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面议
0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按照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技术标准及区域水土流失防治标准,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是生产建设单位依法应承担水土流失防治义务的区域,包括项目、占地、使用及管辖的土地等。在开发区设立之初,批复文件中会核定其面积,并有开发区四至范围描述。有关主管部门还应公布开发区四至范围、界桩坐标号及开发区边界形状图。由批复文件确定的面积及四至范围,即开发区水土保持区域评估中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与开发区相关的建设活动、扰动活动应限定在确定的区域内。
开发区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征占地范围内扰动土地应该整治,新增水土流失应得到有效控制,原有水土流失应得到治理。水土流失治理度、土壤流失控制比、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林草植被恢复率、林草覆盖率等 6 项指标都应该达到其所应该执行的等级标准值。6 项指标中,渣土防护率、表土保护率属于过程控制指标,在项目整个实施过程中,都应该得到贯彻。如果由园区统一进行“五通一平”,那么这个时段的表土剥离及保护率是整个园区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建设发展过程中表土剥离保护工作达标的基础,必须做好基础调查工作,将表土剥离量落实到每个地块。林草植被覆盖率对于每个具体地块来说,由于其具体的项目功能要求不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因此不能要求每个地块都达到标准,但是对整个开发区来说,其林草覆盖率不应低于应该执行的等级标准值。
区域水土保持监测点布局优化建设的时空模型,是监测点在空间维度上的分布位置与在时间维度上的进度安排的综合模型。其中,空间维度是优化监测点布局和结构的必要条件,其标准是约束性的、必须确保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达成的指标,即如果有了空间维度的必要性,就应在支撑能力满足时及时建设这些监测点; 如果没有空间维度的必要性,就不必新建监测点,或优化撤销重复的监测点。时间维度是设计监测点建设的时间先后的指标,它是数量化的、区分功能实现难易的指标,即应优先安排水土保持方案区域评估建设和完善具备更好的时间维度各项指标的监测点,以保证能够实现监测点的预期功能。因 此,监测点布局优化建设模型兼顾空间维度、时间维度及其相互作用与关系。
(1)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区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 应包括项目、临时占地(含租赁土地)以及其他使用 与管辖区域,同时明确区域水土流失防治责任主体。
(2)水土流失防治分区。可根据规划建设内容,按照功能区划分水土流失防治分区。
(3)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根据 GB/T 50434 确定水土流失 防治标准等级与相应的防治指标,其中林草植被覆盖率指标可结合区域绿化率综合确定。
(4)水土保持措施布设。根据区域规划建设内容、建设时 序,分近期和远期确定水土保持措施总体布局。对规划已明确近期实施的建设内容应进行分区措施布设,包括表土利用 和防护、弃渣综合利用方案和弃渣场防护措施等;对规划未 明确的远期建设内容,可按线型和点型分类提出水土流失防治要求。
(5)施工要求。水土保持措施施工要求应符合 GB50433的规定,施工进度安排应说明各项措施对应于主体单项工程 的施工时序,分区列出水土保持施工进度安排表。
(6)水土保持监测方案。明确监测范围与时段、监测内容和 方法、监测点位和频次,按有关规定提出监测成果及报送要求。 (7)水土保持投资估算。根据区域规划设计和《生产建设 项目水土保持工程概(估)算编制规定》,估算近期水土保持投 资,匡算远期水土保持投资;明确水土保持补偿费、水土保持 监测费及相关独立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