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D12*8 80D12*9矿用水泵泵头注销式联轴器 卧式多级泵
价格:面议
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80D12*8,80D12*9矿用水泵泵头注销式联轴器
行 业:能源 泵 离心泵
发布时间:2024-09-20
多级离心泵自问世以来,设计手段及设计理论均已发展到一个较高的层次,设计概念也不再仅是设计出满足规定点性能参数的多级离心泵。现代多级离心泵的设计具有更高的要求、更广泛的含义,应考虑一下内容:
(1)设计预测的泵流量扬程曲线应与将来实测曲线相一致。
(2)在所给定的运行条件下,泵应具有效率高、运行范围广和良好的水力性能。
(3)在一定的工作范围内,泵应能在管路中稳定的工作,并具有良好的汽蚀性能。
(4)低转速泵应具有优良的功率特性,是原动机不会因过载而损坏。
在工作时应具有振动小、噪音低、可靠性高等优点。
(6)多级离心泵的结构和材料应能适合所抽送介质的性质。
(7)应能用经济的工艺措施制造出所设计的多级离心泵。
(8)多级离心泵还应具有满足人们审美要求的外观及符合人体工程需要的结构。
(9)设计计算过程计算机化。
多级泵是离心泵的一种,也是依靠叶轮的旋转在获取离心力,从而物料。待气体密度达到机械真空泵的工作范围而被抽出,从而逐渐获得高真空。
在多级泵体中装有适量的水作为工作液。当叶轮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水被叶轮抛向四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水形成了一个决定于泵腔形状的近似于等厚度的封闭圆环。水环的下部分内表面恰好与叶轮轮毂相切,水环的上部内表面刚好与叶片顶端接触(实际上叶片在水环内有一定的插入深度)。此时叶轮轮毂与水环之间形成一个月牙形空间,而这一空间又被叶轮分成和叶片数目相等的若干个小腔。
如果以叶轮的下部0为起点,那么叶轮在旋转前180时小腔的容积由小变大,且与端面上的吸气口相通,此时气体被吸入,当吸气终了时小腔则与吸气口隔绝;当叶轮继续旋转时,小腔由大变小,使气体被压缩;当小腔与排气口相通时,气体便被排出泵外。可用于石油、化工、机械、矿山、轻工、医药及食品等许多工业部门。在工业生产的许多工艺过程中,如真空过滤、真空引水、真空送料、真空蒸发、真空浓缩、真空回潮和真空脱气等,多级泵得到广泛的应用。多级泵可抽除易燃、易爆的气体,此外还可抽除含尘、含水的气体,因此,水环泵应用日益增多。
综上所述,多级泵是靠泵腔容积的变化来实现吸气、压缩和排气的,因此它是可以变容积的离心泵。
多级离心泵功率规定及标准与模拟试验装置的规定泵输出功率(液体功率)尺=件3?/1000;
③原动机功率Pgr。
泵效率7=Pe/P;机组效率%r=PeAPgr。
规定点:指对于的泵,在设计制造时所给定的转速、流量、扬程、轴功率、汽蚀余量以及效率值所对应的工况点。对应规定点的参数为规定参数。
泵的工作范围:是指大于和小于规定流量(或扬程)值之间的一定范围。大流量点是指工作范围内大于规定流量的边界点;小流量点是指工作范围内小于规定流量的边界点。
③无装置引起的旋涡。
对于标准的试验回路,从具有自由液面的水池中引水或是在闭式回路中的所设的具有静止液面的大容器中引水,和泵等直径的直管长度规定为:
①如节流阀一直保持全开状态,则和案入、口等直径的直管长度不小于7D(D为泵人口、出口管通径);
②如人口节流阀处于任意开度状态,则和泵等直径的直管长度不小于12D;
③标准试验装置,则和泵人口等直径的直管长度不小于4D(C级)或5D(B级)。
如果泵在模拟现场条件下进行试验,则不宜在紧接泵的前面设置整流栅。模拟回路液流特性应是可控制的,液流应尽可能没有装置引起的旋涡,并具有对称速度分布。必要时应当用精皮托管排测定进人模拟回路的速度分布,以证实液流特性符合要求。如若不能,可以设置整流栅一类的适当装置来获得要求的液流特性,但必须保证试验条件不产生大的压力损失。
多级泵轴体缝隙对泵的制约
多级泵全部安装完毕后,由于各级叶轮都压在各导流壳的上端面上,传动轴处于轴向受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泵是无法起动的。因此,必须用调节螺母上提传动轴,使叶轮离开导流壳上端面一定的距离,这个过程称为“调节轴向间隙”。合理的轴向间隙,是多级泵良好运转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使用调节螺母调整轴向间隙时,其正确的调节步骤为:盘车、零点确定、调节量计算、分次调节。
(1)盘车。多级泵机组安装完后,在电动机轴上安上勾头键,此时应进行盘车,即是用手转动电动机传动盘或用手转动传动轴,以此消除由于安装不当在传动轴之间存在的间隙。当感到阻力大,或盘不动时,停止盘车,装上调节螺母。
(2)“起始点”(零点)的确定。正确计算调节螺母转动圈数的关键在于找准起始点。一般在逐渐旋拧调节螺母、上提叶轮的同时,用手转动传动轴,则传动轴由转不动到转动沉重,再开始变为转动较轻,或能转动时阻力从很大突然变得很小,这说明叶轮刚和导流壳脱离。这时调节螺母的位置点就叫做轴向间隙调节的起始点,它是计算轴向间隙的起点(或称零点)。
(3)调节量的计算。从“起始点”开始上提叶轮,所提升的距离,也就是从“起始点”开始转动的圈数叫做调节量。它的大小和传动轴安装长短、材质的不同以及水中的含沙量和调节螺母螺距有关。
(4)调整。轴向间隙调整须分两次进行,才能保证起动良好。在初调起动后,应运行一段时间(一般为0.5~2小时),并密切注意观察机组振动、噪音、转动情况,测试电流、电压、流量、扬程是否正常,若无异常情况,应停车再次进行调节。这时,松开调节螺母使叶轮重新座落在导流壳上端面上,以消除轴的伸缩影响。然后再按初调时终的调节量,上提叶轮投入正常工作,即终调。
轴向间隙调节注意事项在调节轴向间隙时,应注意以下事项:(1)经初调后,用双手向逆时针方向转动电动机传动盘时应不太费劲,即传动盘转动比较灵活。如果转不动,不是调节量不当,就是安装有问题,应当细致检查,找出原因及时处理。(2)如果初调试车时,电流超过电动机额定值太多,表示间隙调得过小,应继续调大一些,或放松调节螺母重新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