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mlogo.png)
时间:2018-04-10 01:47:53 点击:146
提高塑料电镀质量的认识(1) 1 问题的提出 国际上塑料电镀在20世纪50年代已形成规模生产,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也开始进行塑料电镀的生产,当时主要用于钮扣、带扣等小产品,质量要求以不起皮象金属一样就可以了。随着时代的发展,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对镀层质量的要求{TodayHot}也要相应的提高。在改革开放之前,产品质量的提高,是由行政命令下达指标的形式来实现的,但改革开放后的今天情况就不同了,“上级”没有了,指标也没有了,而客户的要求就成了产品质量的指标,这指标你可以达到,也可以不达到,然而是关系到厂家及其工艺的生存或淘汰。因此,凡提出的质量要求都是非常实质性的或是真正有效的,而且在经济上还要可行的。当今塑料电镀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动力在于我国外资企业的发展,因为在国际上,尤其是临近我国的日本与台湾省,都希望利用大陆的现有条件来加工产品,并达到要求的质量水平,这就暴露出我们塑料电镀质量的不足,迫使我们提高质量。 2 塑料电镀质量的现状国际上工业先进国家的塑料电镀质量水平确实很高,在我国广东地区有些外资单位镀件的质量水平也是不错的,浙江也有部分单位不差。主要表现在外观上能与国外先进产品相媲美,并能达到外资企业质量的要求。至于内在质量因测试手段和测试的规范还不健全,质量参差不齐。 3 塑料电镀质量问题的原因对客户而言,首先是外观的要求,光亮度一般都能达到,但在光亮程度的比较上就有差别,较好的外观是亮中发“乌黑”,光亮度视觉感{HotTag}很“厚实”。所谓“乌黑”与“厚实”,虽然在标准中找不到这个字眼,但经常与之“打交道”的工作者有感性经验。这“乌黑”与“厚实”的宏观感觉,实质上是表面的微观状态造成的,也就是说微观表面必须非常平整,至少要达到正弦波的微观表面。镀层绝对不能有雾状存在,那怕是极轻微的雾状,这种极轻微的雾状,在强光或正视时是发现不了的,而要在特定的角度和光线下才能判别,因此很易被忽视。至于露塑、脱皮、毛刺、麻点和深镀差等缺陷,在塑料电镀中是绝对不允许存在的。其次是内在质量方面,与外资企业配套的汽车、摩托车零件的塑料电镀,在技术规格上往往都列有要求:如镀层结合力,耐铜盐腐蚀(CASS)试验,热循环试验以及实地使用考验;需装配的镀件还要有一定程度的耐变形要求。所以,塑料电镀工艺如果在这些方面达不到要求,除加工低档价产品外,就会面临淘汰的危险。解决这些问题不但要提高技术,淘汰传统的落后工艺,也不能忽视技术管理,往往需要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共同配合。 4 解决质量问题的途径 4.1 必须有良好的镀前塑料毛坯过去,塑料电镀厂家仅考虑是否ABS塑料或电镀级ABS塑料,除此以外就不考虑了,这样就不一定能镀出合格的镀件来。和金属电镀一样,不合格的毛坯是镀不出合格或良好的镀件,尤其塑料制品的毛坯比金属制品的毛坯还要难检查,如果不是熟练的塑料毛坯质量检验人员,是不容易看出塑料毛坯的缺陷,镀好成品以后发现“麻点”或“星点”,总以为是电镀的问题。因此,要重视镀前的塑料毛坯。首先要了解客户的产品是否有镀过,特别是塑料注件是否是第一批压注,以便确定毛坯的质量。如果注塑厂从未压注过电镀塑料件,这类厂注出的毛坯绝大多数镀不出非常良好的外观,但这类厂是不承认的,必须与其耐心商讨,经过多次“磨合”,才能解决。通常是注模的光洁度以及操作等问题,例如:模具不够光洁,塑料粒子有一定的湿度,注口应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