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梁结构问题的原因
当梁板结构构件由于挠度偏大,裂缝宽度过宽、过长,钢筋严重锈蚀,受压区砼压碎等情况时,需要加固。而引起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设计、施工方面
由于设计时荷载未考虑周全,计算模型、计算简图有误,计算公式运用不符合应用该公式的条件,尤其是现在应用计算机计算时,数据输入有误等。施工时砼强度达不到设计要求,负筋放错位置或在施工时被踩下,砼截面尺寸偏小,尤其是板的厚度达不到要求,钢筋少配或误配,材料使用不当等均可引起结构不满足使用条件。
2、严重**载或使用功能改变
当结构由于不当使用造成严重**载时,容易造成结构的承载力不足,而使用功能的改变是指工业厂房由于技术改造、生产工艺改变,民用建筑由于用途的改变,如阳台要改为厨房等。
3、周围环境影响
在外部环境及使用条件下,结构材料时刻都受外部环境的侵蚀,致使材料性能恶化,达不到设计要求。如冶炼、化工等工厂的、或气体对钢筋砼或钢结构的侵蚀,高温、高湿、冻融循环、昼夜温差的变化使结构产生裂缝等。
4、地基的不均匀沉降
由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引起结构承载力不足,出现裂缝等。
粘钢加固法原理
粘钢加固法是在混凝土构件表面的承载力不足位置采用特制结构胶,一般为树脂类胶粘贴钢板,使二者能够牢固的形成一体,连接为一整体受力体系,共同受力和变形,增强原结构构件的抗弯或抗剪能力,满足正常使用的一种方法。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367-2006)(以下简称规范)指出,粘钢加固方法主要适用于钢筋混凝土受弯、大偏心受压和受拉构件的加固,简单来说,就是配筋不足、梁端箍筋未加密等的情况,通过钢板的承载力来补充原结构的不足。
规范同时指出,当采用此种方法对梁板等受弯构件进行加固时,除《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010中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需要遵守外,尚应遵守规范的一些假定,简单的说便是以下几条:①平截面假定;②忽略混凝土抗拉强度;③对于钢板,σ=Eε;④对于混凝土,σ=f2ε/ε-ε/ε,其中混凝土极限应变ε=0.002;⑤考虑二次受力时,要按照构件的初始受力确定粘贴钢版的滞后应变;⑥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前,混凝土与钢板不出现剥离破坏。
粘钢加固法的理论发展及工程应用
在理论上,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学者开始对粘钢加固分析和研究:1989年,成立粘钢加固技术课题研究协作组,对其进行全面研究,一次编写了相关规定;1990年,罗竞宁、顾慧娟等也进行了少筋梁、适筋梁和**筋梁粘钢加固的试验研究;1990年,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写了《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1995年,万墨林、韩继云等对混凝土加固结构受力特征及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加固结构与原普通结构在设计概念上的本质差异;1996年,同济大学颜德恒教授及其研究生通过理论计算和试验结果进行对比,探讨了粘钢加固的受力机理;1998年吴耀辉通过粘钢加固的试验进行了粘钢加固梁的粘贴滑移、早起破坏、锚固长度等方面的研究;2000年,梁丛中通过两榀框架构件的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对用粘钢方法加固框架梁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2003年,刘敏对静力条件下的粘钢加固混凝土梁进行了数值仿真分析;2006年我国新颁布了《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G367-2006),为混凝土结构的加固设计、施工提供了新的技术性标准和理论性。
粘钢技术是一门既古老而又年轻的技术,它广泛用于胶合板、纤维加工、建筑、机械、造船、航空及*等重要领域。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应用粘钢技术对各类新旧建筑件进行连接、补强和加固,其中混凝土梁板常采用外部粘贴钢板的补强方法。粘贴钢板加固就是在混凝土结构的外侧用结构胶粘贴钢板补强以提高其受力强度和结构的安全性。它适用于受弯、受拉、受剪构件,主要原理是利用原构件的承载力,通过后粘钢板和原构件共同作用,大幅提高承载能力。在国内许多典型工程中已普遍采用。粘钢补强方法不仅可用于砼或钢筋砼结构裂缝及其他病害的修补,还可用于设计承载能力不足的改扩建工程。众所周知,砼裂缝是砼及钢筋砼结构工程老化病害中为**、为普遍的问题。宏观裂缝不仅会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或刚度,同时,还将降低结构的防水性、气密性、引起砼内钢筋锈蚀或诱发其他工程病害,从而降低了工程耐久性,并可能酿成工程事故。所以,对于严重的砼构件裂缝,必须及时地采用合理可靠的修补措施进行补强加固,以防止或抑制其裂缝的开展,恢复或提高其承载能力和结构刚度,延长工程使用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