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9999 个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空间吸声体
行 业:建材 保温、隔热材料
发布时间:2023-02-05
吸声体的制作方法
是悬吊在建筑物内用于降低噪声的空间吸声体。
目前,吸声体的吸声结构主要有薄板共振吸声结构、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微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吸声尖劈结构,虽然这四种吸声结构有各自的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空间限制或噪声频带过宽或尘埃污染堵塞小孔等,单一的吸声结构往往难以达到很高的吸声效果。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并提供一种在各种噪声环境下都能获得很好吸声效果的吸声体。
吸声体,包括排列在外表面的吸声尖劈和尖劈后的基体,其特征在于基体为一层或被分隔成多层,尖劈和基体构成双腔或多腔共振的吸声结构,尖劈通过顶部小孔与大气相通,尖劈与基体间的隔板上设有小孔使两者相通,使基体与大气相通的小孔则位于各吸声尖劈基部之间的空余部位,并且,吸声尖劈两两之间设有筋板,尖劈和筋板相互联结形成蜂窝状消声结构。
而且,基体被分隔成与各尖劈对应的子腔,尖劈的基部位于子腔截面的轮廓线内,子腔通过尖劈基部与子腔截面的轮廓线之间空余部位的小孔与大气相通。
而且,当各层隔板上小孔孔径为φ0.6~1.2mm时,穿孔率为1~5%,小孔孔径为φ2~15mm时,穿孔率则为5~15%。
而且,在基体的侧壁或底板上设有管道联结口,吸声体通过管道可与充气或抽气设备联接,用于疏通小孔。
由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吸声体将吸声尖劈,共振吸声结构及微孔吸声结构集于一体,综合了各种吸声结构的优点,并且,基体为一层或被分割成多层,可根据不同噪声的主频和基频调节基体内各层深度的比例关系,使吸声效果达到,另外,吸声尖劈两两之间设有筋板,尖劈和筋板相互联结形成蜂窝状反射腔,使未通过小孔的声波在吸声体的外表面消失大部分这就更加提高了吸声体的吸声系数,使其能在各种噪声环境下吸声效果都很好。
吸声体主要由吸声尖劈2和尖劈2后的基体5组成,吸声尖劈2形状为圆锥状或三、四、五……等多棱锥体,吸声尖劈2和基体5内都设有共振腔,基体5内可为一层共振腔或多层共振腔,这样吸声尖劈2和基体5便构成了双腔或多腔共振结构,吸声尖劈2通过其顶部小孔1与大气相通,尖劈2和基体5则通过两者间隔板上的小孔7连通,另外,使基体5与大气直接相通的小孔8则位于吸声尖劈2之间的空余部位,当各层隔板上小孔孔径为φ0.6~1.2mm时,穿孔率为1~5%,此时吸声体内一般不填塞柔软多孔的吸声材料,孔径为φ2~15mm时,穿孔率则为5~15%,这时可根据需要填塞纤维材料,基体5还可被5分隔成与各尖劈2对应的子腔4(如
尖劈2的基部位于子腔截面的轮廓线内,子腔4通过尖劈2基部与子腔4截面的轮廓线之间空余部位的小孔8与大气相通,吸声体在不同噪声环境下可根据声波主频和基频的不同变换尖劈2的高度和基体内各层共振腔深度的比例关系来达到吸声效果,即使其吸声系数。
吸声尖劈2两两之间设有筋板3,尖劈2和筋板3相互联结形成蜂窝状反射腔,使未通过小孔的声波在吸声体的外表面消失大部分。
为了扩大吸声的有效面积和增强吸声效果,吸声体整体几何形状可以呈球形、伞形、板形、X形或各种多面体形。
另外,由于吸声体上小孔较多,长时间使用可能被灰尘等堵塞,影响吸声效果,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声体在基体5的侧面或底面设有管道联接口6,可通过管道与充气或抽气设备连接,当小孔堵塞时用于疏通小孔,起到清洁吸声体的作用。
要求1.一种吸声体,包括排列在外表面的吸声尖劈[2]和尖劈[2]后的基体[5],其特征在于基体[5]为一层或被分隔成多层,尖劈[2]和基体[5]构成双腔共振或多腔共振的吸声结构,尖劈[2]通过顶部小孔[1]与大气相通,尖劈[2]与基体[5]间的隔板上设有小孔[7]使两者连通,使基体[5]与大气相通的小孔[8]则位于各吸声尖劈[2]基部之间的空余部位,并且,吸声尖劈[2]两者之间设有筋板[3],尖劈[2]和筋板[3]相互联结形成蜂窝状消声结构。
2.根据要求1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基体[5]被分隔成与各尖劈[2]对应的子腔[4],尖劈[2]的基部位于子腔截面的轮廓线内,子腔[4]通过尖劈基部与子腔截面的轮廓线之间空余部位的小孔[8]与大气相通。
3.根据要求1或2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当各层隔板上小孔孔径为φ.6~1.2mm时,穿孔率为1~5%小孔孔径为φ2~15mm时,穿孔率则为5~15%。
4.根据要求1或2所述的吸声体,其特征在于在基体[5]的侧壁或底板上设有管道联接口[6],吸声体通过管道可与充气或抽气设备连接,用于疏通小孔。
吸声体,特别是悬吊在建筑物内用于降低噪声的空间吸声体,包括吸声尖劈和尖劈后的基体,其之处是尖劈与基体构成双腔或多腔共振结构,且尖劈两者之间设有筋板,尖劈和筋板联结构成蜂窝状消声结构,该吸声体能在各种噪声环境下都获得很好的吸声效果。
平板空间吸声体的制作方法
平板空间吸声体,包括吸声层、玻纤毡层及玻纤布层,所述吸声层具有表面、底面及侧面,所述吸声层的表面、底面及侧面之间形成密闭的腔体,所述吸声层的外侧依次包裹有玻纤毡层、玻纤布层,所述玻纤毡层、玻纤布层均具有表面、底面及侧面。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平板空间吸声体,主要悬挂于天花网架处,利用天花空间大的优势,大大增加整个场馆的吸声面积,更有效的解决混响时间过长,回声严重的现象,把混响时间控制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保证活动、比赛的正常进行。
在现有的大型场馆中,大部分只是考虑到建筑设计,建筑完成之后,容易较大的场馆普遍都存在混响时间过长、回声严重的现象,导致在比赛、大型活动演出的时候,播放大功率扩声器时,声音混乱,回声严重,无法保证语言的清晰度,终影响了整个比赛、活动的质量。针对这一现象,很多解决方法都是在墙面做吸声处理,尽可能的降低混响,但是大多数场馆中,墙面的可吸收面积是很有限的,很难达到标准的数量,这样对于降低混响很有难度,很难达到标准。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增加整个场馆的吸声面积,有效解决混响时间过长,回声严重的平板空间吸声体。
一种平板空间吸声体,包括吸声层、玻纤毡层及玻纤布层;
所述吸声层具有表面、底面及侧面,所述吸声层的表面、底面及侧面之间形成密闭的腔体;
所述吸声层的外侧依次包裹有玻纤租层、玻纤布层,所述玻纤租层、玻纤布层均具有表面、底面及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腔体呈长方体,使得所述吸声层、玻纤毡层、玻纤布层均构成长方体。
体育馆吸音吊顶吸声体厂家生产的吊顶吸音板、吊顶吸声板、空间吸声体、体育馆吸声体、空间吸声吊顶材料是由于体育馆的空间较大,声音发出后会在馆内通过体育馆内的墙壁和天花板形成混响回音,故需进行噪音控制。为了使体育馆内混响回音降低,除墙面采用吸声材料墙面外,在体育馆吊顶安装空间吸声体,将其悬挂于空中,吸声体各个侧面都能与声波接触,起到空间吸声的作用。具有吸声效果好、整洁美观、吸声参数(吸声参数/频率Hz)满足吸声要求的产品,且吸声体的尺寸、厚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体育馆空间吸声体一般使用1200mm长600mm宽的规格长条状空间吸声体。
体育馆吸音吊顶吸声体厂家生产的空间吸声体的性能要求:吸声系数实测频率特性应不小于以下值(混响室法);空间吸声体应到达防火性能A级;在20摄氏度室温下,65%相对湿度条件下,回潮率≤0.8%。400mm厚及75mm厚的吸声体的单位面积重量应≤8kg/m2。具有环保性、防污、防尘、可擦洗,无毒无超标挥发物,质量符合国家有关环保标准或规定。
体育馆吸音吊顶吸声体厂家生产的空间吸声体安装:
1、定位:主要是悬挂件的定位,而悬挂件定位要根据每榀桁架上弦节点的距离量取确定,然后划线标记;
2、悬挂件焊接:根据已标记好的悬挂件位置,将悬挂件焊接于檀条下方。注意排列整齐、焊接牢固。
3、吸声体安装:吸声体安装在悬挂件安装焊接就位后,用U型环悬挂,马道上的吸声体用铁丝绑扎,要求排列有规律,与水平面垂直,整体美观。吸声体安装时要防止尖锐器具刺破,影响吸音及美观效果。
适用于广播电台、电视台录音室、演播室、学校、体育馆、大剧院、图书馆、文化中心、礼堂、多功能厅、会议室及音乐厅等对音质要求较高的场所。
空间吸声体与室内表面上的吸声材料相比,在同样投影面积下,空间吸声体具有较高的吸声效率。这是由于空间吸声体具有更大的有效吸声面积(包括空间吸声体的上顶面、下底面和侧面);另外,由于声波在吸声体的上顶面和建筑物顶面之间多次反射,从而被多次吸收,使吸声量增加,提高了吸声效率。通常以中、高频段吸声效率的提高为显著。
空间吸声体的吸声性能常用不同频率的单个吸声体的有效吸声量来表示。空间吸声体吸声降噪(或降低混响时间)的效果主要取决于空间吸声体的数量、悬挂间距以及材料和结构,还与建筑空间内的声场条件有关。如原室内表面吸声量很少,反射声较多,混响时间很长,则悬挂空间吸声体后的降噪效果常为5~8分贝,时可达10~12分贝;如原室内表面吸声量较大,混响过程不明显,则不必悬挂空间吸声体
特性
1. 吸声性能好,吸声频带宽,有效控制和调室内混响。
2. 防火、防潮。
3. 安装简单,外型美观,组装灵活方便。
4. 外形规格多样,吸音布面有多种顏色可供选择。[1]
设计
主要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材料和结构
常见的空间吸声体由骨架、护面层和吸声填料构成。材料的选择应视空间吸声体的大小、刚度和装修要求而定。骨架可采用木材、角钢、薄壁型钢等。护面层可采用塑料窗纱、塑料网、钢丝网和各种板材(如薄钢板、铝板、塑料板等)的穿孔板,其板厚可取0.5~1.0毫米,孔径可取4~8毫米,穿孔率应大于20%。吸声填料通常采用超细玻璃棉外包玻璃纤维布,其填充密度可取25~30千克/米3,厚度应根据声源频谱特性在5~10厘米范围内选定。
悬挂数量
空间吸声体的悬挂数量应根据吸声体的吸声特性和降低室内噪声(或控制混响时间)所需增加的吸声量来计算确定。当设计采用板状空间吸声体时,若吸声体的总面积相当于建筑物顶面积的30~40%,可使板状空间吸声体吸声的效率达到值。而实际工程中为了满足降低噪声或控制混响时间的要求,空间吸声体的总面积宜取建筑物顶面积的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