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面议
中科高联化学品(山东)有限公司
联系人:王瑞峰
电话:18763901636
地址:山东省青岛莱西市新辰生物科技集团工业园
面对众多壳寡糖产品,壳寡糖原粉,如何准确判断壳寡糖成为大量订购壳寡糖商家的*技能。海龙元壳寡糖介绍,除了质检报告上各项指标优异外,掌握“一看二闻三溶解”的技巧让你瞬间辨别壳寡糖品质的优劣。
一看:看外观
主要看壳寡糖的颜色和是否有细小黑颗粒。
目前生物酶降解法通过过滤除杂、活性炭脱色后,用低温喷雾干燥器可制备浅黄色壳寡糖。但大生产用的喷雾干燥工作时的进风温度在160-180℃,壳寡糖遇高温容易变色。
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要保持壳寡糖本身的比较淡的颜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处理:1、制备过程中,将壳聚糖原料去杂处理,减少灰分;2、缩短酶解反应及膜处理时间,减少壳寡糖和空气接触氧化的机会;3、在保证水分较低的情况下,尽量使用较低的喷雾温度。
以优化的工艺制备高活力壳聚糖酶,缩短壳聚糖酶解时间,大程度地阻止壳寡糖的氧化反应;控制喷雾干燥的温度,防止壳寡糖碳化变黑。因此的壳寡糖看上去色泽均一,颜色呈淡黄色,无肉眼可见黑色的细小颗粒。
二闻:闻气味
主要闻壳寡糖有没有带酸腐的气味。壳寡糖生产过程中,采用稀酸溶解壳聚糖,然后在生物酶适温度下降解成壳寡糖,所以壳寡糖都带有些许酸味。
但是,壳寡糖的功效与作用,有的劣质壳寡糖酸腐味扑鼻,这类壳寡糖用酸量过多,残留的酸会降解壳寡糖,导致壳寡糖中氨基葡萄糖(单糖)的含量上升,残留酸过多也会导致壳寡糖实际含量减少,从而严重影响壳寡糖的含量和功效。
三溶解:观察溶解情况
溶解主要观察溶解速度、澄清度和颜色。如果壳寡糖含有杂质灰分太多,会影响它的溶解速度,加入水中后有的成球状很久不散开溶解。壳寡糖倒入水中,均匀且快速的溶于水中。同浓度的壳寡糖溶液颜色越浅越好,越澄清越好。壳寡糖溶液颜色越浅,被氧化的壳寡糖越少,壳寡糖有效含量越高。壳寡糖溶液颜色浅,但是有不透明的感觉,这种壳寡糖品质也不是很好,原因或者是壳寡糖分子量大,难溶于水;或者是杂质多,与壳寡糖吸附,呈现出浑浊的状态。
(7)增加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
由于壳寡糖刺激根系、促进前期生长、提高叶片光合效率,特别在大棚光照不够充足的条件下,植物增产显著。在遭受雹灾的情况下,张剑波试验表明,大西洋品种收获前15天的对照亩产1951kg,亩用100毫升喷沟可增产334公斤,增产率17.1%,亩用150毫升喷沟可增产21.6%。说明百净喷沟促进了马铃薯的早期根系,植株早发,对后期产量增加明显,并且用量越大,增产越明显。同时,均匀度增加,可提高一级薯块的商品率。
柑橘在生长季节喷施壳寡糖溶液3次后,品质有很大的提高,主要体现在维C含量提高20%,壳寡糖,可溶性总糖提高13%,壳寡糖作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6%,固酸比提高52%,柑橘可滴定酸含量降低21%。在葡萄、西瓜、番茄上得到了类似的结果。
(8)降解植物体内化学残留
壳寡糖可以诱导提高植物细胞内的P450酶活性,降解植物体内化学残留,对于茶叶、中药材、果蔬、等作物中的甲菊酯、氯菊酯、哒螨酮、菊酯的降解,达到了**。
(9)安全增效
与杀菌剂混用,可以大幅降低杀菌剂用量,高可降低化学用量的90%,防治作物病害及提高产量效果明显。此外,壳聚糖及其衍生物可以和木霉菌、白僵菌、苏云金等生物菌包封在一起做成制剂,不但利于这些微生物制剂的储运(作为微生物的碳源和氮源),也能够促进它们的使用效果。
(10)果蔬保鲜剂
果蔬采摘后损失主要是由真菌、生理疾病和物理伤害引起的。果蔬保鲜是基于控制微生物的活动来减缓其正常生命活动速度,并保持果蔬自然耐藏及抗病能力,即抑制果蔬呼吸作用,阻止生成或降低浓度。
除此之外,壳聚糖具有的调节植物氮代谢功能、形成作物及土壤屏障膜、钝化及螯合重金属、改善土壤结构上作用等等。
农业壳寡糖对农作植物有什么好处?在农业方面,利用壳寡糖为原料,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分解、提取并添加多种微量元素(植物生长所必需)精制而成的肥料,壳寡糖对作物品质的改善和食品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提高有较大的意义。
壳寡糖对植物病害的抑制作用方式
壳寡糖及其衍生物可诱导植物产生抵御病原物质的抗性蛋白,以致作用更为明显。
诱导木质素形成
木质素是植物维管组织次生细胞壁的主要组分,它本身抗微生物的降解。甲壳素和壳寡糖及其衍生物可诱使植物在其受病菌侵染点周围木质化,形成一个物理屏障,从而阻止或延迟病原菌的生长和向周围正常组织扩散,增强植物的抗病力。
改变植物的类代谢
类是杀菌性物质,又是木质素形成的前体,所以植物体内类增多,不但自身可以抗病,而且还可促使病原侵染处木质化,因而使植物抗病能力增强。
增强植物细胞壁
植物受到病原侵害时,常在细胞间沉积愈创葡寡糖,从而将受菌的部位与正常的细胞分割开,与木质化一样,形成物理屏障。另外,壳寡糖还可以使植物的细胞壁发生改变。病原菌被包埋在致密的颗粒状物质中,不能进一步扩散,而且颗粒状物质中似乎还有杀菌物质产生,这样使植物对病原菌产生了有效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