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东莞房屋结构安全检测
行 业:生活服务 装修装饰 房屋检测
发布时间:2020-11-29
房屋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地基承载力不足或房屋承重超出原承重数值都会造成房屋下沉,为房屋安全使用需对房屋进屋安全鉴定,确定房屋沉降数值,提供科学处理方案。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项之房屋沉降检测
房屋安全鉴定
根据房屋安全鉴定相关规范要求,合格安全的房屋倾斜率一般不得大于千分之三。超过千分之三小于千分之七的,需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大于千分之七的必须进行纠偏加固处理。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项之房屋沉降检测
房屋安全鉴定
在进屋安全鉴定前首先需要了解房屋出现倾斜下沉的原因:
1、设计问题:设计人员对规范缺乏了解,设计计算过程中可能存在偏差等问题,导致房屋产生倾斜。
2、施工问题:施工过程中,因抽水位置不当,挡土桩、废桩的拔除导致土壤松动等原因,造成地基不平衡,导致房屋倾斜。
3、外部因素影响:如周边施工,挖基坑、建、建地铁等,导致房屋倾斜。
房屋安全鉴定检测项之房屋沉降检测
房屋安全鉴定
房屋安全鉴定沉降检测的内容有:
1、调查建筑物的使用历史和结构体系。
2、通过房屋沉降检测方法测量倾斜和不均匀沉降,如:经纬仪观测法、铅垂观测法、倾斜仪测量法、基础沉降差法等。
3、通过文字、图纸、照片、影响等手段记录房屋构件,装修设备的损坏程度部位及范围。
4、利用房屋检测专业设备检测相关数据,经过演算后分析原因。
5、综合评级并出具可行性房屋安全鉴定报告。
房屋安全鉴定中常见裂缝鉴别与分析中
深圳市中建研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房屋检测鉴定接昨日继续给业主们鉴别分析房屋安全鉴定中常见裂缝。
(2)基本构件常见裂缝分析
①受弯构件
常见受弯构件有混凝土梁、板,其裂缝形式主要有垂直裂缝、斜裂缝和顺筋裂缝。
1,垂直裂缝:主要由弯矩引起,多出现在梁、板构件跨中底部,垂直梁、板侧面发展。
2、斜裂缝:一种由剪力引起,一般出现在梁底支座附近(裂缝多数是剪力与弯矩共同作用)由下部开始,沿 45°方向向跨中上方发展,另一种由负弯矩和剪力引起,出现在梁、板支座顶面附近,形态为上口大下口小。另外在主次梁交接部位,由于主梁受次梁集中力影响,也出现沿次梁两侧向下斜裂缝。当发基不均匀下沉时,混凝土圈梁、框架梁、基础梁皆会出现走向与地基不均匀沉降方向一致的斜向裂缝。
3,顺筋裂缝:主要由钢筋锈蚀、氧化铁膨胀所致,出现与梁下部侧面或是底面钢筋部位。
以上裂缝引起的破坏形式属于塑性破坏。其特点是事先有明显的变形和裂缝预兆,出现裂缝后人们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补救,危险性相对稍小。此种裂缝是否影响结构的安全,应根据裂缝的位置、长度、深度以及发展情况而定。如果裂缝已趋于稳定,且裂缝未超过规定的容许值,则属于允许出现的裂缝,可不必加固。
如裂缝出现于受弯构件下列部位:受压区、斜截面、冲切面等,以及后张预应力构件端部局压部位等皆属于结构性裂缝脆性破坏的特点:事先没有明显的预兆而突然发生,一旦出现裂缝,对结构强度影响很大,是结构破坏的征兆。
②受压构件
常见受压构件有砖墙、混凝土柱、混凝土剪力墙。
1,砖墙
a “八”字形裂缝:主要出现在横墙与纵墙两端部,一种裂缝属正八字形的热胀裂缝,随温度升降而变化,其原因是由于屋面板温度变形大于砌体温度变形,产生一定的温度应力,屋面板的推力就传给墙体,并因墙体温度附加应力在房屋两端较大,当拉应力超过砌体抗拉极限时,墙体即出现八字形开裂;另一种属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两端沉降小,墙上出现“八”字形裂缝,反之出现倒“八”字。
b 倒“八”字形裂缝:主要出现在纵横墙两端的窗洞口处,属冷缩裂缝,尤以顶层两端窗洞口处严重。由于墙体冷缩附加应力在墙体两端较大,当房屋收缩变形大于墙体时,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相对集中而导致形成倒八字形裂缝,使墙体开裂。
c 水平裂缝:多见于顶层横墙、纵墙、“女儿墙”及山墙处。当屋面保温隔热较差,屋面板受热膨胀对墙体产生水平推力,由于墙体在端部收缩要大于中部且砌体抗剪能力较低,使纵横墙与屋盖的接触面上产生水平裂缝。
d 垂直裂缝:主要出现在窗台墙处、过梁端部及楼层错层外。此种裂缝主要由于温度变化,墙体受到楼板的拉力作用,在门窗洞口处产生应力集中效应而拉裂。
e X形裂缝:多数沿砌体灰缝开裂,主要受房屋热胀冷缩的反复作用形成,而底层墙体产生的X形裂缝则是由于基础不平整或不均匀沉降引起。
前段时间小编为大家分享了“大雪中光伏电站坍塌!屋面光伏设备承重检测不可忽视”或许有朋友产生疑问,难道生活中的各种建筑结构,还抵不住雪的作用?
其实提到这点,我们需要了解一个概念,那就是房屋在设计中用到的雪荷载,雪荷载指的是作用在建筑物或构筑物顶面上计算用的雪压,通俗来讲就是房屋能承受多少重量的雪。雪荷载是根据诸多气象站经过长期的观测确定出来的,根据地域的不同,取值也不同。
安全无小事,承重检测保障房屋结构安全
承重检测公司
雪荷载的存在,充分的保障了屋顶在暴雪积压的作用下,依旧有足够的强度而不会坍塌,在保证房屋结构经过严谨的设计与精细的施工的条件下,常规的雪是无法撼动结构安全的。当然,若是在不清楚房屋承重能力或房屋结构存在承载力不足的情况,还是需要委托承重检测公司对房屋进行承重检测鉴定,保障房屋的安全使用。
安全无小事,承重检测保障房屋结构安全
承重检测公司
同时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对房屋影响的还是活荷载。活荷载我们可以理解为房屋的承重数值,其处在结构上可的我们、物料、交通工具等都属于结构的活荷载。活荷载包含维度广,它综合的考虑了房屋结构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承受的荷载情况,活荷载的设计必须要满足使用要求,对无法确认房屋承重能力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时,必须委托承重检测公司对建筑物进行承重检测鉴定,特别是老旧工业厂房,增加新设备或不清楚楼板承重数值前进行承重检测鉴定,以保证房屋结构的承载力与长期使用性能。
安全无小事,承重检测保障房屋结构安全
承重检测公司
安全无小事,结构安全更是如此。暴雪带来的建筑事故,更应加深我们对结构安全的思考,保障结构安全,就必须保证加固的时效性,发现安全威胁应当立即进行加固处理。
下面以受检房屋仓库为例,目前拟定改造为商务场所。原结构是四层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平面为矩形,东西方向52.7m,南北方向29.9m,单层建筑面积1575m2。东西方向和南北方向的柱距均为6m。一层原层高为5.5m,使用后期在一层内部标高2.8m处进行插层,形成层高分别为2.8m和2.7m的两层,新增的插层结构面积为1072平方米。一层用作办公室和监控中心,插层用作办公室和职工宿舍。一层和插层的建筑布置见附图1
此房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后期在其一层内部增加插层,插层采用钢梁、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的形式。组合楼板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压型钢板多处出现明显的变形。为保证楼板的结构安全,要求房屋质量检测站对插层楼板进行检测,分析损伤原因,评估楼板的安全性,为后续处理提供技术依据。
本次检测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
(1)组合楼板建筑、结构图纸复核;
(2)组合楼板完损状况检测;
(3)施工质量检测,包括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检测混凝土厚度、压型钢板尺寸、组合楼板的构造措施等;
(4)组合楼板承载力验算;
(5)安全性评估;
(6)提出后续处理建议。
经现场调查,建筑、结构布置复核和构件尺寸测量是需要检测时进行复核的,原结构的柱距、插层结构主梁和次梁以及压型钢板的位置和方向与施工方案相符。压型钢板完全替代正弯矩受拉钢筋,组合楼板内无顺板肋方向布置的钢筋,板面也没有布置抗裂钢筋。
现场调查组合楼板的完损状况。主要损伤是混凝土开裂和压型钢板变形。
组合楼板板面混凝土出现多条裂缝,大部缝位于主梁附近,顺主梁方向发展,少部缝位于压型钢板支座附近,也即顺次梁方向发展。裂缝长度大多约为6m,实测裂缝宽度集中在1.0mm~2.0mm。凿开裂缝,查看裂缝深度,裂缝延伸到板底。压型钢板多处出现明显变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无临时支撑,且施工方未对压型钢板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手推车在压型钢板上行走时,导致压型钢板出现大面积明显变形,包括压型钢板局部变形和楼板整体变形。9~10/F~G轴压型钢板下挠60mm,变形超过规范允许值,挠度允许值为11.1mm(取跨度l/和20mm的较小值);压型钢板与相邻钢板脱开,压型钢板下方增加钢梁对其提供支撑,该钢梁不能有效地起到加固效果,仅是起到承托作用。
根据《组合楼板设计与施工规范》(CE273-2010)检查组合楼板的构造措施和施工工艺。组合楼板多处存在构造和施工缺陷,达不到规范的要求,具体如下:
(1)组合楼板厚度达不到要求。
为了保证组合楼板的整体性和耐火性能,组合楼板总厚度不应小于90mm,压型钢板肋顶部以上混凝土厚度不应小于50mm。本工程组合楼板的总厚度实测值为80mm,板肋顶部以上混凝土厚度实测值为35mm,均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2)组合楼板支座处和板面未配置防裂构造钢筋。
组合楼板支座处构造钢筋及板面温度钢筋配置应符合现行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的有关规定。GB50010-2010规定,在温度、收缩应力较大的现浇板区域,应在板的表面双向配置防裂构造钢筋。本工程组合楼板板面未配置构造钢筋,因此板面混凝土开裂较多。
(3)公母肋扣合处无有效的连接措施。
压型钢板公母肋扣合处应采用有效的机械连接固定;当采用自攻螺丝或拉铆钉固定时,固定间距不宜大于500mm。可见,本工程压型钢板公母肋之间无机械连接固定,压型钢板出现较大变形后与相邻钢板脱开,组合楼板的整体性较差。
(4)采用火焰切割压型钢板。
楼承板开洞或切割,宜采用等离子切割压型钢板,不得采用火焰切割。火焰切割会损伤压型钢板的表面镀锌层,降低组合楼板的耐久性。可见施工中采用火焰切割压型钢板。
(5)浇混凝土时未对压型钢板采取有效的保护。
浇筑混凝土前,在人员、小车走动较频繁的楼承板区域应铺设脚手板。本工程由于未对压型钢板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且未设置临时支撑导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手推车行走时压型钢板出现大面积变形。
本工程组合楼板的受力性能在理论计算上能够满足要求,也即在施工操作规范、材料未受损伤、楼板构造措施得当、楼板整体性较好的前提下能够满足承载力和变形的要求。但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浇筑混凝土时未在压型钢板上铺设脚手板,且压型钢板公母肋之间没有可靠的机械连接固定,导致组合楼板在施工过程中仅在施工荷载和自重作用下就已经出现很大的挠曲变形,压型钢板多处出现较大的扭曲变形。这种情况下组合楼板不能够保证安全使用。挠度变形较大的区域,例如9~10/E~F区域组合楼板挠度达到60mm,如果压型钢板的两端在钢梁上锚固牢靠,压型钢板在荷载作用下没有出现滑移,则相应于这样的大变形,压型钢板已经达到抗拉屈服强度,不能承受后续使用阶段增加的装修荷载和楼面活荷载,也即承载力不能满足活荷载3.0kN/m2的要求。
根据组合楼板现状以及检测和计算结果,特提出如下建议:
(1)对损伤较大区域的组合楼板进行加固,部分挠曲较大区域建议重新铺设。
(2)后续使用过程中加强对楼板变形的观察。
(3)结构加固建议委托专业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以保证组合楼板今后的使用安全性。
组合楼板对施工而言虽是一种施工工艺的改进,对在施工环节中把握好施工质量,特别是在组合楼板构造措施部位,一旦处理不当,维修和返工成本较高,也给后续使用带来安全隐患。严把质量关,做好建设工程的“工匠”,才是整个行业发展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