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创高科HC-DT56基桩动测仪利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建筑行业、交通行业、公路、铁路、桥梁、码头等领域,进行基桩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HC-DT56基桩动测仪主要部件由动测仪主机、采集器两部分组成。配件包括:加速度传感器、手锤、采集器充电器、U 盘等。
检测前准备工作
1. 检查主机及采集器电池电量,确保足够电量进行检测。
2. 清理桩头
传感器的耦合点及锤的敲击点都必须干净、平整、坚硬,在测试前应将桩头表面的浮浆及其它杂物清理干净、并在桩头打磨出两三处平整表面用于安放传感器和敲击 , 安装及激振位置应避开钢筋笼主筋影响。
3. 安装传感器
首先将传感器一端接到采集器侧面的传感器插孔中,然后将传感器安装在桩头上,耦合位置可用黄油、工业橡皮泥等做耦合剂,保证结合紧密,保证传感器与桩顶面垂直。
根据桩径大小,桩心对称布置 2 ~ 4 个安装传感器的检测点:实心桩的激振点应选择在桩中心,检测点宜在距桩中心 2/3 半径处;空心桩的激振点和检测点宜为桩壁厚的 1/2 处,激振点和检测点与桩中心连线形成的夹角宜为 90°。当桩径较大或桩上部横截面尺寸不规则时,除按上款在规定的激振点和检测点位置采集信号外,尚应根据实测信号特征,适当改变激振点和检测点的位置采集信号。
4. 选择合适的敲击工具
激振技术是反射波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重要环节之一。不同长度、强度的基桩,需选用合适材质、重量的激振设备,一般大长桩选用质量较大的激振设备,短细桩选用质量较小的激振设备,深部缺陷采用材质较软的低频激振设备,浅部缺陷采用材质坚硬的高频激振设备,用户可根据经验选择。同时敲击的角度应尽量垂直接触面,并选择合适的力度。
对桩身时域反射信号进行分析时,位于浅部、中部桩身截面阻抗突变型的断桩、严重离析和缩颈等缺陷是容易识别的。而实际工程中,往往由于工程地质条件和施工工艺的原因,桩身某处截面沿深度会逐渐缓慢地或缩小 ,在某一深度处又以突变的方式恢复到设计尺寸。实测信号对缓变型截面变化反应不甚敏感,而对突变型截面变化反应敏感,因此容易将突变特号造成对桩身的质量类别的误判,对此必须引起注意 。
HC-DT56 基桩动测仪:为了能够获得高质量检测信号而对传感器的安装提出了要求:传感器越轻,与桩顶表面安装得越贴近,接触刚度越大,所测得的振动信号越接近于桩顶表面的质点振动信号,因此,传感器的安装技巧以及粘合剂的合理选择在现场检测工作中至关重要。稠度低的黄油、油性橡皮泥、粘性低的口香糖、颗粒粗粘土以及调得过干或过稀的石膏均不能使用,更不得采取用手按住传感器的方法进行检测,避免由此产生实测信号的严重寄生振荡而不能真实地反映桩身质量的实际信息。特别应该提出的是,传感器应在远离钢筋笼主筋处安装,以减少外露主筋振动或晃动对测试信号产生干扰。当确认周围钢筋笼对信号存在干扰时,应将钢筋截除后再进行检测。
符合标准:
《基桩动态测量仪检定规程》(JJG930-1998)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
《公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JTG/T 3512-2020)
《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 10218-2019)
《深圳市建筑基桩检测规程》(SJG 09-2015)
《建筑地基与基桩检测技术规程》(上海市DG/TJ08-218-2017)
《基桩动态测量系统》(JJG(建设)0003-1996)
《基桩动测仪》(JG/T 518-2017)
《建筑地基基础检测规范》(广东省DBJ/T 15-60-2019)
全新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集加速度传感器与电荷放大器于一体,高灵敏、低噪声,信噪比采集精度大幅提升,信号稳定性更加可靠,以自定义触发电平,让HC-DT56基桩动测仪洞察入微,应采尽采,轻松面对工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