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减缓波磨,常采用如下措施:①减小轨道不平顺。减小轨道不平顺对减缓波磨及其他轮轨病害均十分有利。减小轨道不平顺可减少粘滑振动的发生的概率及钢轨不均匀磨损的累加效应,从而有效地控制波磨发展速率。减小轨道不平顺主要是指减少诸如钢轨接头、轨面剥离、擦伤及钢轨死弯等脉冲不平顺。脉冲不平顺导致轮轨冲击,引对粘滑振动,是对波磨形成和发展影响的轨道不平顺。计算表明,在完全平顺的轨道上,货车在半径600 m 以上的曲线地段几乎不会发生轮对粘滑振动,但因接头不平顺的作用,在半径2 000 m 的曲线上也可能发生轮对粘滑振动。多数波磨从接头附近始发的现象说明了这一点。②加大轨道弹性、提高轨道阻尼。轨道增弹减振对减少轮轨其他病害也是有利的。增加轨道弹性可有效地减小轮对粘滑振动发生的概率;而提高轨道阻尼则可明显降低波磨的发展速率。③适当降低曲线地段外轨**高。过**高加大轮对粘滑振动,而欠**高抑制甚至消除轮对粘滑振动。车速较低且轴重较大的货车对波磨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此,在主要运行货车的线路上,外轨且主要出现磨损型波磨的曲线地段铺设淬火轨,可采用尽量降低外轨**高的办法减缓波磨。④钢轨倒换。轮对在曲线上可能发生粘滑振动从而形成波磨,但在直线上,发生粘滑振动的概率却很小,说明直线地段波磨形成和发展的条件不充分。如将曲线地段的波磨轨倒换至直线上,因粘滑振动消失,磨耗功显着降低,波磨的发展将得到明显抑制。⑤钢轨打磨。钢轨打磨是减缓波磨有效的措施之一。波磨一旦出现,又反过来激化和加剧轮对粘滑振动,促进波磨进一步发展,波深越大则波磨发展越快,构成恶性循环。钢轨打磨中断了这种恶性循环的发展过程,减缓了波磨发展速率。⑥提高钢轨材质强度及耐磨性能。提高钢轨耐磨性能,是主要的减缓措施之一。轮对粘滑振动是波磨的成因,但波磨的形成和发展却表现为钢轨不均匀磨损或不均匀塑性变形的逐步累积。能够减缓轨头磨损和塑性变形的措施就能减缓波磨,钢轨耐磨性能的提高,无疑会延缓波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⑦增大轮对轴的刚度。轮对轴的刚度偏小是易于激对粘滑振动的因素之一,如采用空心车轴,并增加轴径,使轴刚度提高1 倍,可有效地抑制钢轨波磨。⑧增大一系悬挂阻尼。设置一系悬挂的机车和客车,一系无阻尼或阻尼偏小是激对粘滑振动的主要因素。因此,增设或加大一系阻尼是有效减缓波磨的措施之一。也是迅速衰减轮轨冲击振动,减缓轮轨系统中其他病害的重要技术措施。⑨控制涂油润滑。以减缓曲线外轨侧磨为目的的轮缘或轨侧涂油润滑,对减缓波磨是不利的。同时,过量涂油对减缓钢轨剥离也不利。因此,涂油润滑绝不是越勤越好。但目前对合理的涂油工工艺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