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出租云梯高空作业设备-高空作业设备
价格:888.00起
云梯车又叫云梯搬运车、高空运输车、云梯上料车、云梯搬家车。该车主要用于工程租赁、防水材料上楼、搬家公司、水泥沙石搬运、建筑材料上楼、建筑垃圾搬运、船舶维护、路桥修护等。作业范围可达28米高,相当于10层楼。
高空作业车其他安全事项:
1、 严禁载作业,严禁作业人员不系安全带进行空中作业;
2、 操作时禁止采用凳子梯子等垫高方式工作,不得将身体重心探出工作平台底板外;
3、 严禁从工作工作平台上或者往工作平台扔物品;
4、 严禁起重和登高同事作业;
5、 严禁用吊钩启起吊埋在地下情况不明的物体,严禁横向拖拉重物,以免出负荷引发事故;
6、 工作时,起重臂下严禁站人;
7、 进行高空作业时,应有一名操作人员在车辆旁边,随时准备进行应急操作;
8、 不得改变液压阀的调定值;
9、 严禁在取力齿轮未脱离状态下行驶车辆;
高空作业车管理制度 :依据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运用安全与事故的运动规律和预防、控制事故的规律,为了改变人的异常行为、物的异常状态,以及人与物的异常结合,从本质上前有效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分为具体预防、控制和综合预防、控制。
高空作业车工作地点的选择:
1、 工作场所地面允许的大倾斜角为5°。需要在斜坡上作业是应将车头对准坡方向停放;
2、 在公路上作业时应使车体与道路边缘距离不小于760(支腿伸出长度),并及时打开危险警告信号灯;
3、 作业车不得在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区域、腐蚀性的环境工作;
4、 作业车工作的温度范围是-25℃~40℃,不允许在此范围外的温度下工作;
5、 环境相对湿不大于90%(25℃);
6、 光线暗淡或能见度低时禁止工作;
7、 海拔高度不过1000m;
8、 风力过6级时,作业车不得工作;
9、 当工作范围内有电线通过时,应当始终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10、 作业车工作室应与悬崖和沟渠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高空作业车高处坠落事故的综合预防、控制,是依据高处坠落事故的不同类别和系列的原因规律,而提出的对高处坠落事故进行综合预防、控制的要点。
1、对从事高处作业人员要坚持开展经常性安全宣传教育和安全技术培训,使其认识掌握高处坠落事故规律和事故危害,牢固树立安全思想和具有预防、控制事故能力,并要做到严格执行安全法规,当发现自身或他人有作业的异常行为,或发现与高处作业相关的物体和防护措施有异常状态时,要及时加以改变使之达到安全要求,从而为预防、控制高处坠落事故发生;
2、高处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要符合安全要求。如,不准患有病、心脏病、贫血、病等不适合高处作业的人员,从事高处作业;对疲劳过度、精神不振和思想情绪低落人员要停止高处作业;严禁酒后从事高处作业;
3、高处作业人员的个人着装要符合安全要求。如,根据实际需要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和有关劳动保护用品;不准穿高跟鞋、拖鞋或赤脚作业;如果是悬空高处作业要穿软底防滑鞋。不准攀爬脚手架或乘运料井字架吊篮上下,也不准从高处跳上跳下;
4、要按规定要求支搭各种脚手架。如,架子高度达到3m以上时,每层要绑两道护身栏,设一道档脚板,脚手板要铺严,板头、排木要绑牢,不准留探头板;
5、 要按规定要求设置安全网,凡4m以上工程,在建筑的首层要设一道3~6m宽的安全网。如果高层施工时,首层安全网以上每隔四层还要支一道3m宽的固定安全网。如果施工层采用立网做防护时,应保证立网高出建筑物1m以上,而且立网要搭接严密。并要保证规格质量,使用安全可靠;
6、要切实做好洞口处的安全防护。具体方法,同洞口坠落事故的预防、控制措施相同;
7、使用高凳和梯子时,单梯只许上1人操作,支设角度以60°~70°为宜,梯子下脚要采取防滑措施,支设人字梯时,两梯夹角应保持40°,同时两梯要牢固,移动梯子时梯子上不准站人。使用高凳时,单凳只准站1人,双凳支开后,两凳间距不得过3m。如使用较高的梯子和高凳时,还应根据需要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8、在没有可靠的防护设施时,高处作业必须系安全带,否则不准在高处作业。同时安全带的质量必须达到以使用安全要求,并要做到高挂低用;
高空作业平台没有汽车底盘,是独立的作业装置,如果需要远距离作业,则放置在汽车上运输。按照底盘动力划分,高空作业平可划分为自行走式、移动式、固定式,若进一步按照举升结构细分,目前市面常见,直臂式、曲臂式、剪叉式、铝合金桅柱式、门架式这几类高空作业平台。
高空作业平台应用场景更广,是趋势主流。由于不必考虑底盘稳定性和承载能力等限制性因素。高空作业平台相较于高空作业车在在举升结构、行驶动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相较于高空作业车,高空作业平台在设计生产时不必考虑汽车底盘稳定性与承载能力,因而在行驶结构,举升动力等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能够适应大量作业场合的需求。高空作业车的应用领域主要还是在电力、园林等方向,但是高空作业平台则覆盖了、大型设备检修、室内室外作业、仓储物流等许多下流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