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上,我们提出要结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实施,突出重点,真抓实干,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创造能力建设,着力实现专利质量与数量的协调提升;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管理能力建设,大力提高知识产权工作的宏观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能力建设,全面优化执法保护环境;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建设,大力推进专利的运用与产业化;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培育和发展知识产权文化;进一步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知识产权事业提供人才保障和支持;加快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为知识产权的创造、管理、保护和运用提供服务。
1、对象不同:商标是中的标志和名称部分,是一个综合的象征,也包括了商标这一部分。
2、范畴不同:商标属于法律范畴,属于市场概念。商标更多了如何合法的申请,合法的使用宣传,则是帮助更好的销售,建立顾客的忠诚度。
3、所有权不同:商标握在企业的手上,更多是在客户的心中。商标所有权是企业所有,是在消费者的头脑中。
4、法律保护不同:商标能够得到法律保护,而未经过注册获得商标权的不受法律保护。
广义的“”是具有经济价值的无形资产,用抽象化的、特有的、能识别的心智概念来表现其差,从而在人们的意识当中占据一定位置的综合反映。建设具有长期性。
狭义的“”是一种拥有对内对外两面性的“标准”或“规则”,是通过对理念、行为、视觉、听觉四方面进行标准化、规则化,使之具备特有性、价值性、长期性、认知性的一种识别系统总称。这套系统我们也称之为CIS(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体系。
商标(trade mark) 是一个的法律术语。或的一部分在有关部门依法注册后,称为“商标”。商标受法律的保护,注册者有权。
知识产权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为了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企业核心优势、加强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专利申请基础知识、挖掘专利布局技巧、申请专利高授权率技巧、专利运营实务等四个方面融合中外企业经典案例,揭示了知识产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也让参加培训的员工深刻认识到专利申请、专利布局、专利运营的重要性,同时也让大家了解到身为管理人员应该如何大限度地保护公司的知识产权。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工作,是依企业推动创新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和促进发展的迫切需要。通过培训,参加培训的员工普遍反映收获良多。
知识产权培训的开展,不仅加深了参训员工对知识产权知识的了解和认识,而且增强了他们对专利的申请、发掘及保护意识,这将有效推动集团的自主创新工作,进而为实现集团的快速、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商业秘密可以分为两大类:即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①技术信息。主要包括:技术设计、技术样品、质量控制、应用试验、工艺流程、工业配方、化学配方、制作工艺、制作方法、计算机程序等。作为技术信息的商业秘密,也被称作技术秘密、专有技术、非专利技术等,在国际贸易中往往被称为Know-How.
②经营信息。主要包括:发展规划、竞争方案、管理诀窍、客户名单、货源、产销策略、财务状况、投融资计划、标书标底、谈判方案等。
知识产权是指人们就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通常是国家赋予创造者对其智力成果在一定时期内享有的专有权或占权(exclusive right)。
知识产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无形财产权,他的客体是智力成果或是知识产品,是一种无形财产或者一种没有形体的精神财富,是创造性的智力劳动所创造的劳动成果。
它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一样,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些重大专利、或作品的价值也远远高于房屋、汽车等有形财产。
一、著作权与工业产权
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产生的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以及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占。
它有两类:一类是著作权(也称为版权、文学产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也称为产业产权)。
(一)著作权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和精神的总称。主要包括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通常我们说的知识产权主要是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作品登记。
(二)工业产权
工业产权则是指工业、商业、农业、林业和其他产业中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一种无形财产权,由此看来“产业产权”的名称更为贴切。主要包括专利权与商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