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西安环保道桥防水涂料批发
行 业:建材 防水防潮材料 防水涂料
发布时间:2022-05-07
道桥路面施工路基面处理工艺与设备
一、抛丸处理工艺
抛丸处理工艺,抛丸是指通过机械的方法将钢丸以很高的速度和一定的角度抛射到被处理表面上,钢丸的高速冲击力作用于被处理表面,达到对被处理表面进行处理的效果。处理后的钢丸和从被处理表面上清理下来的物质一起,在反弹作用和配套吸尘设备的气流的作用下一起经回收通道返回储料箱,在储料箱内钢丸和被清理物质(灰尘、杂质等)被分离开来,钢继续在机器内部循环使用,灰尘、杂质等随吸尘设备的气流进入集尘箱。
抛丸处理可通过控制钢丸的流量、行走速度的快慢以及选择钢丸的粒径大小形状等获得不同的抛射强度,获得不同的表面处理深度和效果。
抛丸处理工艺的效果:
可以干净彻底地去除水泥混凝土表面浮浆和起砂层。
可以完全打开混凝土表面的毛细孔;细微裂纹,利于防水封闭剂或防水层渗入混凝土内。
可以暴露混凝土缺陷。
易控制处理表面的深浅和粗糙度,得到粗糙均匀又干净的表面。
既可用于水泥混凝土道桥路基的表面处理又可用于钢箱式道桥路基(除漆除锈)表面处理。铣刨处理按铣刨设备的不同分大型铣刨处理和小型铣刨处理。大型铣刨机实际上是路面铣刨机,原主要作为公路及城市养护的设备。主要应用于公路、机场、码头等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开挖、翻修,沥青路面拥包、油浪、网纹、车辙的清除。现被用来作为道桥防水施工路基面处理,据了解北京市的二、三环路改造工程,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铺装沥青路面,就使用了这种路面铣刨机对原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了拉毛处理,据说安徽等省区的道桥防水施工路基面处理也用这种工艺方法。路面铣刨机具有较强的铣刨能力,其铣刨宽度可达0.5-2M以上,铣刨深度大可达300MM,功率则从三、四十千瓦到四、五百千瓦。一般用于道桥防水施工路基面处理多用0.5-1M的机型。
二、路面铣刨机处理路基面效果
铣刨纹路粗、深度大,具有足够的粗糙度,有方向性。
可有效去除水泥混凝土路基面的浮浆。
处理速度快,工作效率高。
用于设备较庞大,铣刨深度不易掌握,铣刨过深时,可能伤及骨料石子,使之松动。
三、凿毛机
凿毛机也是公路、桥梁、隧道等水泥混凝土基面处理的一种设备,特别是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公路、铁路、桥梁、地铁、隧道、海港码头、水力电力、市政广场等水泥混凝土侧立面、顶面、水平面施工和后期维修加固中,为了提高水泥混凝土表面的附着力增加新老水泥混凝土能够紧密结合,保证水泥混凝土公路浇铸形成一个整体。也可用于道桥防水施工路基面的凿毛处理。
四、高压水处理设备
1、高压水喷射地面处理设备
国内某航空跑道公司引进的高压水冲洗地面处理设备,主要用于机场跑道除胶。
高压水现代工业技术水平,已经可使高压水的压力达到数百Mpa的水平,如高压水切割设备,其高压水系统压力达到380Mpa(3800kg/cm²),广泛用于工业生产中的钢板切割,能切割50mm厚的普通钢板。
高压水地面冲洗处理设备,由高压水喷射装和真空回收系统,自动行走装置组成。通过调整高压水对地面的喷射角度和喷射强度,以及行走速度,获得满意的地面处理效果。其真空回收系统,可回收喷射处理时产生的污水,使被处理地面清洁。作为机场跑道除胶设备,它比较理想的除去飞机起降时剧烈摩擦粘附于跑道上的轮胎裂痕。亦可用于路桥基面去除浮浆和增加粗糙度的处理。
2、湿拉毛处理工艺
道桥水泥混凝土路基浇铸后,在初凝阶段,使用钢丝刷进行表面拉毛,这样可增加路基表面的粗糙度。几年前,我国建造的道桥路基很多都采用这种工艺。例如上海中环线高架,据说均采用了这种工艺。
湿拉毛处理可有效增加路基面的粗糙度,增加防水层的粘结力,缺陷湿浮浆完全未清除,留下浮浆层可能碎裂的隐患。另外水泥混凝土的初凝阶段,强度还很低,湿拉毛可能使靠近面层的石子骨料松动,甚至使表面产生松散层,更加影响表面强度质量。
磨削处理、钢丝刷处理、甩锤式凿毛等处理工艺
在我国道桥路基面处理工艺发展过程中,曾采用过装有金刚刀头的圆盘式地坪磨削机、或在磨削机圆盘安装钢丝刷对路基面进行打磨处理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一般只能去除少量表面的浮沉,基本无粗糙度可言。
GBS环保型桥面防水涂料是具有国际水平桥面防水材料。该涂料采用石油沥青为基料,水为分散介质,以高分子量聚合物橡胶为胶体,辅以纳米级阳离子改性剂,经加热、铰链、化合、分散、乳化等科学工艺生产的产品。.
一、产品简介
GBS环保型桥面防水涂料是具有国际水平桥面防水材料。该涂料采用石油沥青为基料,水为分散介质,以高分子量聚合物橡胶为胶体,辅以纳米级阳离子改性剂,经加热、铰链、化合、分散、乳化等科学工艺生产而成。具有耐高温、耐碾压、抗冻,抗剪切、抗老化、粘结强度好、耐酸碱、断裂延伸率高、干燥时间快、涂膜韧性优良、无毒无味、无环境污染、施工方便可喷、可涂、可在桥面形成无接缝的弹性防水层等优点。目前该涂料已河北、甘肃、青岛、武汉、四川等高速公路,城市互通立交桥、路面等工程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的使用效果。是桥梁路面防水、防腐为理想的防水材料、并可用于铁路、屋面、地下工程防水、防渗、防腐。
技术指标
经交通部等检测机构检测,均达到中华共和国建材行业标准(JC/T975—2005)和中华共和国交通行业标准标准(J T /T535—2004)标准技术要求。 主要技术指标 (J T /T535—2004)项目 类型 Ⅰ Ⅱ 外观 搅拌后为黑色或蓝褐色均质液体,搅拌棒上不粘附任何明显颗粒固体含量,% ≥43 延伸性,mm 无处理 ≥5.5 ≥6.0 处理后 ≥3.5 ≥4.5 柔韧性,℃ —15±2 —20±2 无裂纹、断裂耐热性,℃ 140±2 160±2 无流淌和滑动粘结性MPa ≥0.4 不透水性 0.3 MPa、30min不渗水抗冻性-20℃ 20次不开裂耐腐蚀性 耐碱(20℃) Ca(OH)2中浸泡15d无异常 耐盐水(20℃) 3%盐水浸泡15d无异常干燥性20℃ 表干 ≤ 4h 实干 ≤ 12h 高温抗剪(60℃),MPa 0.16 抗硌破及渗水 暴露轮碾试验(0.7 MPa,100次)后,0.3 MPa水压不渗水人工气候加速老化 外观 无滑动、流淌、滴落 纵向拉力保持率% ≥80 低温柔度,℃ -3 -10 无裂纹注:试件参考:涂布量与施工用量相同:1.5/m2-2.5/m2
施工工艺
、施工工序基层处理 重点部位处理 涂刷底子油 遍防水层 第二遍防水层 第三遍防水层
、基层要求 1、 基层表面不得有浮浆、孔洞、裂缝、灰尘、油污,否则应进行打磨、除尘和修补。应按设计要求进行细部构造部位的基层表面处理。 2、基层根据要求可选用拉毛、抛丸、铣刨处理。直至露出骨料或者坚硬基层。 3、桥面含水率不应大于12%
、施工工具:涂料喷涂机、吹风除尘机、空压机、发电机、纤维切割器、各类滚排刷、 兑料桶、涂料搅拌器、机动车等。
、 施工操作
1、基层清理完毕后,应先将阴阳角、伸缩缝、施工缝等重点部位进行处理。特别是泄水孔等不易涂刷的部位、应做加强处理,或者使用密封材料处理。 2、涂刷底子油。为提高防水层与基层粘结性,可用用底子油(底子油可根据工程要求选用,配比勾兑时需要参考施工方案)喷涂或用刷子反复涂刷,并涂刷均匀,覆盖完全,充分渗入混凝土基层,以提高粘结强度和抗剪切强度。 3、底子油干后约3-4小时,可用棕刷涂刷或喷涂3-6遍涂料。喷涂作业时,喷枪宜垂直于基层,距离宜适中,匀速移动。应按照先细部后整体的顺序连续作业。每次涂膜实干后再进行涂刷或喷涂,以防涂膜受损,每次涂刷间隔时间约4-6小时, 喷涂时应顺风施工。喷涂作业完毕后,应按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检查和清理机械设备,并妥善处理剩余物料。 4、为避免涂料污染防撞墙, 防撞墙应用无纺布或者塑料薄膜覆盖。 5、防水层应根据工程等级,施工规范或施工方案要求进行操作。使之达到设计标准。并可根据或设计要求增设增强层 。
用量一般面层1.5-3kg/m2,并可根据工程等级调节。
注意事项 1、使用前应将涂料搅拌均匀。气温低于5℃以下或高于35℃不得施工 。应选择六小时内无雨雪天气施工。 2、底子油如需勾兑、必须随兑随用、一般在3小时之内用完为佳。 3、储运温度5℃-35℃为宜。该涂料为水性环保材料、可按非危险品储运。 5、涂膜未干燥或未铺沥青砼前,严防踩踏或汽车行驶。 6、防水层必须实干以后,方可进行摊铺沥青,一般72小时后为佳。
六、包装、保存期 50kg、100kg、200 kg塑料桶或铁桶包装,保存期6个月。
ÿ
桥面防水粘结层施工方案
1、原材料检测
材料选用:路桥用水质沥青基防水涂料,材料使用时必要时需要对涂料进行一定的过滤处理。
材料使用前经过检查合格,并同意后,方可使用。
2、基层要求
(1)基层表面应压实平整,必须充分养护,不得有疏松、起砂、起皮、浮浆现象,应符合设计要求。
(2)新旧面层必须清理干净,不得有杂物和灰尘,以免影响粘结力。
(3)路面含水率不应大于10%,路面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90%时方可进行防水施工。
3、施工工序
基层拉毛除渣处理 —— 吹风除尘 —— 重点部位处理 —— 喷洒遍防水层 —— 喷洒层短纤维增强层 —— 喷洒第二遍防水层 —— 喷洒第二层短纤维增强层 —— 喷洒第三遍防水层 —— 防水层养护
4、施工操作
(1)在进行涂料喷涂施工前,应先将桥面水泥混凝土用路面拉毛除渣机清除进行铣刨处理。因路面水泥混凝土固化后,在养护期间会溢出一种白色的表面水化物Ca(OH)2(即水泥浮浆),为避免日后浮浆被车辆碾压后形成粉状物,造成防水层与水泥混凝土间隔离。处理后,混凝土路面表面形成粗糙的宏观构造,构造深度控制在0.5mm。
(2)清除结束后,表面浮尘用路桥防水强力吹风机鼓风吹除,在吹除施工时应特别注意隐蔽处,应吹除干净,以免影响防水层的粘结力,再对路面用高压水进行冲洗,使路面基层无杂物,达到基层处理要求。
(3)基层清理完毕后,应先将阴阳角、伸缩缝、施工缝等重点部位进行处理。特别是泄水孔等不易涂刷的部位,应作加强处理,涂刷1遍防水涂料。
(4)喷涂防水涂料:涂料施工应遵循涂刷均匀、厚薄一致的原则,做到“薄、均、匀”。为避免污染防撞墙,防撞墙约0.3米处用草根刷进行人工涂刷,涂刷完毕后再进行防水层喷涂。喷涂工序分三次进行。每次涂刷间隔时间约1-2小时(根据当时天气状况而定),每遍用料不少于500g/㎡,喷涂时应顺风施工,并将没有喷涂均匀的地方用棕刷涂刷均匀。
(5)喷洒纤维增强层:在喷涂时要达到“薄、均、匀”的要求,短纤维应按规程要求不得长于5-15mm,要随遍、第二遍防水涂料同时喷洒。
(6)喷涂防水涂料时必须有培训合格的工人进行操作,一般喷嘴应离喷涂面50-60cm进行垂直喷涂,其高度也可根据风向适当调节。
(7)一般用路面防水无气喷涂机进行施工,每小时约喷涂2000m2,为保证均匀喷涂,喷涂压力控制在1.4mpa-1.5mpa之间。
(8)为避免涂料污染防撞墙,在喷涂桥面防水涂料时,应用执挡板护住防撞墙,因此防撞墙部防水层,一般采用人工涂刷。
5、注意事项
(1)纤维增强层和防水涂料应同步施工。
(2)施工前应将棕刷、毛刷充分浸润,使其柔软涂刷流畅。
(3)气温低于0℃以下或高于35℃不得施工(应避免高温施工)
(4)储运温度5℃-35℃为宜。
(5)应选择6小时内无大雨、大风天气施工。
(6)防水层必须经实干以后,方可进行沥青混凝土面层铺装施工,涂膜未干燥前严禁行人或车辆通过。
桥面防水系统施工技术
以下简要介绍桥面防水系统施工技术要求,包括基层要求及处理、防水卷材施工、防水涂料施工、其他相关要求和桥面防水质量验收。
一、基层要求
(1)基层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80%以上,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2)当采用防水卷材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应为1.5~2. Omm;当采用防水涂料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的粗糙度应为0. 5~1. Omm。对局部粗糙度大于上限值的部位,可在环氧树脂上撒布粒径为0. 2~0.7mm的石英砂进行处理,同时应将环氧树脂上的浮砂清除干净。
(3)混凝土的基层平整度应小于或等于1.67mm/m。
(4)当防水材料为卷材及聚氨酯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4%(质量比)。当防水材料为聚合物改性沥青涂料和聚合物水泥涂料时,基层混凝土的含水率应小于lO%(质量比)。
(5)基层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处理宜采用抛丸打磨。基层表面的浮灰应清除干净,并不应有杂物、油类物质、有机质等。
(6)水泥混凝土铺装及基层混凝土的结构缝内应清理干净,结构缝内应嵌填密封材料。嵌填的密封材料应粘结牢固、封闭防水,并应根据需要使用底涂。
(7)当防水层施工时,因施工原因需在防水层表面另加设保护层及处理剂时,应在确定保护层及处理剂的材料前,进行沥青混凝土与保护层及处理剂间、保护层及处理剂与防水层间的粘结强度模拟试验,试验结果满足规程要求后,方可使用与试验材料完全一致的保护层及处理剂。
二、基层处理
(1)基层处理剂可采用喷涂法或刷涂法施工,喷涂应均匀,覆盖完全,待其干燥后应及时进行防水层施工。
(2)喷涂基层处理剂前,应采用毛刷对桥面排水口、转角等处先行涂刷,然后再进行大面积基层面的喷涂。
(3)基层处理剂涂刷完毕后,其表面应进行保护,且应保持清洁。涂刷范围内,严禁各种车辆行驶和人员踩踏。
(4)防水基层处理剂应根据防水层类型、防水基层混凝土龄期及含水率、铺设防水层前对处理剂的要求按《城市桥梁桥面防水工程技术规程》CJJ 139--2010表5.2.4选用。
三、防水卷材施工
(1)卷材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做好节点、转角、排水口等部位的局部处理,然后再进行大面积铺设。
(2)当铺设防水卷材时,环境气温和卷材的温度应高于5℃,基面层的温度必须高于0℃;当下雨、下雪和风力大于或等于5级时,严禁进行桥面防水层体系的施工。当施工中途下雨时,应做好已铺卷材周边的防护工作。
(3)铺设防水卷材时,任何区域的卷材不得多于3层,搭接接头应错开500mm以上,严禁沿道路宽度方向搭接形成通缝。接头处卷材的搭接宽度沿卷材的长度方向应为150mm,沿卷材的宽度方向应为lOOmm。
(4)铺设防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准确,不得扭曲、皱褶。卷材的展开方向应与车辆的运行方向一致,卷材应采用沿桥梁纵、横坡从低处向高处的铺设方法,高处卷材应压在低处卷材之上。
(5)当采用热熔法铺设防水卷材时,应满足下列要求:
1)应采取措施保证均匀加热卷材的下涂盖层,且应压实防水层。多头火焰加热器的喷嘴与卷材的距离应适中并以卷材表面熔融至接近流淌为度,防止烧熔胎体;
2)卷材表面热熔后应立即滚铺卷材,滚铺时卷材上面应采用滚筒均匀辊压,并应完全粘贴牢固,且不得出现气泡;
3)搭接缝部位应将热熔的改性沥青挤压溢出,溢出的改性沥青宽度应在20mm左右,并应均匀顺直封闭卷材的端面。在搭接缝部位,应将相互搭接的卷材压薄,相互搭接卷材压薄后的总厚度不得超过单片卷材初始厚度的1.5倍。当接缝处的卷材有铝箔或矿物粒料时,应清除干净后再进行热熔和接缝处理。
(6)当采用热熔胶法铺设防水卷材时,应排除卷材下面的空气,并应辊压粘贴牢固。搭接部位的接缝应涂满热熔胶,且应辊压粘贴牢固。搭接缝口应采用热熔胶封严。
(7)铺设自粘性防水卷材时应先将底面的隔离纸完全撕净。
(8)卷材的储运、保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JC/T974---2005中的相应规定。
四、防水涂料施工
(1)防水涂料严禁在雨天、雪天、风力大于或等于5级时施工。聚合物改性沥青溶剂型防水涂料和聚氨酯防水涂料施工环境气温宜为-5~35℃;聚合物改性沥青水乳型防水涂料施工环境气温宜为5~35℃;AMP-100反应型防水涂料施工环境气温不宜低于-1 0℃;聚合物水泥涂料施工环境气温宜为5~3 5℃。
(2)防水涂料配料时,不得混入已固化或结块的涂料。
(3)防水涂料宜多遍涂布。防水涂料应保障固化时间,待涂布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可涂布后一遍涂料。涂刷法施工防水涂料时,每遍涂刷的推进方向宜与前一遍相一致。涂层的厚度应均匀且表面应平整,其总厚度应达到设计要求并应符合规程的规定。
(4)涂料防水层的收头,应采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或采用密封材料封严。
(5)涂层间设置胎体增强材料的施工,宜边涂布边铺胎体;胎体应铺贴平整,排除气泡,并应与涂料粘结牢固。在胎体上涂布涂料时,应使涂料浸透胎体,覆盖完全,不得有胎体外露现象。
(6)涂料防水层内设置的胎体增强材料,应顺桥面行车方向铺贴。铺贴顺序应自低处开始向高处铺贴并顺桥宽方向搭接,高处胎体增强材料应压在低处胎体增强材料之上。沿胎体的长度方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70mm、沿胎体的宽度方向搭接宽度不得小于50mm,严禁沿道路宽度方向胎体搭接形成通缝。采用两层胎体增强材料时,上下层应顺桥面行车方向铺设,搭接缝应错开,其间距不应小于幅宽的1/3。
(7)防水涂料施工应先做好节点处理,然后再进行大面积涂布。转角及立面应按设计要求做细部增强处理,不得有削弱、断开、流淌和堆积现象。
(8)道桥用聚氨酯类涂料应按配合比准确计量、混合均匀,已配成的多组分涂料应及时使用,严禁使用过期材料。
(9)防水涂料的储运、保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道桥用防水涂料》JC/T 975―2 00 5中的相应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