性的钢有双相(DP)钢板和贝氏体钢板。此钢的屈服强度低,加工硬化指数高,成型性好。此外,TRIP(变态诱发超塑型钢)及超高强度钢板等均有希望大规模应用于汽车。目前这些钢板的热镀锌及合金化合处理,除DP钢板有少量热镀锌的研究以外,其他高强度钢板尚未开展研究[7]。这些钢板的热镀锌和合金化处理技术上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去探索[8]。
小机组生产的涂镀层实验新产品得不到用户认同,推广应用缓慢。
5) 关键单体设备自给率低,影响国产机组水平
钢板连续热镀锌技术是连续式生产技术,机组单体设备以百计,其中一些关键的单体设备没能集中力量研制,大部分依赖进口,影响国产机组水平和产品质量。
造成以上问题的主要原因:
(1) 集中度不够
表面涂镀层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研究开发的力量,人、才、物过于分散,缺乏集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工程化、产业化于一体的集成式的队伍和组织形式。单个研究单位在取得初步研究成果以后,既缺乏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的力量也无力把工作延伸到生产实践。由于这种分散性、低水平、重复工作的现象较为普遍,既难以取得高水平的成果,也难以出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成套技术与工艺。
(2) 缺乏近生产和生产条件下中试手段
现代表面涂镀层产品都是在现代大型高速连续生产机组上完成,机组设备数百件,高度自动化控制,要将实验室研究成果移植到现代大型的高速连续生产机组中,就必须经过近生产和生产条件下的中试阶段。这个中试阶段要在专门的中试实验机组上来完成,过于简陋、原始的小型试验机组所得包括实验工艺参数在内的结果与现代大型生产机组的相关性相差甚远。
总之,国内关于汽车用热镀锌板的新产品、新工艺、新设备的研发工作都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
3.我国开展高性能汽车用热镀锌板研发目的和意义
二十一世纪,钢铁产品仍将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不可替代的结构材料和产量最大、覆盖面最广的功能材料。世界冶金工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生产的重心将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对钢铁产品的品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快了我国冶金工业的结构调整,将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带钢热镀锌的发展与世界水平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国现有热镀锌生产线多数存在技术落后、锌耗高、产品产量低、产品质量差、生产成本高、能量耗费大、环保措施不力,常造成严重环境污染等缺点,此类生产线难以满足我国国民经济腾飞的需要。少量国有大型钢铁企业能够生产高质量的家电、汽车用热镀锌板,我国大型钢板连续热镀锌技术多为花费巨资引进自美、日、欧,一般水平,相似水平较多,重复性、成熟性技术多。一般产品、相似产品多,高、新、尖技术少,高技术含量产品少,自主研发的技术更少。核心技术无法完全掌握,没有进行新的品种开发和生产的能力。另一方面我国自行研究的热镀锌工艺及技术转化率低,难以形成产业。成果集成低,系统成套技术不成熟、不完善是实现工程化、产业化的症结,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基于我国高性能汽车用热镀锌钢板生产技术和装备开发能力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所致。因此开发高性能汽车用热镀锌钢板生产技术与装备非常必要。加强成果的系统集成,促进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逐渐增加我国高性能热镀锌汽车板产品的自给率,推动我国这一领域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我国钢板连续热镀锌大型现代化机组基本是从美国、日、欧等不同国家引进,虽然其产品较为雷同,但生产技术却都有其特色,花力气消化各机组的特色高技术,并为己用,再行创新是表面涂镀层技术领域中一项意义重大的工作,此举将加速缩短我国与外国的差距,减少重复引进,实现高性能热镀锌钢板技术及装备科研成果的系统集成,实现成果转化和应用,把我们的技术推向世界。
国内在高性能汽车用热镀锌钢板生产技术与装备上目前主要依靠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当前只有宝钢在汽车板的生产开发上进行了一些有产品针对性的研究,其他引进高性能汽车用热镀锌板生产线的企业基本上只是单纯的生产使用,未能从根本上消化吸收并有效的开发使用创新。钢铁研究总院作为国内进入钢带连续热浸镀领域最早科研单位,在20世纪70年代协助武钢引进消化国内第一条热镀锌机组。在随后的“七五”、“八五”期间,钢铁研究总院顺利完成了Galfan 及Gavalume的合金镀层开发科研工作。钢铁研究总院随后开展了钢带连续热浸镀设备国产化工作,协同国内各相关单位,相继完成了气刀、焊机、沉没辊(Galvalume使用)、气体净化装置等关键设备的国产化。钢铁研究总院近些年在这些领域始终坚持科研开发的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成功开发了蓄热式还原退火炉,燃烧效率达到70%以上;开发推广了宽带钢连续热浸镀Gavalume的合金镀层技术,设计完成蓄热式折叠型还原退火炉。设计开发了中电流密度电解脱脂技术,紧密跟踪国外当前耐蚀性能最高的ZAM系列产品,完成中试实验。
与热镀工艺相关的脆性:氢脆、应变时效脆性和液态金属脆性。上一篇我们已经大概了解了氢脆,今天我们聊聊应变时效脆性。
应变时效脆性开裂案例
热度工艺时常发生各种各样问题,比如焊缝开裂、材料开裂等,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其实热度工艺也会导致开裂,因为热度时材料变得“脆弱”了。最典型的一种情况,就打孔的构件,在热镀锌时,钢材顺着打孔位置发生开裂:
这种顺着打孔位置或者钢材边缘部位,一到热镀锌时就开裂的情况就属于应变时效脆性开裂。
应变时效开裂成因
在镀锌过程中,发生应变时效断裂有两种可能的情况:
一、镀锌之前,必须“引入”应力。冲孔、开槽、剪切、剧烈弯曲等冷加工操作,都可能导致钢内部产生“应力“。如果在镀锌之前不进行应力释放处理,在镀锌的过程中,这些冷加工引入材料内部的应力,会转变成高的局部残余应力,并会导致应变时效脆性。
二,应变时效脆性也可能由钢中的夹杂物引起,例如在某些用于钢筋的品质较差的钢(例如地条钢),在加工现场折弯时发生的脆性断裂。
在较厚截面上的冲孔加工,对材料进行弯芯半径较小的弯曲或反复弯曲,都会导致钢的冷加工应力增加。如果一个部件由于应变时效脆性而开裂,这种开裂通常会直接在热镀后发生了,但对于钢筋,也可能会在施工现场发生,即使只是简单得搬运产生的应力,也足以使其发生应变时效脆性开裂。
钢在热镀完成后短时间即发生开裂现象,是应变时效脆性与氢脆的最大区别。
经冷却后的钢带在适当的位置合金化相结构传感器以测量镀层中铁含量及层中δ1、Γ和ζ各相层的厚度(荧光法或X-射线衍射法);
-/gjjdj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