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使生态环境监测能力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相适应。
环境管理一张图
结合GIS的应用,以业务信息和环境信息的空间化、可视化为目的,按市综合执法业务设计在线、污染源管理,将全市环境状况一览无余地展现于环境管理者面前,真正实现环境管理的、无盲区。将执法主体、企体与环境要素客体**的统一起来,包括空气质量监测点位、污染源监测点位、监测报警的点位、视频摄像头点位、巡检员的点位、污染事件的点位以及各种点位的实时信息。在地图上及时、动态、形象的反映出区域内的环境、执法状况,实现全市环境管理工作的可视化、透明化管理。
“智网”:智慧环境感知解析系统
以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为基础,基于“互联网+”技术,实现生态环境质量、各类排污单位、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集中采集空气质量、尾气排放、城市扬尘、河流水质、饮用水源地、各类排放源、城市黑臭水体、土壤污染场地、辐射环境、噪声监测、近岸海域、生态资源等信息,支撑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精细化分析和实时可视化表达,提高源解析精度,增强生态环境质量趋势分析和预警能力,为生态环境保护决策、管理和执法提供数据支持。市电开展利用固定式监测设备、无人机、巡护电动车、物联网和调查统计等技术的综合应用,提升自然生态天地一体化监测能力。加强自然生态数据的集成分析,实现对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红线、生物多样性保护**区、自然保护区的监测评估、预测预警、监察执法,支撑生态保护区域联防联控。
“智慧”:立体化环境平台
依托GIS技术和环境大数据平台的融合,全面展示各类排污单位、环境质量监测点位、移动源等多元环境信息,实现对环境监测、**标报警、排污总量等数据进行空间统计分析,并按照行业、流域、区域、污染物等分类对数据进行专题分析,呈现全市环境状况和污染现状。同时,在GIS地图上实时展示自动监测站点、网格员等环保设施和人员动态,以及其他部门等相关资源,实现环保治理挂图指挥、跨部门统一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