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面议
0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物流管理强调运用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现代物流通常被认为是由运输、存储、包装、装卸、流通加工、配送和信息诸环节构成,各环节原本都有各自的功能、利益和观念,系统方法就是利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现代技术,使各个环节共享总体信息,把所有环节作为一个一体化的系统来进行组织和管理,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系统方法认为,货物运输系统的效益并不是它们各个局部环节效益的简单相加,系统方法意味着,对于出现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要对全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从这一思想出发,物流系统并不简单地追求在各个环节上各自的低成本,因为物流各环节的效益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倾向,存在着交替易损的关系,比如过分强调包装材料的节约,就可能因其易于破损造成运输和装卸费用的上升,因此,系统方法强调要进行总成本分析,以及避免次佳效应和成本权衡应用的分析,以达到总成本低,同时满足既定的客户服务水平的目的。在中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的定义中指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到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物流中的“物”是物质资料世界中同时具备物质实体特点和可以进行物理性位移的那一部分。物流物质资料,“流”是物理性运动,这种运动有其限定的含义,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系,相对于地球而发生的物理性运动,称之为"位移",流的范围可以是地理性的大范围,也可以是在同一地域 、同一环境中的微观运动,小范围位移,“物”和“流”的组合,是一种建立在自然运动基础上的高级的运动形式,其互相联系是在经济目的和实物之间,在军事目的和实物之间,甚至在某种社会目的和实物之间,寻找运动的规律,因此,物流不仅是上述限定条件下的“物”和“流”的组合,而更重要在于,是限定于军事、经济、社会条件下的组合,是从军事、经济、社会角度来观察物的运输,达到某种军事、经济、社会的要求。《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以来,我国物流业保持较快增长,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明显改善,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物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规模快速增长,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013年达到197.8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3.1倍,按可比价格计算,年均增长11.5%,物流业增加值2013年达到3.9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2倍,年均增长11.1%,物流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5年的6.6%提高到2013年的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4.8%,物流业吸纳就业人数快速增加,从业人员从2005年的1780万人增长到2013年的2890万人,年均增长6.2%,详见前瞻《中国物流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物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形成了一批所有制多元化、服务网络化和管理现代化的物流企业,传统运输业、仓储业加速向现代物流业转型,制造业物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和国际物流等领域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传统观念只注重在运输工具上提高物流速度,现代观念则同时注重管理工具,既自动识别系统在物流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