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部门不得以保证准时化生产的进度要求为理由,签署从不合格的物资中挑出能用物资的投入使用的意见。供方的不合格品是由其生产能力和工艺要求限制造成,存在质量一致性的问题,即便当时满足了生产进度,也还存在着一定的质量隐患,会增加日后的维修成本。
供需双方的契约
供应商所提供的物量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质量和企业的品牌形象,由于供应商所涉及的十分复杂,数量较多,对供应商实施直接的质量控制比较困难,契约化控制就成了目前对供应商进行控制的有效方法。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契约一般包括企业的产品技术信息、质量协议、基本供货协议和技术协议等四个类型,内容涵盖从产品开发、试制、检验、包装运送到不合格品处理以及服务的全过程,所以说契约可以包含多个层次,多个部门间的内容。
契约有效性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契约的合法性,内容上不得与现有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标准相背,发现时应及时提出,二是契约的可操作性,反映着其执行的有效性,缺乏可操作性的契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三是契约的激励性,契约中应明确供需双方的和责任,同时也应规定必要的奖惩性条款,一方面约束供应商的质量行为,另一方面鼓励供应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准时化采购不单是采购部门的事情,企业的各部门为实现准时化生产,富阳调度托运货运准时化采购的质量控制,首先要为准时化采购创造有利的条件,为实施准时化采购共同努力。选择的供应商并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与供应商紧密合作是准时化采购成功的关键,成效的采购过程,严格控制质量是准时化采购成功的保证。
检验数据的处理
质量管理的关键在于驾驭质量信息。在实际工作中,把检验记录数据进行必要的处理,就能观察到质量变化的趋势。比如,选用统计技术中假设检验保温芯材的密度均匀性。由于芯材的密度总体分布的标准差σ未知,对分布中心μ的假设检验采用 t 检验。
随机抽取芯材样本量 n = 9 块,测量其密度 d 分别为:19.3、19.6、19.4、19.2、19.0、19.5、19.3、19.2、19.4;其公差范围为± 1.0,公差中心μ =20.0(密度单位为 kg/m3 ),可以看到样品的密度均符合其公差要求。
通过假设检验计算样本均值、样本标准差等统计量后,发现公差中心 20.0kg/m3 偏离至 19.3kg/m3。
查 t 分布表,得到其临界值并判定本批芯材的密度有显着性变化。需通知供应商查明生产变异情况,将不合格原因消除在萌芽状态。
-/gbachb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