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11-21 11:05:52 点击:144
1、什么是理疗 应用自然界和人工的各种物理因子,如声、光、电、磁、冷、热、力、矿物质等因素作用于人体,以预防和**疾病的方法,称为物理疗法或理学疗法。物理因素通过对局部的直接作用,和神经、体液的间接作用引起人体反应,调整血液循环,改善营养代谢,提高*功能,调节神经系统功能,促进组织修复,因而消除致病因素,改善病理过程,达到治病目的。电疗分为直流电、低频电、中频电、高频电和静电等疗法;光疗分为红外线、可见光线、紫外线和激光等疗法;磁疗分为静磁场、动磁场、脉冲磁场等疗法;声疗分为超声波和**低声疗法;利用温度的**有热疗、冷疗和冷冻疗法;利用机械力的疗法有按摩、推拿、手法**、牵引和运动等。常用的自然界物理因素有日光、大气、海水、矿泉、高山和森林等,人处在不同的自然环境中,接受环境中的不同自然物理因素的综合影响,防治疾病。 2、理疗的作用方式 物理疗法对人体的**作用可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一、直接作用 物理因子直接引起局部组织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为直接作用。 1、低、中频电:直流电等低、中频电流因大多不能通过电阻高的骨组织,作用较浅,主要作用在皮肤、皮下和肌肉,引起组织的兴奋性变化。 2、光疗:长波红外线作用于皮肤;短波红外线有可能达到皮下脂肪,偶可达肌肉产生热作用;紫外线主要作用于皮肤,产生光化学效应。 3、高频:短波或**短波电容场法作用较深,可达骨组织,但电能吸收较强在皮肤和皮下脂肪,说明电容场易引起脂肪过热。微波的作用可达肌肉层(厘米波、分米波),分米波比厘米波深,作用部位可产生热效应和热外效应。超声波由于骨和骨膜间存在界面而引起反射,因此在肌肉交界处热作用明显。 二、间接作用 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后,通过热、电化学或光化学的变化,进而引起体液改变,或通过神经反射、经络穴位而产生的作用为间接作用。 1、体液作用:在理疗作用下可以引起体液的改变。实验证明短波或**短波作用于脑垂体可使ACTH分泌增多、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用短波或**短波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皮质时,得到类似的结果。分子生物学的进展,将更进一步证明体液作用在理疗中的位置。 2、神经作用:电光疗除了通过体液以外尚可通过神经发生间接作用。临床上常见的有: (1)轴突反射:可通过体表反射器刺激轴突反射引起血管扩张。 (2)神经反射:又称为皮肤内脏反射疗法、节段反射或反射区疗法。理疗因子作用于与内脏有节段反射联系的反应区的皮肤上,通过节段反射改变器官的状态,使有病理性改变的组织恢复正常。 3、经络穴位作用:物理因子可以通过经络、穴位而发生作用。 3、理疗中的安全 一、电烧伤的防治 1、预防直流电疗时的烧伤,电机衬垫应比金属电极周边各大1-2厘米,厚度不应少于1厘米;电极衬垫须与皮肤紧密接触,固定稳妥;电流密度在0.1mA/cm2以上时.应密切注意皮肤的反应;低中频电疗和衬垫也应有适当的厚度,与皮肤紧密接触固定;导线和电极接触部避免触及皮肤,可用胶布保护。**时如发生电烧伤应及时处理。①局部用龙胆紫涂布;②中小剂量紫外线照射。 2、进行高频电**时(长波电疗),导线不得直接接触人体;短波、**短波**时,受作用部位不得过于潮湿,有汗液时要擦干后再进行**。 3、进行各种低、中频电疗时,如患者皮肤感到有刺痛感,烧灼感时,应断电进行检查。 二、**高频和特高频电磁场有害作用和防护 1、输出功率在200瓦上的短波、**短波**机宜在屏蔽室内进行;如无屏蔽室则工作人员停留较久的工能点应距离发生器不得少于 3米;有四台以上的小功率**短波**机时,应设专门的**室,面积不应小于24平方米。 2、使用高频电疗机时,应尽可能把输出调谐机钮调至谐振点;两电极与皮肤的距离不得**过6厘米;禁忌在无屏蔽室的**室内应用单较法。 3、使用微波辐射器有距离照射患部时,应在专门**室内进行,每台**机和床应占**室面积9平方米;在一般**室内应用微波时,应设置具有屏蔽微波性能的屏风,**时辐射器应朝向外侧墙壁;采用无距离的直接照射法时可以在无屏蔽设备的**室内进行;工作人员不得停留于微波直接照射区。照射头部时应戴护目眼镜。 4、在高频电和微波**室的工作人员每半年或一年应进行体检一次。并定期轮换**室。 三、光辐射及**辐射有害作用和防护 1、禁止眼直视激光和紫外线光源。 2、进行激光和紫外线**的人员和患者应戴护目镜。 3、激光在工作时任何人都不能在光源前通过以防激光伤害(尤应注意CO2激光)。 4、点燃的紫外线灯,未用于**时应使反射罩开口对向地板。**室应有通风设备,定时通风。 5、红外线照射面部或附近的患部时,应遮盖眼睛。 6、超声波**时,工作人员应戴好双层手套,头颅眼睛、心区脊髓部位**时应用脉冲式,小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