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mlogo.png)
价格:面议
0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ISO9001认证实施推动企业良性发展宁波ISO9001认证全称: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俗称:ISO9001认证或质量认证,ISO9001属于ISO9000种族中一个广泛使用的标准,ISO9000国际标准是世界上第一套管理性的标准,该标准是从优秀的管理实践中提炼而来,已被全世界许多成功的企业所证实。 ISO9000标准博大精深,是多年来众多资深管理领域专家研究成果的总结。如果要想把ISO9000标准理解深、理解透,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质量管理是企业基本的生存条件,只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持续的生产出符合顾客要求的产品;质量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助力,质量管理体系对企业而言具有持续改进和自我完善的功能;质量管理是企业成长的机制,以顾客为中心,不断通过PDCA循环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来满足顾客的需求;质量管理是企业飞跃和升华的平台,标准要求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后要按有关要求不间断的进行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以确定质量管理体系实施的有效性。这样就能够做到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并实现对质量的持续改进。贯彻ISO9000族标准并通过认证是组织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顾客的要求和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的需要。质量管理是企业生存的基础,是企业发展的助力,只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保证持续地生产出能够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中小型企业通过有效运行宁波ISO9001认证,同时与其他管理体系结合使用,可以促进企业的管理规范化,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市场竞争力。把企业的管理人员从繁杂的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使高层管理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关注企业的发展方向,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市场人员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通过网络与技术部门联系,提供市场信息、客户需求愿望,使技术部门能开发更多更好满足客户需求的产品,更好寻找新的客户资源;与生产部门联系,及时了解生产进度,及时准确反馈客户要求更改信息,做到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有效保证交货期,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目前来讲,做ISO认证的公司/机构非常普遍,会做这个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公司也越来越多,但是就来讲,总体认证机构数量上涨,但是质量缺有些天差地别,那么客户如何来鉴别机构的好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1、认证公司从业的资质,是否有中国认监委颁发的资质证书。2、看公司从业时间,从业时间长,说明该公司在业内具有一定的实力。3、本地优势,很多外地机构从价格上来竞争,但是咨询公司而言,本地服务非常明显,所以一般选择本地的较为放心。4、从整个区域来讲,我司满足以上任何条件,我司将竭诚为企业客户服务。TS16949,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讲解_TS16949认证一、对8.2.3条款的理解8.2.3条款是这样表述的:"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 这三句话的核心含义:应采用适宜的监视和测量(适用时)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证实过程现实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以达到确保产品符合性的目的,据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过程监视和测量的重点应是产品实现过程。 这一结论可以从GB/T19001-2000标准的条款顺序中得到启示。该标准在8.1"总则"中提出了组织在策划并实施所需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的a)、b)、c)三方面。在8.2"监视和测量"中,8.2.1提出了对顾客满意进行监视,将其作为对质量管理体系业绩的一种测量,这主要是针对8.1C)提出的。8.2.2"内部审核"作为一种监视和测量方法,涉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其重点是质量管理体系审核,主要是针对8.1b)提出的。8.2.3和8.2.4条款主要是针对8.1a)提出的。前者从证实过程能力的角度进行监视和测量,从而控制过程质量,确保产品的符合性;后者是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通过控制实物质量保证放行产品的符合性。在制造业,前者主要属于工艺部门的职能范围,后者主要属于检验部门的职能范围。前者对产品大批量生产,确保产品的符合性特别重要。一旦发现过程能力不满足,检验员就要全检,检验量过大易造成疲劳,会增大错、漏检率;如若增加检验员,则会造成生产成本大幅度提高。 2、所选择的监视和测量方法应能证实过程能力。 多数人对过程能力并不陌生,在GB/T19001-1994的4.9条款中,就有"对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以保持过程能力";"要求预选鉴定过程能力的过程,通常被称为是“特殊过程”。GB/T19004.1-1994的10.1.1条款也提出"应进行过程能力研究以确定过程的潜在效能"。应该说,这些条款同GB/T19001-2000的8.2.3条款有很大的关联性,有助于理解后者。 如果过程能力不足,过程就处于失稳状态,就可能产生不合格。通常,影响过程能力的因素是人、机、料、法、环、测。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对过程能力进行计算,一般都要使用统计技术。GB/T19001-2000标准的附录B将8.2.3条款同GB/T19001-1994中的4.20.1和4.20.2条款相对照的道理就在这里。笔者认为,似乎还应加上4.9条款,在ISO/FDIS 9001:2000中就是这样对应的。ISO 9001:2000标准正式发布后,附录B中删去了与4.9条款的对应。对此,可理解为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适用范围扩大了,涉及"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应当包括与管理活动、资源提供、产品实现和测量有关的过程"(见ISO 9001:2000中的4.1注),其重点应是产品实现过程。通常,制造业对产品实现的过程能力的证实是通过工艺验证实现的。过程能力的目标一般也是由工艺人员策划后确定的。 二、8.2.3条款的实施 8.2.3条款的适用范围和内容界定后,实施方法就容易确定了,通常采用的监视和测量方法如下: 1、通过质量审核 按审核对象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质量管理体系审核、过程质量审核、产品质量审核和服务质量审核等。8.2.3条款指的是过程质量审核。 进行过程质量审核一般从分析人、机、料、法、环、测入手。有的过程还要实施测量,在获得必要的数据后,再应用统计技术进行处理,得出结论。当过程未能达到预定目标时,要针对其原因制定纠正措施,提高过程的能力。 2、过程验证 过程验证的方法很多。在制造业,每一道工序就是一个过程,有些过程只涉及一道工艺。验证方法主要有: ① 工艺试验 如焊接工艺,先由焊接技术人员拟定方案,然后焊接试板,后进行各种试验评定工艺方案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② 过程能力及其指数测定 在制造业,一般将产品生产过程的过程能力称为工序能力。工序能力反映了该工序在人、机、料、法、环、测受到管理和控制时的实际加工能力。一般将工序能力定量表示为B=6,总体标准偏差。工序能力指数用来定量描述工序能力能否达到产品规定的要求。以产品质量特性值为双向公差的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公式为例,T为规定的上下公差界限的差值,S为样本标准偏差,为规定上下公差的分布中心与实际则量公差中心的偏移值。 非定量过程的过程能力指数(或工序能力指数)Cpk的计算公式为: Cpk=过程结果的评定/过程所策划的目标 计算过程能力和过程能力指数,要收集、整理有关该过程质量特性值的数据,所以需要运用统计技术。计算出Cpk后,就能评价过程满足产品规定要求的能力了。 当Cpk>1时,过程是稳定的。当Cpk<1时,过程处于不稳定状态,容易出现不合格。这时,必须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以提高过程能力。 ③ 首件检验 每一批产品在加工每一件时,对每一个加工过程都要进行检验,以有效防止成批产品出现不合格。相对于工序能力指数测定而言,这种监视和测量方法只是初步鉴定过程的能力,通常还要安排中间抽查和完工检验。 3、统计过程控制(SPC) 这种方法主要是在生产过程中采集数据,制成控制图,以及时发现过程失稳的征兆,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消除不稳定因素。该方法将证实过程能力、报警和采取纠正措施紧密结合起来,对确保产品符合性作用重大。 使用预控制表也有类似控制图的功能,虽然可信度稍低一些,但制作简便,需要的取样数量少,操作者容易掌握。 4、产品验证 通过试生产一件样品,证实这种产品设计文件、工艺安排的合理性和过程能力是不少企业采取的做法。 有些企业为了证实其设计、加工的工装模具能否在生产过程中保证产品质量,往往对该工装模具加工的少量产品进行检验后予以验证。这也是一种对过程能力的产品验证方法。 还有许多进行"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方法,如过程有效性评价、工艺纪律检查等。TS16949,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讲解22)))程的监视和测量不应有盲区 《"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理解与实施》一文。该文作者在谈到如何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时指出:"8.2.3条款中的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是表示监视和测量没有限定在某种过程范围之中,但不是要求对所有过程都进行监视和测量"。文中又说:"组织在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时,应针对主要过程进行,也可以根据体系运行的情况灵活选择、转移监视和测量的目标,而不必死守一个过程或一个目标而进行定期的监视和测量"。对此,笔者谈一些看法。 一、对过程的监视早已有之。 ISO 9001:2000标准的8.2.3条款"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并不是新增加的内容,在ISO 9001:1994标准的4.9"过程控制"中就明确要求"对适宜的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进行监视和控制";"对设备进行适当的维护,以保持过程能力";"对过程运行(包括有关设备和操作人员)的任何鉴定要求都应加以规定"。在4.17"内部质量审核"中要求通过内审"验证质量活动和有关结果是否符合计划的安排"。在4.20"统计技术"中要求"确定、控制和验证过程能力" 二、"过程的监视和测量"是测量、分析和改进的基础和核心。 把"测量、分析和改进"作为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支持过程单列一章,是ISO 9001:2000标准结构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我们知道,监视和测量是分析和改进的基础,所以监视和测量构成了本章的核心。监视和测量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8.2.1"顾客满意"、8.2.2"内部审核"、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①顾客满意是测量质量体系业绩重要的指标;②内部审核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符合性、有效性的检查质量管理体系是由过程网络组成的,对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就是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监视和测量;④产品是过程的结果,对产品的监视和测量也是对过程能力的监视和测量。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过程"既关系到产品质量的符合性,也关系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终关系到"顾客满意"这件大事。显然,"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不但构成了8.2"监视和测量"的核心,而且构成了"测量、分析和改进"这个大过程的基础和核心。 三、"过程的监视和测量"不应有盲区。 8.2.3"过程的监视和测量"要求:"组织应采用适宜的方法对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进行监视,并在适用时进行测量。这些方法应证实过程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当未能达到所策划的结果时,应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以确保产品的符合性"。这些要求,明确了以下几点: 1、"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对象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只有质量管理体系[/url]的所有过程都具备了"实现所策划的结果的能力",才能确保质量管理[/url]体系的有效性和产品的符合性,终确保顾客满意。 2、"过程的监视和测量"的目的是证实过程是否具备并保持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具备并保持这种能力,说明过程是稳定的。否则,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使过程具备并保持这能力。 3、对过程的监视是全面的,包括管理者过程、资源提供过程、产品实现过程,也包括"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对过程的监视是经常的,不是时断时续的。监视的方法可以是内部审核、过程审核、工作质量检查、过程有效性评价等。 4、对过程的测量只在适用时进行,因为测量只能在具有量化指标时进行,而有些过程是没有量化指标的;有些测量需要有较高的资金和技术投入,在"监视"能够达到目的的情况下,就不再进行测量了。 综上所述,"过程的监视和测量"关系到过程是否具备并保持实现预期结果的能力,关系到产品的符合性和质量管理[/url]体系的有效性,一定要做好,不应有盲区。功能分类折叠机制规则ISO的主要功能是为人们制订国际标准达成一致意见提供一种机制。其主要机构及运作规则都在一本名为ISO/IEC技术工作导则的文件中予以规定,其技术结构在ISO是有800个技术委员会和分委员会,它们各有一个主席和一个秘书处,秘书处是由各成员国分别担任,承担秘书国工作的成员团体有30个,各秘书处与位于日内瓦的ISO秘书处保持直接联系。通过这些工作机构,ISO已经发布了9200个国际标准,如ISO公制螺纹、ISO的A4纸张尺寸、ISO的集装箱系列(世界上95%的海运集装箱都符合ISO标准)、ISO的胶片速度代码、ISO的开放系统互联(OS2) 系列(广泛用于信息技术领域)和有名的ISO9000质量管理系列标准。此外,ISO还与450个国际和区域的组织在标准方面有联络关系,特别与国际电信联盟(ITU)有密切联系。在ISO/IEC系统之外的国际标准 机构共有28个。每个机构都在某一领域制订一些国际标准,通常它们在联合国控制之下。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世界卫生组织(WHO).ISO/IEC 制订的85%的国际标准,剩下的15%由这28个其他国际标准机构制订。折叠项目体系1.ISO90012.ISO140003.ISO140014.ISO134855.ISO270006.ISO140647.ISO220008.ISO200009.ISO/TS16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