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2012-08-10 12:00:00 点击:53
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京城里已看不到水井,卖水的“井窝子”也就荡然无存,更没见过老辈儿人所说的推着水车满街送水售卖的“水三儿”,多见的却是大街小巷里被百姓们称为“水管子”的公用水龙头。 这种水管子挺粗,龙头上的阀门很大,一拧龙头出水快水量大。那个年月,胡同居住的百姓吃水用水全凭街巷里这种公用的水管子,而扁担、水桶、水缸也是每家每户生活的必备之物,须臾不能缺少。 公用水管子地点的设置,大部分选择在街头巷尾、胡同深处。为了汲水方便,一个公用水管子,负责附近直径半公里范围内的居民生活用水。京城里百姓们靠胡同里公用水管子吃水的情形,一直延续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中期才逐渐结束。随着水管子进宅入院,胡同的公用水管子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公用水管子设在街头巷尾的日子里,在它的周围无疑形成了一道亮丽的街边风景。夏日里的清晨或傍晚,胡同里的水管子前就排起了长龙,扁担撞击水桶声儿、铁钩碰铁链哗啦的响声儿、水管子里的水流入水桶溅起的水花声儿、妇女们洗衣洗菜张家长李家短的窃窃私语声儿、孩子们跑来跑去嬉笑打闹声儿、人们相互问好打招呼声儿,汇成了一首胡同交响曲。 冬日,寒风凛冽、夜深人静之时,忙碌了一天的公用水管子也要歇息入睡了。此时,负责看护水管子的老人,小心翼翼地踏着地上的冰凌,在荧荧的手电光下,打开水管子旁边的水表井盖,将水管子内的余水放尽,以免水管被冻坏、冻裂,影响居民第二天的使用,这个过程叫做“回水”。 那时,为了避免水的浪费,各个居委会都在自己所辖的公用水管子龙头阀门处,焊制个长方形的铁箱子,箱子的顶部对着阀门的位置开个长约五厘米、宽约一厘米的长孔,然后给每家配把钥匙。 打水时,将铁钥匙伸进铁箱的长孔,利用铁钥匙的两齿旋转,扭动阀门,水管中就流出了清冽甘甜的自来水,没有铁钥匙无论如何也是打不开水龙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