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碳纤维布加固 「新曼联」值得信赖
价格:30.00起
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太原碳纤维布加固
行 业:建材 装修辅材 装饰原纸
发布时间:2021-05-22
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是从事新型建筑材料和工程材料的研究开发、生产销售及施工服务于一体的。主营业务为灌浆材料、特性砂浆、结构加固材料、砼外加剂、防水防腐材料等。
碳纤维材料是目前常用的一种加固材料,和其他的加固材料相比,碳纤维材料有多种优势,而且性价比较高,目前被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以及其他领域中,今天就带大家对碳纤维布的特点简单的了解一下。
碳纤维布加固技术是利用碳素纤维布和的结构胶对建筑构件进行加固处理,在技术上采用的碳纤维布强度也是普通二级钢的好多倍,因为碳纤维布强度非常高,很多加固工程都在使用,所产生的结果也是可想而知的,让结构强度变得更高。
在作用上碳纤维材料具有诸多优良的施工性能,现在被很多施工单位广泛的应用于建筑工程中,因为产品质量轻,密度比较低,在重量上所占不打比重,特别是在施工上有效的减轻了条件,让施工变得便利;在使用的过程当中基本上不会让原来的固件尺寸发生明显的改变,同时又不会影响到原来产品尺寸大小的材料。
碳纤维布的使用的范围也是非常广泛:它适用于处理建筑物使用荷载增加、工程使用功能改变、材料老化、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设计值、结构裂缝处理、恶劣环境服役构件修缮、防护的加固工程。在各种结构类型,各种结构部位的加固修补,如梁、板、柱、屋架、桥墩、桥梁、筒体、壳体等结构范围。碳纤维布加固是采用环氧树脂碳纤维胶粘剂将碳纤维布直接粘贴在被加固混凝土结构薄弱部分,并与被加固物体形成一个整体,,使两者共同工作,提高结构构件的(抗弯、抗剪)承载能力,由此而达到对建筑物进行加固、补强的目的。且求基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15。
碳纤维布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
1、施工宜在5℃以上环境温度条件下进行,并应符合配套树脂的施工使用温度。当环境温度低于5℃时,应使用适用于低温的配套树脂或采用升温处理措施。
2、在表面处理和粘贴碳纤维布前,应按加固设计部位放线定位。
3、树脂配制时应按产品使用说明规定的配比称量置于容器中,用搅拌器均匀搅拌至色泽均匀。搅拌所用的容器内不得有油污及杂质。宜根据现场实际温度决定树脂的每次拌合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
4、粘贴前板底首先要打磨平整,除去表层浮浆、油污等杂质,直至完全露出结构新面,混凝土表面应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钢筋露出部位须做防锈处理,如损坏程度严重,须采取其它措施,以确保安全;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不应小于20。
5、按比例准确配制好底胶并搅拌均匀,注意一次调和量在可使用时间内用完,**过时间的不能使用,以确保粘接质量;底胶硬化后,在表面有凸起部分时,要用磨光机或砂纸打光。
6、粘贴碳纤维布时要从中间向两侧进行粘贴,可避免施工时产生气泡影响加固效果。
7、碳纤维布配套树脂的原料应密封储存,远离火源,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8、树脂的配置和使用场所,应保持通风良好,现场施工人员应根据使用树脂材料采取相应的劳动保护措施。
9、涂刷碳纤维漆必须等树脂初期硬化后再施做,如表面上仍有不平,用环氧树脂砂浆作细部找平后再涂刷碳纤维漆。
10、碳纤维布的施工应由熟悉施工工艺的施工队伍完成,并应精心组织、精心施工。
施工条件及注意事项
1、施工表面应清洁和干燥。
2、施工温度应大于5℃,小于40℃.
3、严禁在雨天露天施工。
4、相对湿度大于85%或混凝土表面结露的场合,不允许施工。
5、本产品使用中易产生毛羽及线屑,若附着于皮肤则会产生而瘙痒,若吸入则会引起喉咙及气管、肺的伤害。此外因本产品有导电性,若与电源接触有可能会触电,而浮游于空气中的毛羽及线屑若附着于插座则会引起短路或使电器产生故障。
6、请于作业场所设置局部排气设备。作业中应着保护镜、保护手套、防尘口罩等保护工具。若附着于皮肤时请于使用肥皂后以清水冲洗。请尽量勿使毛羽及线屑若附着于插座及其他电器产品,亦不可让本产品与电源接触。
7、本产品的废弃物及尘介不可燃烧。若以处理则会使燃烧炉故障,而燃烧过程产生的Fly-ash会于大气中飞散,而有发生电气故障的危险性。请务必以产业废弃物掩埋处理。
包装及储存
碳纤维布材应保存于阴凉、干燥环境中,避免日照。
碳纤维加固工程常见问题列举:
1、碳纤维布以及与其配套使用的结构胶质量不合格;
2、在施工时混凝土结构表面打磨处理不符合要求;
3、在结构胶配比、搅拌等使用方法不符合结构胶使用规范,或者粘贴碳纤维布的施工方法不符合施工规范要求。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混凝土的总有效粘贴面积小于总粘贴面积的95%,碳纤维布表面存在小气泡,不能达到加固的预期效果。
新曼联(北京)工程材料技术研究院拥有雄厚的科研实力,在建筑、环保、材料等领域,积累了多余项科研成果、配套技术;培养出众多工程技术、管理人才,获得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设计和工程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