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面议
0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离子交换法是通过对氨离子具有很强选择吸附作用的材料去除废水中氨氮的方法。常用的吸附材料有活性炭、沸石、蒙脱石及交换树脂等。沸石是一种三维空间结构的酸盐,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和空穴,其中斜发沸石对氨离子有强的选择吸附能力,且价格低,因此工程上常用斜发沸石作为氨氮废水的吸附材料,惠州氨氮去除处理剂。影响斜发沸石处理效果的因素有粒径、进水氨氮浓度、接触时间、pH值等。沸石对氨氮的吸附效果明显,蛙石次之,土壤与陶粒效果较差。沸石去除氨氮的途径以离子交换作用为主,物理吸附作用很小,陶粒、土壤和蛙石3种填料的离子交换作用和物理吸附作用的效果相当。4种填料的吸附量在温度为15-35℃内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在pH值为3-9范围内随pH值升高而增大,振荡6h均达到吸附平衡。氨氮去除有生物法,惠州氨氮去除处理剂,惠州氨氮去除处理剂、折点氯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等。惠州氨氮去除处理剂
采用逆流吹脱塔对高浓度氨氮废水进行吹脱,结果表明,吹脱效率随pH值升高而增大;气液比越大,氨吹脱传质推动力越大,吹脱效率也随之增大。吹脱法去除氨氮效果较好,操作简便,易于控制。对于吹脱的氨氮可以用酸做吸收剂,生成的酸钱制成化肥使用。吹脱法是目前常用的物化脱氮技术。但吹脱法也需要注意一下方面,如吹脱塔内经常结垢,低温时氨氮去除效率低,吹脱的气体形成二次污染等。吹脱法一般与其它氨氮废水处理方法联合运用,用吹脱法对高浓度氨氮废水预处理。惠州生物菌氨氮去除剂配方吹脱法对于吹脱的氨氮可以用酸做吸收剂,生成的酸钱制成化肥使用。
排放氨氮废水的水质情况,采用NH4C1和NaCI模拟废水进行了反渗透对比实验,发现在相同条件下反渗透对NaCI有较高去除率,而NHCl有较高的产水速率。氨氮废水经反渗透处理后NH4C1去除率为77.3%,可作为氨氮废水的预处理。反渗透技术可以节约能源,热稳定性较好,但耐氯性、抗污染性差。采用生化一纳滤膜分离工艺处理垃圾渗沥液,使85%~90%的透过液达标排放,只有0%~15%的浓缩污液和泥浆返回垃圾池。纳滤膜要求的压力比反渗透膜低,操作方便。脱氨膜系统一般用于高氨氮废水处理中,氨氮在水中存在平衡。
短程硝化反硝化过程不经历盐阶段,节约生物脱氮所需碳源。对于低C/N比的氨氮废水具有一定的优势。短程硝化反硝化具有污泥量少,反应时间短,节约反应器体积等优点。但短程硝化反硝化要求稳定、持久的亚盐积累,因此如何有效抑制硝化菌的活性成为关键。厌氧氨氧化是在缺氧条件下,以亚硝态氮或硝态氮为电子受体,利用自养菌将氨氮直接氧化为的过程。研究温度和PH值对厌氧氨氧化生物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微生物的较佳反应温度为30℃,pH值为7.8。研究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处理高盐度、高浓度含氮废水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高盐度明显抑制厌氧氨氧化活性,这种抑制具有可逆性。折点氯化法的适用范围为氨氮废水浓度<40mg/L。
液膜分离法有可能成为继萃取法之后的第二代分离纯化技术,尤其适用于低浓度金属离子提纯及废水处理等过程。乳状液膜法去除氨氮的机理是:氨态氮(NH3-N)易溶于膜相(油相),它从膜相外高浓度的外侧,通过膜相的扩散迁移,到达膜相内侧与内相界面,与膜内相中的酸发生解脱反应,生成的NH4+不溶于油相而稳定在膜内相中,在膜内外两侧氨浓度差的推动下,氨分子不断通过膜表面吸附,渗透扩散迁移至膜相内侧解吸,从而达到分离去除氨氮的目的。采用酸为吸收液,选用耐酸性疏水膜,NH3在吸收液-微孔膜界面上为H2SO4吸收,生成不挥发的(NH4)2SO4而被回收。人们已经对膜吸收法中膜的渗漏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发现较高的氨氮和盐量能有效抑制水的渗透蒸馏通量。氨氮去除可以影响吹脱效率的因素主要有pH值、温度、气液比、气体流速、初始浓度等。惠州氨氮去除处理剂
氨氮去除以氯化和二为沉淀剂对氨氮废水进行处理。惠州氨氮去除处理剂
化学沉淀法和液膜法相结合用于高浓度工业氨氮废水的处理。在对沉淀法工艺进行优化的条件下,使氨氮去除率达到98.1%,然后联用液膜法进一步处理使其氨氮浓度降低到0.005g/L,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化学沉淀法的优点是当氨氮废水浓度较高时,应用其它方法受到限制,如生物法、折点氯化法、膜分离法、离子交换法等,此时可先采用化学沉淀法进行预处理;化学沉淀法去除效率较好,且不受温度限制,操作简单;形成含铵的沉淀污泥可用作复合肥料,实现废物利用,从而抵消一部分成本;如能与一些产生盐废水的工业企业以及产生盐卤的企业联合,可节约药剂费用,利于大规模应用。惠州氨氮去除处理剂
碳之源,2022-03-04正式启动,成立了复合生物碳源等几大市场布局,应对行业变化,顺应市场趋势发展,在创新中寻求突破,进而提升碳之源的市场竞争力,把握市场机遇,推动环保产业的进步。业务涵盖了复合生物碳源等诸多领域,尤其复合生物碳源中具有强劲优势,完成了一大批具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环保项目;同时在设计原创、科技创新、标准规范等方面推动行业发展。我们强化内部资源整合与业务协同,致力于复合生物碳源等实现一体化,建立了成熟的复合生物碳源运营及风险管理体系,累积了丰富的环保行业管理经验,拥有一大批专业人才。碳之源始终保持在环保领域优先的前提下,不断优化业务结构。在复合生物碳源等领域承揽了一大批高精尖项目,积极为更多环保企业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