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网锚固结构
斜坡稳定系统的锚固结构有两种:柔性锚杆和刚性锚杆。柔性锚杆的外露端头为套环结构,而刚性锚杆的外露端头为螺杆结构。
柔性锚杆按制作材料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钢丝绳锚杆,另一种是钢绞线锚杆。它是一般只在以钢丝绳网为主要覆盖结构的系统中作为系统主要受力锚杆使用,如GPS2\GPS1,这些系统中,因其他构件(如支撑绳和缝合绳)与它均采用穿套方式连接,且缝合绳在缝合时一般采用手工操作,因而很难在安装时对坡面施加预应力。
刚性锚杆在以钢丝网为主要覆盖结构的系统中作主要手里锚杆使用,其外露端头带有螺杆,系统安装时通过螺母的紧固将锚垫板坡面压紧,在对锚杆周边的土体直接施加预应力的同时,通过对防护网的紧张间接地向坡面其他区域施加预应力。
主动防护网施工、安装
测量放线及锚杆定位
斜坡稳定系统工程测量放线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据设计的锚杆间距和防护区域要求,通过坡面测量,确定锚杆的位置和防护网片的布置形式,完成系统在坡面的布设。由于坡面形态的凹凸不平和千奇百怪,很多防护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很难获取的坡面地形图。因此,很多防护工程的设计无法做到细化,只是明确防护网的基本结构形式、参数,大体的防护面积,而具体的防护布置形式和防护面积都需要在现场放线以后才能确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测量放线工作也是对防护工程设计的一个完善。
斜坡稳定系统的测量放线一般只用花杆和卷尺进行,操作中以花杆目视来确定方向,以卷尺丈量确定长度,按照设计要求在坡面上逐一确定出各锚杆的位置。当坡面凹凸起伏太大,通视条件不太好时,可采用经纬仪来协助进行坡面经纬方向的定位。
斜坡稳定系统的测量工作一般不从边坡以便往另一边单向进行,那样可能导致测量误差积累很大,使远端的锚杆位置出现很大的偏差,从而影响到防护网片的安装操作、安装以后的视觉效果以及工程防护面积的计量。通常,斜坡稳定系统的放线都是以坡脚的起始防护位置为基准线,按从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当边坡防护区域的长度和高度都不大时,测量放线工作以坡面的竖向中分先为另一基准线,将坡面划分为左右两个区域,分别以由中往边、先下后上的顺序,用尺逐行丈量确定锚杆位置;当边坡的面积比较大时,测量放线工作需以竖向中分线为基准,以一定的长度和高度(通常取10倍锚杆间距)对坡面进行恒竖向分块,将坡面分为若干区域,除外边区域以外,各区域均以两边往中间、由下向上的顺序,逐行进行放线定位。而当锚杆放线定位到边坡坡口线以外,无法按照设计的标准锚杆间距进行定位时,可根据防护网安装的需要适当调整锚杆间距,在完成防护要求的同时,方便小尺寸钢丝绳网或对长条状的钢丝网机器边界绳的安装。
对于圆锥体壮的坡面,在进行代斜坡稳定系统的施工时,切记按照从一边往另一边放线的顺序放线,否则坡面的锚杆汇散乱排布,支撑绳安装以后很难保持横平竖直,而且部分防护单元格的形状将发生无规则的变形,这回影响到钢丝绳网片的安装,进而影响到系统安装后的使用效果和视觉效果。因此,在进行锚杆放线时,可按圆锥体坡面平展开扇形面积的大小,沿坡向按一定的幅度将坡面等分为几个区域,并在坡面上先标定除这几条控制线,然后按前述的方法,由两边往中间对称放线,确定出个锚杆的位置。这样每个区域中两边的个防护单元格的形状为正方形,而每一行单元格的中间会出现一个梯形或三角形防护单元格。这些单元格安装所用的钢丝绳网片需在确定出形状以后,提交工厂定型生产或现场使用标准网片来裁切。如此布设的系统能有效发挥防护功能,其表观效果也好
主动网防护网安装
斜坡稳定系统的防护网有4中,分别是:铁丝格栅、钢丝绳网、TECCO高强度格栅网、SPIDER螺旋网片。
格栅网在生产时已作打卷包装,铺装上沿部分的格栅时,只需县将其上边口固定于顶部的横向支撑绳或锚杆上,然后将格栅卷顺坡铺展开来即可。水平向相邻的格栅在普张时,网与网的边缘打结1-2个网孔,并间隔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M)扎接一次。在铺展中下部的格栅时,如纵向接缝处无支撑绳或锚杆用作固定时,可将下部格栅边口与上部相邻格栅牢固扎接在一起,然后在将格栅咬破铺展开来。若因坡度脚都等原因使得格栅纵向接缝处的扎接措施无法承受自身重量时,可在格栅铺展到近的支撑绳或锚杆位置处再做扎接,确保格栅能牢靠挂于坡面。待外层防护网安装完成后,格栅需与外层防护网用扎丝按纵横向均不大于1M的间距进行扎接,使两层网接合在一起。
主动防护网
主动防护网采用钢丝绳锚杆或钢筋锚杆和支撑绳固定方法将金属柔性网覆盖在具有潜在地质灾害的坡面上,从而实现坡面加固或限制落石运动范围的一种边坡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