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9-10-28 01:54:02 点击:124
近日,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公布的新一批标准立项文件显示,由我国主持提出的两项纳米材料国际标准——《气相纳米二氧化硅表面硅羟基含量测定方法》和《光催化纳米二氧化钛》在ISO/TC 256**顺利通过立项投票,成为ISO新的国际标准制定项目。这是继2018年主持发布《硅橡胶用气相二氧化硅》国际标准(ISO 18473-3:2018)后,我国纳米企业在纳米材料国际标准化领域再次取得的新的重大突破,同时也充分表明我国纳米企业在持续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实务、助力我国制造纳米材料“走出去”再创佳绩。 《光催化纳米二氧化钛》国际标准由安徽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公司主持制定,公司技术负责人徐进表示,公司经过近10年的开拓发展,已成为国内光催化用二氧化钛产品行业的制造公司,拥有先进技术和国内纳米材料的生产技术和研发设备团队,其中,制剂、制成和粒径控制技术、煅烧技术控制系统已达先进水平,开发的JR05纳米二氧化钛可与国际同类产品相当。2010年至今,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公司先后参与制定《纳米氧化铝》《光催化纳米材料光解指数测试方法》等9项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现在进而主持制定《光催化纳米二氧化钛》国际标准,既是标准化的积极贡献者,也是标准化的受益者。 “这两项国际标准的制定,既是我国纳米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实务、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方案的生动缩影,也必将为我国赢得国际**尊重、赢得客户认知进一步打下坚实基础。”ISO/TC 256/WG 7功能颜料和体质颜料国际工作组召集人戴石锋说。 纳米二氧化硅和纳米二氧化钛是具有优异性质和纳米效应的新材料,广泛用于环境治理、节能材料、先进陶瓷、日化等领域,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两种纳米粉体材料。但这两种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复杂、设备要求高、工程化技术难度大,在规模性制备技术难度大。欧美的跨国企业凭借技术先发优势实现了产业化,对中国企业技术创新形成许多技术障碍。以安徽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纳米企业不畏艰辛、迎难而上,克服产业化中种种技术难关和设备难题,通过十多年的努力,成功实现了纳米材料的规模国产化,并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业化设备,为制定国际标准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