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品特点
1. 早强、高强:1-3天抗压强度可达30-50Mpa以上。
2. 自流性高:可填充全部空隙,满足设备二次灌浆的要求。
3. 微膨胀性:保证设备与基础之间紧密接触,二次灌浆后无收缩。粘结强度高,与钢筋握裹力不低于6Mpa。
4. 可冬季施工:允许在-10℃气温下进行室外施工。
5. 耐久性强:本品属无机胶结材料,使用寿命大于基础混凝土的使用寿命。经上百万次疲劳试验,50次冻融循环实验强度无明显变化。在机油中浸泡30天后强度明显提高。
水性环氧树脂灌浆料由水性环氧树脂和水性环氧固化剂组成,与特种砂浆有良好的配伍性,添加到特种砂浆中,通过水性环氧的交联固化及水泥的水化作用形成具有空间网状结构的高性能的有机—无机复合材料体系,起到增强、抗渗和抗化学品作用,可在潮湿界面和环境下快速固化,不产生龟裂。
应用范围
适应于水利、地下人防工程、道路桥梁等建筑物的缺陷修补粘结灌浆,亦可作防渗补漏材料。
产品特点
1、以水作为分散介质,环保,对人体无毒害,不燃,存储、运输、使用均安全;
2、热膨胀系数与混凝土接近,故不易从这些被粘结的基材上脱开,耐久性能优异;
3、砂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粘结强度、抗渗性能及耐腐蚀性显著提高;
4、可在干燥、低温、潮湿和水下等恶劣环境中固化,潮湿面粘结性能优;
5、和易性好,操作施工简便,同一般的水泥砂浆(混凝土)一样,工具可用水清洗。
性能指标JC/T986-2005《水泥基灌浆材料的技术性能要求》
序号 项目 性能指标
1 流动度,mm 初始值 ≥260
2 30min ≥230
3 抗压强度,MPa 1d ≥22
4 3d ≥40
5 28d ≥70
6 竖向膨胀率,% 1d ≥0.02
7 钢筋握裹强度(圆钢),MPa 28d ≥4
8 锈蚀作用(钢筋) 无
施工工艺
1、水性环氧树脂灌浆料添加剂由两个组分组成,先将组分A加入一个清洁备用桶内,然后按比例加入组分
B,充分搅拌,混合后添加到水泥基灌浆材料混匀即可使用;
2、配比:使用称量工具按产品的配比严格称取水性环氧树脂、水性环氧固化剂、各组分的重量;
3、舀取:舀取水性环氧树脂、水性环氧固化剂要使用各自的勺子,切记勿交叉使用,否则导致原材料报废;
4、混合:使用低速搅拌器将混合的水性环氧树脂和水性环氧固化剂充分搅拌2~5min,直到混合物变成白
色且均匀一致,搅动时没有明显痕迹,工具和容器清洗时毫无粘滞感,然后一边搅拌一边加特性砂浆;
5、混合量:按施工现场环境(主要是温度)和施工速度(主要是参与人数和作业难度)严格控制每次水性
环氧灌浆料的量,尤其在户外施工作业,应将水性环氧原材料储放在阴凉干燥处及在阴凉处完成混合作
业,否则产品混合过多凝胶作废;
6、施工:预先将老界面的尘渣清除干净并保持干燥,使用界面剂将老界面涂刷一次,然后再施工水性环氧
树脂灌浆料;
8、清洗:施工完请及时将工具用水清洗干净。
包装贮存
水性环氧树脂灌浆料采用塑料桶包装,20kg/桶;应贮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中,不可曝晒,不可雨淋,冬季应注意防冻。贮存期:自生产之日起有效贮存期为6个月。
设备地脚螺栓锚固方法基本上有三种:
一:预埋螺栓法
预埋螺栓法就是先把地脚螺栓安置在规定位置,用固定架固定好,然后在基础位置浇灌土将地脚螺栓锚固。
预埋螺栓发的装置过程大致如下:
1.固定架的设计和制作:根据地脚螺栓规格、数量和位置以及与基础的相互关系,进行固定架的平面安排及结构设计和制作。固定架包括工作架和固定横梁,均要求有较好的稳定性。工作架一般由型钢或钢筋混凝土构件制成,做成构架式。固定横梁大多用型钢,也可用钢板制成。螺栓较小时,可用木材制作。固定横梁用于吊挂地脚螺栓。对于直径、重量较大的地脚螺栓,螺栓下部应另加支撑托架。
2.固定架的装置:按设计丈量定出工作架的位置,然后把立柱装置固定在埋于垫层内的柱脚上,装配成构架,再根据地脚螺栓的位置安设固定横梁。固定横梁上设有吊挂螺栓的孔,孔的位置就是螺栓的位置。校正孔的位置之后,将横梁焊牢在工作架上,必要时再加上一些连系杆件。
3.装置地脚螺栓:将清理好的地脚螺栓按要求放在横梁的孔内,用螺母挂住。通过丈量校正螺栓的平面位置和顶部标高,并用吊锤校正螺栓的垂直度。达到要求后,用点焊将它与横梁固定,螺栓下部再用拉杆与固定架固定。装置完毕后,浇灌基础混凝土的过程中,还需经纬仪反复校验,严格控制,直至基础混凝土凝固。
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进行加固是合理的。根据设计单位的要求,在每层楼板增设钢筋以满足承截力的要求。
为了保证交工日期,经甲方同意,一、二层楼板全部采用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进行加固。由于CGM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具有较好的施工性,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近2800m3的浇注任务。 经留样检测,施工后7天就达到了40MPa的强度,已满足了安装的条件,保证了该楼的按期竣工,施工后的楼板可装饰性好,无论上部的装饰采用什么材料均可适应,到目前使用情况良好,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