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时效原理 机械消除应力
价格:16800.00起
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振动时效原理
行 业:机械 电焊/切割设备 压焊机
发布时间:2020-06-12
振动平台振动时效工艺
对于一些中、小件,如果单个进行振动时效处理,肯定是令人的事,这时您可以考虑采用振动台式的方式。关于振动台得设计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既不懂振动时效原理,又对理论学知之甚少的人是难以胜任的。我曾遇到过多次这样的事情,有限是振动时效设备生产厂家的人员和用户讲,您们焊块大钢板,把工件紧在上面就可以了,结果用户这样做了,但起不到效果。在去年被邀请到一家钢铁厂去帮助解决问题。他们提出了用振动台处理构件加工后变形仍很大,我看过他们的振动台后,告之他们问题就在振动台上,在振动处理时工作台得刚度很明显的小于工件的刚度,这样激振器的能量(或者说动应力)怎么能通过工作台加工到工件上呢?后来帮助他们重新设计,修改。效果就不一样了,完全合格。
总结起来说设计振动台必须牢记以下原则:
1、首先要保证振动台的刚度应大于工件的刚度。
2、应使振动台和工件组成一体系的中性面接近工件和振动台的接触面。
3、振动台的大小应以工件的大小及批量来确定。
振动台上工件的布置应以工件获得能量为原则。
近二十年来,振动消除应力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在我国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此期间,经国内许多单位的共同努力,在振动时效机理、振动时效工艺技术和应用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制定了我国部关于振动时效方面的国家行业标准“中华共和国机械行业标准JB/T5926-2005”,指导了该项技术的应用和设备的生产,推动了该项技术在机械行业的广泛应用。我国生产办公室也将该项技术的推广应用列入了“八五规划”。
振动处理的关键在于消除或均化金属构件残余应力,而残余应力对于焊接构件疲劳寿命的影响是严重的,这已在近十年来得到公认。因此作为以消除残余应力为主要目的的振动时效技术,完全可以用来提高焊接构件的疲劳寿命。
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振动时效对焊接结构件的根本作用在于“消除”残余应力。因此国外将其称做“振动消除应力”。焊接结构件残余应力分布极其不均,应力剃度相当大,而振动时效一个的特点就是使高残余应力下降,使应力分布均化,因此振动时效在“消除”焊接结构残余应力上效果十分明显。同时,由于残余应力的“消除”,振动时效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断裂裂纹的产生和降低应力腐蚀开裂。
回转臂是连铸机上的主要部件。上海重矿连铸技术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回转臂主要部分是复杂板焊接梁,其结构如图1。焊后有较高的焊接残余应力,由此引起焊后工件变形。一般焊接时为满足图纸尺寸要求,加一些工艺板,控制工件尺寸焊接后必须进行去应力,去应力后拆除工艺板,合适的去应力工艺可以保证工件不变形,一般去应力采用热处理工艺,这种方法耗资高、工期长。经研究,此次采用振动消除应力工艺,实验证明,振动后去除工艺板,完全满足了工件尺寸要求,效果良好。
二、振动时效工艺实验
1.振动时效:根据工件的结构特点,采用四点支撑,激振点在A处,拾振点选在B处,具体位置见图1。振动所使用的设备是上海乐展电器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生产VSRDS-08型振动时效装置。这种设备有良好的使用性能,并可在振动的同时绘制幅频曲线,可观察振动效果。其曲线如图2。
2.残余应力测试:为观察振动时效效果,在振动后选主要焊缝处18点用盲孔松弛法测试了残余应力,测点位置标在图1。因为工期紧张,此次没有测试焊前的残余应力。根据以往其它单位的数据做参考,这种材料焊后焊缝中心残余应力,以σ1在190MPa左右,这样就可以计算工件振后的主应力的下降率。测试的振后的残余应力结果列在表2中。
三、结果分析
1.振后去除工艺板,工件没有变形,说明振动时效效果良好;
2.工件的焊缝比较复杂,可能出现低应力,甚至出现压应力,如17、18点的数据;
3.表1中除去3、6、17、18点,取14点的平均值94MPa,用190MPa计算工件振后σ1,下降率为51%是一个很好的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论,首先振动时效满足了工件尺寸要求,其次振后残余应力主应力平均下降可达51%,大大满足了JB/T5926-2005标准要求。说明回转臂一类工件采用振动时效去应力,效果良好,工艺可行。
转数范围:2000 R/Min-8000 R/Min;
激振力调整范围:0-50KN;
电机额定功率:1500W;
适宜处理工件重量:≤30吨
稳速精度:±1R/Min;
加速度量程:0-50.0g;
电机额定电流:10A;
电机额定电压:150V;
供电电源电压:交流220V±10%,50HZ±4%;
绝缘等级:E级;
工作条件: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25℃);
底座振动时效处理
1.振动时效处理
a.主振:根据工件的结构特点采用四点支撑,激振点、拾振点具体位置见照片3。采用手动处理,激振频率4670RPM/min,时效时间30分钟,偏心档位8档。
b.振动:原支撑不变,激振点、拾振点旋转90°,采用手动处理,激振频率4720RPM/min,时效时间30分钟,偏心档位不变。
2.残余应力检测:为了验证振动时效效果,对构振前振后焊接残余应力测试。测试方法选用盲孔松弛法,测点选择14点测点分布见图3,测试结果列在表二中。
表二 底座振动时效测试数据表 单位:MPa
点号 δ1 δ2
振前 振后 消除率 振前 振后 消除率
1 280.90 201.72 -28.19 16.48 6.88 -58.27
2 227.86 153.40 -44.79 81.74 41.93 -48.71
3 431.62 221.26 -48.74 262.16 64.54 -75.38
4
5 171.13 115.28 -32.63 9.62 2.41 74.89
6 251.44 136.90 -45.55 111.71 52.38 -53.11
7 200.82 163.27 -18.70 9.10 5.34 -41.35
8 137.92 96.80 -29.81 31.01 24.73 -20.26
9 130.67 95.86 -26.64 12.64 7.02 -44.46
10 187.61 128.43 -31.54 61.64 28.73 -53.39
11 242.37 145.12 -40.13 33.36 25.98 -22.11
12 240.76 151.70 -36.99 250.62 62.19 -75.19
13 213.33 104.40 -51.06 51.38 33.24 -35.30
14 179.57 131.41 -26.82 55.97 30.83 -44.91
平均应力 226.62 141.96 -35.51 75.95 29.71 -49.79
注:测点4应变片损坏
3.结果分析
从测试数据上看,振前平均主应力为226.62MPa,振后平均主应力为141.96MPa,降率为-35.51%。且均化较好。
4.结论
本次工艺处理,残余应力下降率为-35.51%。且均化较好。完全满足了国家行业标准JB/T5926-2005标准要求。说明连铸机底座工件采用振动时效去应力,效果较好,工艺可行
转数范围:2000 R/Min-8000 R/Min;
激振力调整范围:0-50KN;
电机额定功率:1500W;
适宜处理工件重量:≤30吨
稳速精度:±1R/Min;
加速度量程:0-50.0g;
电机额定电流:10A;
电机额定电压:150V;
供电电源电压:交流220V±10%,50HZ±4%;
绝缘等级:E级;
工作条件: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不大于80%(25℃);
振动时效技术已在我国推广了十几年,且一直作为六五、七五、八五重点推广项目,二000年又被国家经贸委列为重点节能推广项目,振动时效技术在包括机床、冶金、矿山、航空、航天、军工、轻工、电力、纺织、风机、建筑、造纸等机械制造业得二千多家企业中被使用。为了更快、更好的将振动时效技术纳入工厂正规的工艺文件,使各部门有章可循、有据可查,我们在本章将着重地谈一谈振动时效技术文件的编制问题。
§9—1振动时效工艺原则
振动时效工艺守则是指导对振动时效技术应用及检查的总的原则,它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总则部分:它包含制定本守则的目的几使用范围。
二、生产前的准备:它包括对设备的检查、仪器的导线连接、工作场地的定制管理等。
三、预分析:根据工件的形状,分析可能出现的振型,以指导操作人员正确的对工件的支撑及激振器和传感器的装卡。
四、试振:它包括初步测试工件的固有频率和验证第三部分所做出的分析是否正确,如果预测分析与实际有所差别,应通过这步工作调整过来。在这部分还包括主振频率、激振力、振动时间的确定。
五、振动处理过程:包括振动处理全过程的操作程序和各程序的确定原则。
六、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时效效果的检验方法及检验方式。
七、仪器的保养与维护。
-/gbahf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