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价格:2.60起
0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夏季修剪也叫生长期修剪,是苹果树周年修剪的重要部分之一,在果树周年修剪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主要修剪方法有环切、环剥、扭梢、摘心、拉枝、疏枝及秋季戴帽等。但若修剪不当,会对果树造成不良影响,因而夏季修剪必须把握以下五原则:1、对象要明确夏季修剪的主要对象是放任生长树、幼旺树、适龄不结果树,成花难结果的树和过弱树一般不进行夏季修剪。2、时间要适宜进行夏季修剪要把握好时机。错过时机不但收不到良好效果,有时还会出现相反的结果。一般环切、环剥以5月下旬至6月上旬进行效果好。摘心、扭梢5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为宜。拉枝、疏枝在立秋至白露期间进行较好。戴帽剪截以8月上中旬进行为好。3、修剪量要恰当由于夏季修剪要伤及或剪去部分枝叶,会减少光合面积,对果树的生长势有削弱作用。因此修剪量宜轻一点,在改善通风透光的前提下尽量轻剪,以不刺激旺长或不过分削弱树势为宜,以免对树体生长和结果造成不良影响。4、以促进花芽分化,提高果品质量为终目的注意改善树冠小气候,保证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剪后树枝稀密适度,排布均匀合理,光线能透射到内膛和下层,达到上不遮下,外不遮内的程度,以达到促进花芽分化,避免“大小年”并提高果品质量的目的。5、要因树因地制宜根据树龄、树势、品种特性、自然条件、修剪目的等,确定适宜的修剪方法和修剪程度,或促花促果,或促长促势,或提高果品质量,终达到优质、丰产、稳产、壮树的目的。矮化苹果苗的密植栽培技术讲解1、颗粒控制种植密度一般来说, 矮化密植技术下的苹果树栽培种植密度要小于传统栽培技术下的苹果树种植密度, 但还是要结合苹果树树种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比如, M26中间砧这种果树, 在667 m2的种植土地面积下建议种植90~100株;而M7中间砧同样在667 m2的种植面积下则种植50~60株为宜2、 修剪过程中尽可能保留主枝由于矮化密植技术的种植要点就是将果树树冠进行加密种植, 树枝和树叶过于茂盛很容易导致果树生长空间受限, 所以要及时对树枝加以修剪。在修剪过程中, 主要修剪主枝以外的树枝, 这是由于对果树生长而言, 侧枝过多会抢去主枝的营养和水分, 削弱主枝的长势, 影响终苹果产量。3、关注营养和水分的供给由于矮化密植技术下果树种植密度大, 苹果树单株产量高, 但受光照条件的限制, 若果树的营养成分和水分供给不足, 则很容易导致果树长势减弱、抗寒、抗灾能力变差。短枝型苹果树种类若是养分供给跟不上, 容易出现果树早衰的现象, 所以当苹果树进入开花期时, 必须对其顶部的树枝进行合理修剪, 保证能够满足果树结果所需要的养分和水分。4、 保证光照条件在矮化密植栽培管理技术下, 果树密度小、树冠面积大, 果树生长光照受到限制, 因此要加强对果树的补光措施, 可以在夏天对树枝进行修剪, 以保证果树在一年四季都能享受充足的光照。红色之爱系列红肉苹果因为其果皮果肉均为红色而得名。普通苹果只在红色的果皮部分含有花青素,而红肉苹果从果皮到果肉都含有非常丰富的花青素,相比红富士苹果高20倍。秋天果实成熟时因为可溶糖增多,细胞为酸性,而花青素在酸性条件下呈红色或紫色,因此苹果会呈现红色的外观,果实颜色的深浅与花青素的含量呈正相关性。花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它能够保护人体免受一种叫做自由基的有害物质的损伤。花青素还能够增强血管弹性,改善循环系统和增进皮肤的光滑度,抑制炎症和过敏,改善关节的柔韧性。冬天剪的枝越多,产量反而越少,大小年也严重。相反冬天剪的枝越少,果子产量越高,几乎没有大小年。相信不少果农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当年产量在花期,来年产量在夏季”。这足以说明,果树在生长季节管理的重要性。柱状苹果:管理简单的苹果新品种,临沂地区阳历8月中旬成熟,平均180-220克,润太一号是欧洲第三代柱状苹果和我们当地秦冠苹果杂交经选育而定型的新柱状苹果品种。它不仅继承了秦冠苹果高产、着色好的优点,而且克服了原柱状苹果落果严重的缺点。高产、高酸、高甜,是它基本的特点。成熟园亩产32000余斤,甜度14,酸度6.3 ,几乎无侧枝,树高可达3.5米至4米。每亩可定植800---1000株由于柱状树型,完全可以用于通道绿化和园林绿化。春看绿叶,秋看硕果。柱状苹果以她优美的风姿,必将为绿化树种的大家庭里增添一沫靓丽的风采。常规的大树冠苹果品种,乔化园每亩栽植60棵树,矮化园120棵树。而柱状苹果品种每亩可定植1000棵树,定植数量是常规品种乔化园的16倍,是常规品种矮化园的8--9倍。因此,集约化栽种的特点显著:栽种一亩地的柱状苹果,等于拥有了8--10亩的常规苹果园,不仅极大节约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