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面议
0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技术服务费是产品还是技术?包含了三个关键词。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技术服务费产品/技术首先解读第2个。技术服务费这个词与财务数据相关。这涉及两方,一方是开票方开出的是技术服务费,另一方是接收方收到的是技术服务费。前者开出的虽然是技术服务费,但在账目处理时,一定是计入收入类科目。后者收到的页是技术服务费,但在账目处理时,一定是计入费用类科目。先搞清楚自己手上的这张到底是什么,再去讨论怎么归集。具体的得问企业会计账目处理。接下来再说第3个。产品or技术,是两个不同概念。技术是企业的科技成果,包括待转化或者已转化。产品是企业成果转化的成果,会形成企业的销售收入。补充说明一下,高新技术收入界定,包括两部分产品收入、服务收入。举个例子来说,软件企业。购买财务软件的钱是产品收入;财务软件需要进行升级维护缴费,是服务性收入。这两类收入在高企认定中都认可,具体比例什么的,参考2016年高企工作指引及管理办法。后回归说第1个。高企认定中涉及到财务方面的东西非常多。先说需要提交的审计报告。三个年度审计报告(披露研发费用,并且与企业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一致)、两个专项审计报告(1个为近三年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1个为近一年高新产品(服务)收入报告),稍微解释下,费用专项指的是企业近三年花在研发上的钱有多少合计一下。收入专项指的是企业近一年形成的销售额有多少属于高新产品(服务)。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中技术收入包括哪些内容?1. 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是指企业通过研发和相关技术创新活动,取得的产品(服务)收入与技术性收入的总和。对企业取得上述收入发挥核心支持作用的技术应属于《技术领域》规定的范围。其中,技术性收入包括:(1)技术转让收入:指企业技术创新成果通过技术贸易、技术转让所获得的收入;(2)技术服务收入:指企业利用自己的人力、物力和数据系统等为社会和本企业外的用户提供技术资料、技术咨询与市场评估、工程技术项目设计、数据处理、测试分析及其他类型的服务所获得的收入;(3)接受委托研究开发收入:指企业承担社会各方面委托研究开发、中间试验及新产品开发所获得的收入。企业应正确计算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由具有并符合本《工作指引》相关条件的中介机构进行专项审计或鉴证。2. 总收入总收入是指收入总额减去不征税收入。收入总额与不征税收入按照《中华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称《企业所得税法》)及《中华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以下称《实施条例》)的规定计算。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认定过程中的问题,企业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就高新技术企业项目认定来说,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申请的难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一方面是既然是国家的高新技术企业,没有一点含金量也是不可能的;另一方面,国家既然给高新技术企业这么多的优惠政策,也说明高新企业对国家的贡献是很大的。根据我司高新部多年成功申报的经验,申请过程中的难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知识产权与科技成果脱节,很多企业认为有了知识产权即可,不考虑企业的经营情况和上年度实际收入情况,以至于失去相关联系;企业成长性丢分严重,由于财务数据属于历史性数据,很多企业在日常中,不注重企业的年度成长性,很多企业有这样的考虑,我们企业财务数据不好调整,也不需要调整,不是其他指标还有80分吗,我得了那80分就行,结果往往就是这样,很多非常不错的企业就没有通过;硬性条件不符合,高新认定的六项硬性指标,如果有一项不符合,即全盘否决,比如:人员比例问题,如果不符合即其他指标都不符合。为什么申报条件都满足了?高新企业认定还是不成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实用新型专利通过的周期为一年左右,发明专利通过的周期更长,要两年到三年。大多数知识产权数量不够,又急于申请高企的企业想保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项加分快捷的办法就是选择软著申请。企业纯粹为了申报高企而申请软著,知识产权关联性低,甚至软著与研发项目和产品的关键技术完全不搭界,张冠李戴,这就导致企业知识产权评分不高。新的工作指引中对科技成果转化能力的打分是由技术专家对企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总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没有明确统一的衡量标准,对企业来说,成果转化多多益善是一方面,成果与产品之间的关联与有效转化也是高分的重点。技术成果是什么,怎么转化的,应用在哪个产品中,应用的效果如何,是否产生收益等这都是企业需要详尽描述的要点,部分企业“强行转化”,知识产权跟项目和产品严重不匹配,成果与产品几乎无关联,那任你舌灿莲花也无济于事。新的工作指引加强了企业对社保人员的检查力度,尤其是乡镇型科技企业。而不少新成立的公司为了节省费用,往往核心创业人员甚至初创团队的员工都不交社保,将钱省下来用于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此外,近两年新成立的企业多以技术人才创办为主,这类企业技术方面比较,但财务管理方面就相对松散。由于线上支付的发展,现在很多企业线上收款,直接进入账户,即使进入公司账户也很少开票,导致账目混乱。在后补充材料中常常容易出现制度写明了有具体金额的奖励激励,但没有发奖金、汇款或现金签收的凭证等前后不一致的现象,使审核专家对其各项管理制度存疑,导致扣分。对于中小型企业和初次申报的企业来说,对具体政策和申报过程不够透彻以及编写申报材料经验不足也是一大难关。团队缺乏实操经验,不清楚材料具体应该怎么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