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7000.00起
0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宁波正昊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主要运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9001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认证、TS16949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十环认证、CE、ROHS环保认证、质量验厂、企业管理咨询等标准领域。公司运作以来,已与国际国内认证机构如:TUV、DNV、BV、SGS、UL、ITS、VDE、CQC、CCS、AQA等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以短时间拿到。在确定适当方法时,组织应根据其过程对产品要求符合性和质量管理体系有效性的影响,考虑对其每一个过程进行监视和测量的适当类型和程度,组织应对产品的特性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产品要求得到满足.这种监视和测量应依据策划的安排(见7.1),在产品实现过程的适当阶段进行。应保持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记录应指明有权放行产品的人员。除非得到有关授权人员的批准,适当时得到顾客的批准,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向顾客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注:符合接收准则的证据可以是一份记录,或其它在策划安排中规定的方式(如样品)。组织应确保不符合产品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非预期的使用和交付。不合格品控制以及不合格品处置的有关职责和权限应在形成文件的程序中作出规定。组织应采取下列一种或几种方法,处置不合格品:b)经有关授权人员批准,适当时经顾客批准,让步使用、放行或接收不合格品;应保持不合格品的性质以及随后所采取的任何措施的记录,包括所批准的让步的记录(见4.2.4)。在不合格品得到纠正之后应对其再次进行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ISO9001:2008标志ISO9001:2008标志a) 理解和满足要求;图1所反映的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模式,展示了4-8章中所提出的过程联系。这种展示反映了在确定输入要求时,顾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顾客满意的监视要求对顾客有关组织是否已满足其要求的感受的信息进行评价。该模式虽覆盖了本标准的所有要求,但却未详细地反映各过程。注:此外,称之为"PDCA"的方法可适用所有过程。PDCA模式可简述如下:P(PLAN)-策划:根据顾客要求和组织的方针,建立提供结果所必要的目标和过程;C(CHECK)-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ACT)-改进: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ISO9001:2008和IS09004:2009是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主导的两类模式:一类为ISO9001:2008为代表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含各行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标准,如:ISO/TS16949、ISO22000等)其特点是对质量管理体系具体活动提出通用或性要求,思路是"以少的一致要求提品符合性保证和信任",其评价手段是符合性评价。另一类则是以ISO9004:2009标准及各类绩效评价准则为代表的指南标准,其特点是应用质量管理的原则,为提升组织整体绩效及可持续性提供公认有效途径的信息,评价手段是成熟度量度。其典型作用是帮助已按ISO9001或其它管理体系标准建立管理体系的组织,在推进组织整体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作用。ISO9004:2009除了特别关注改进一个组织的总体业绩与效率,将源于ISO9000:2005八项管理原则的组织成熟度描述为:初学型组织、前摄型组织、弹性组织、创新型组织、可持续组织五种类型。对于高管理者希望超越ISO9001要求,通过业绩持续改进,追求成熟的组织,ISO9004:2009推荐了指南。在组织有意愿并在合同条件下,ISO9004:2009可用于认证或成熟度评估。为了使用者利益,本标准开发中考虑到与ISO14001:2004相互趋近,以增强两类标准的相容性。ISO9001标志ISO9001标志本标准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一些专利问题,这一点应引起注意,ISO不负责识别任何这样的专利权问题。国际标准ISO9001由ISO/TC176/SC2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技术会质量体系分会制定。ISO9001第四版取代第三版ISO9001:2000,包括对这些文件的技术性修订。原已使用ISO9001:2000的组织只需按本标准的规定调整某些要求,仍可使用本标准。本标准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除了产品质量保证外,还旨在增强顾客满意。当在交付或开始后发现产品不合格时,组织应采取与不合格的影响或潜在影响的程度相适应的措施。组织应确定、收集和分析适当的数据,以证实质量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并评价在何处可以进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这应包括来自监视和测量的结果以及其他有关来源的数据。c)过程和产品的特性及趋势,包括采取预防措施的机会;组织应利用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以及管理评审,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再发生。纠正措施应与所遇到的不合格的c)评价确保不合格不再发生的措施的需求;e)记录所采取措施的结果(见4.2.4);组织应采取措施,以消除潜在不合格的原因,防止不合格的发生.预防措施应与潜在问题的影响程度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