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以环境样品全生命周期、环境监测管理为主线建设智慧环保:将样品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全过程管理信息纳入数据中心平台,将气、水、土、声、辐射、等生态全要素的现状、管理和变化信息纳入数据中心平台,达到生态环境要素与管理业务的中心。 以污染源全生命周期、生态环境管理为主线建设数据融合平台,将污染源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全过程管理信息纳入数据融合平台,将气、水、土、声、辐射等生态全要素的现状、管理和变化信息纳入数据融合平台,达到生态环境要素与管理业务的融合。 以办事留痕为手段、权力透明运行为目标建设工作管理平台:为权力运行提供依据,实现**工作公开化、化和透明化。
“智慧”:立体化环境平台
依托GIS技术和环境大数据平台的融合,全面展示各类排污单位、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移动源等多元环境信息,实现对环境监测、**标报警、排污总量等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并按照行业、流域、区域、污染物等分类对数据进行专题分析,呈现全市环境状况和污染现状。同时,在GIS地图上实时展示自动监测站点、网格员等环保设施和人员动态,以及其他部门等相关资源,实现环保治理挂图指挥、跨部门统一作战。
建设环境网格化平台
建立完善市、县、乡网格体系,落实各级环境保护属地管理责任。健全网格化平台运行规则和工作机制,统筹建立化网格员队伍,利用网格化平台和移动终端实现线上电子设备、线下执法人员联动,使环境无缝隙全覆盖,确保发现的问题时间整改、问题处理过程全程留痕。采集和集成多源异构环保举报数据,实现智能化环保举报感知、异常探测,发掘环保举报需求,智能化分析举报情景,动态生成和调整环保举报管理进程,实现全市环保举报工作协同、有序、管理。利用环境违法举报、互联网采集等环境信息采集渠道,结合企业的工商、税务、质检、工薪、电力等信息,开展大数据分析,打击企业未批先建、漏拍、**标排放等违法行为,预警企业违法风险,支撑执法从被动响应向主动查究转变,实现排污企业的差别化、精准化和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