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09-06-17 12:00:00 点击:184
近日有消息称,日本为了维护本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计划对已维持了20年的金属资源**政策进行修正,扩大稀有金属品种的储备范围。日本近年来以分散采购的方式,从我国大量进口稀有金属,并且囤积,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稀有金属有其*特的性能和作用,是众多关乎国计民生和*所必需的原材料。稀有金属特殊的战略需要迫使各国将稀有金属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进行大量储备。我国有关部门应当对这一形势引起足够重视。 美日战略资源储备完善 日本是典型的资源短缺国家,它就是依靠本国发达的工业和先进技术,以进口矿产资源和其他工业原料,生产、加工和制造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从而发展本国经济的。日本的战略储备分为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国家储备是为了保证长期供给和对付可能出现的紧急情况,民间储备是为了防备短期供应问题。这两种方式储备的稀有金属目标是国内60天的消费量。 日本利用各种渠道通过**和民间两种方式悄悄从我国进口稀有金属的同时,却鼓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造成对稀有金属的需求量猛增,从而设法转移国际社会的注意力,可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业内人士敏感地发现,近一两年,不知何故日本从我国采购稀有金属的渠道和策略明显发生了变化,从大量公开采购转为小量分散采购。据分析,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在采购战略性较强的物资上避开国际市场的关注焦点,另一方面巧妙利用采购时间差,扭曲正常的供求关系,并配合以舆论宣传恶意打压和操纵市场价格,达到坐收渔利的效果。 日本目前执行的稀有金属对象为镍、铬、钨、钴、钼、钒、锰等7种稀有金属,其进口依赖度**过90%。近期日本为了维护本国高科技产业的**竞争力,计划对已维持了20年的金属资源**政策进行修正,将铟、铂及稀土类三种资源列入储备对象,扩大稀有金属品种的储备范围。此次新入选的铂、铟、稀土三种稀有金属资源,都是日本较良好的汽车、电子、信息等产业急需的物资。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新入选的金属铟,不但是制造液晶面板**的金属材料,在高科技武器制造中更有较其重要的作用。而由于日本几乎没有稀有金属资源,上述10种稀有金属多半从中国进口,稀土资源从我国进口比例竟高达83%。 美国是世界上重要的矿产资源大国,同时也是重要的资源消费国和贸易国,其石油和很多金属资源对外依存度**过50%,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已建立起面向**多层次、多渠道的资源供应**体系。美国战略物资储备由联邦总务署管理,其储备方式分国家储备和*储备两种,并制定了《*工业储备法》、《重要战略材料储备法》和《战略物资储备条例》。早在1939年美国就开始实行物资储备,到1985年储备的战略资源就达到63类93种,包括稀有金属、石油、橡胶、铜、铝、黄金等。“9.11”以后,美国担心能源和其它物资的中断会严重威胁国家和经济安全,更加重视战略物资储备。 我国缺乏稀有金属资源国际调控能力 我国是世界上有色金属矿产资源比较齐全的国家,尤其是稀有金属,钨、锡、锑、稀土、钼、铟、钛等在**都具有**的资源优势,是国际市场重要的生产者和提供者。据海关统计,2005年我国稀有金属及制品出口近100多种,累计出口额为40.69亿美元;累计进口额为23.8亿美元,贸易顺差高达16.89亿美元,重要的稀有金属对日、美出口量均居**,这些国家是较大的受益者。2005年稀有金属及制品进出口,特点是出口多、进口少;出口多为未锻轧金属和其它初级产品,进口多为稀有金属废碎料、深加工及高附加值产品;出口以一般贸易方式为主,进口中进料加工贸易方式和来料加工装配贸易方式比重较大。 我国稀有金属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普遍存在企业数量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落后、产品附加值低、结构不合理、环保问题**等共性问题,产量大大**消费量,大部分流入国外市场,出口主要以附加值较低的初级原材料为主。我国大部分优势稀有金属资源并没有引起国家相关主管部门的重视,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出口秩序较为混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在很多稀有金属领域拥有资源的**份额却没有调控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的能力,依然同我国十分短缺的大宗资源性商品领域一样缺乏国际话语权。 资源战略问题应引起重视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率很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石油、钢铁、铜等战略性资源短缺对我国安全与发展构成的威胁越来越现实,资源安全已成为新世纪影响*的重要内容。为了维护*、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避免别国利用“资源牌”对我进行打压和控制,应以战略的高度重视稀有金属资源,充分发挥稀有金属资源优势,开展“资源外交”,增强国际话语权;改善我国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健全储备制度,合理调控储备品种和数量,将稀有金属列入战略储备范畴,发挥储备物资的市场配置作用,改善供求关系,引导市场价格;加大对稀有金属资源进出口的宏观调控和管理,合理控制初级原材料和低附加值产品出口总量;建立监测预警系统,加大研究分析力度,健全信息发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