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上海专业的袁大头袁大头怎么鉴定真伪
行 业:工艺礼品 纪念收藏品 古玩收藏品
发布时间:2020-01-1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钱币收藏与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钱币收藏爱好者遍及全国城乡,流散民间的珍稀历史钱币不断被发现,其中不乏精品银币的出现。近几年来随着钱币市场的不断升温,诸多钱币价格节节高升,袁大头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代表。一提到银元收藏,不得不提“袁大头”。
清光绪十年(1884年),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与制造的机制银币由吉林机器局铸成(厂平壹两)。光绪十二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建“广东钱局”,光绪十五年始铸机制银币,开地方机制银币之先河,此后各省纷纷效仿。 民国元年一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铸“中华民国开国纪念币”银币(俗称“小头”),令各省造币厂照“中间应绘五谷模型,取丰岁足民之义,垂劝农务本之规”制铸。
民国二年十月十日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民国三年开始铸制“袁大头”银币(以下简称“大头”),直至民国十六年五月北伐胜利后停铸。当时就财政部天津造币总厂(各年份都有铸造)每日生产三十万元,加上南京(仅三年)、武昌(三、九年)、杭州(八、十年)、广东(仅三年)、奉天(沈阳,仅三年)、安庆(仅八年)、南昌(仅九年),以及甘肃、云南、海南、山东、康定、成都及重庆造币分厂(局)等地方的生产,可见大头的生产量史无前例,加上军阀混战私铸甚多,故大头版别极为丰富,暗记多彩纷呈。在解放初期,人民政府考虑部分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使用习惯,又铸造了一些大头。因此,大头的收集与研究在银币收藏中是难度最大、研究最为深奥的币种。 概括起来,大头的生产时间最长,生产量最大,流通时间最长,版式最多。 基本特征:正面袁世凯侧头像,上方“中华民国某年造”字,其中三年无“造”字;背面嘉禾纹饰,中间“壹圆”字,下方有连结嘉禾的缨;币轮和币面外沿有齿。七分脸、戎装像等其他袁像在此不述。 下面按版别、暗记、成色三个方面浅谈。 版 别 区分大头版别应以普品为参照,掌握先看轮再看面的原则。币轮是在币面机制好后再制的(多数观点认为是一次成型的),采用的滚边机不同,就有可能出现不同的齿边。三年版有老模和新模两种模具,老模具为185道边齿,新模具为170道边齿。
一、齿版别 1、边齿(币轮)。有直齿边、橄榄齿边、疏齿边、密齿边、粗齿边、细齿边、鹰洋边、“T”字边、无齿边(光边)、异齿边。 2、边沿(轮边)。有宽边、窄边,有平边、高边(私版主要特征之一)。 3、内齿(币面外沿)。有直齿、曲齿、圆齿、小齿顶珠、大齿背珠、缺齿、长城型齿、花齿、异齿。小齿顶珠又分上顶珠、下顶珠,按珠数量又分几齿珠,大齿背珠又分几齿珠。 二、属性版别 1、版。民国初年的政府在北京,因为其前后相继的统治者都出自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系统,所以又称北洋政府,天津造币局是北洋政府的制币机构。各地沿用了天津造币局的版模,也统称为“天津版”。在天津的版模流传、沿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磨损、开裂,但是版模难得,怎么办呢?修修版、改改模,便又是好模一根(机制币的版模是两根套筒组成一套版子,上下固定,用冲压的方式造币,所以论根计算),“断笔民”、修模板等应当就是这样产生的。“断笔民”(P8),断一笔、两笔、三笔的都有,凡是断一笔的,总是最下面的一横,然后依次往上,不知为何。 2、地方版 ⑴甘肃版。仅三年,甘肃版的特征就是袁像明显头大脖子粗,背面圆字“开口贝”。曲笔民的两面的内齿细长,明显与普通甘肃版的粗短不同,尤其是“民”字,最左边一竖,写法奇特;去字版是甘肃加字到普通甘肃版之间的过度版本,保留了一些甘肃加字的特征。壹字第一笔和豆字第一笔分叉,也叫剪刀口,圆字内有一圆点,壹圆两字笔画较粗,圆字复打,形成复影圆,嘉禾比一般的粗大些,而且多复打。
目前已发现的版别有:加字版、去字版、粗字版、细字版、大嘉禾版、小嘉禾版、粗嘉禾版、细嘉禾版、粗长嘉禾版、细长嘉禾版、圆点华版、圆点年版、断笔中版,(分上左、上右、下左、下右)、断笔华版(分上左横、上右横、下左横、下右横)、大曲笔民、大曲笔眼下点、中曲笔民年小点、小曲笔民、小曲笔民年小点、国无点、国少横、年无点、年小点、年长点、年横带点、年浅点、年横上跷、背下一珠、上三眼皮下二眼皮、甘肃大扣版、闭口贝、开口贝、落叶版、折芒版、开芒版、六枝版、长内齿版、短内齿版、内小齿带珠版、橄榄边齿版、细边齿版。 ⑵福建版。仅三年,版深,福建版粗看与甘肃版类似,也是嘉禾粗壮,圆字“开口贝”。但头像、字的写法,不同颇多。首先,正面满内齿,头像为开眼,胡须一绺明显,“中华民国三年”字体较细,“民”字开笔一横上翘,与另两横角度不同,形成喇叭口,一横后多一长折,“国”字外框上大下小;背面圆字“开口贝”,嘉禾紧挨内齿,缨内禾杆粗细分枝。 ⑶新疆版。仅三年,新疆版的大头制作颇为粗糙,成色也不高。其特征主要是背面的嘉禾,叶子都呈菱形。新疆版大头大版别有四个:大叶大耳、大叶小耳、小叶大耳、小叶小耳。 ⑷海南版。仅九年,深版,背嘉禾粗壮。 ⑸山东版。仅三年,大扣版,一是胸前扣子凸出,与军装根本不相连,形成独立的一个扣形;二是肩章上的扣子,硕大无比,呈椭圆形;三是头发粗且清晰,眼睛微睁。 ⑹云南版。分三年和九年两种(没见过九年的),它最大的特征是版深模浅,即冲压有力,模具很浅,导致打出来的图案正面的头像和背面的谷穗颗粒漫漶不清,嘉禾谷粒都不分瓣。与精美的天津、沈阳、重庆版绝对不可同日而语。但是,云南版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含银量高。可能是鉴于清末的新版云南龙因为含银量太低,被官民和外省抵制的窘境,因此民国时,云南政府就矫枉过正,含银量足足有九二。所以,云南版的大头的转音特别动听,与含银量不足八成的甘肃版形成鲜明的对比,高下立判。 ⑺湖南长沙版。仅三年,又称长内齿版。头发细密,眼睛刻画生动,“中华民国三年”六字独有隶书风味,嘉禾的雕刻效果也不错,“长内齿”大头有的朋友认为是军阀版,但本人认为应是地方版的一种。铸地可能湖南长沙。
⑻沈阳版。仅三年,沈阳造币厂 原名奉天造币厂,前身是奉天机器局。1902年后改名奉天制造银元总局。1907年与吉林银元局合并改名东三省制造银元总局。1953年7月5日改由人民银行总行印制管理局领导,更名为沈阳人民造币厂。有三角圆版,特点是修肩章,嘉禾的样式不同于厂版,嘉禾凸出,“壹圆”二字粗大,“壹”字上有△、□、M暗记。有大、中、小、浮星和浅0、长叶(剑出鞘)等多种类别,沈三新版的数量较多,其中以大星较为稀少。有O版和O版三角圆。 为了让解放区铸造的大头与前版加以区别,沈阳造币厂的技术人员首先对民国三年袁像银币原模进行修饰,使肩章和领口处经过修饰后更加清晰大方,同时让“圆”字中贝上面的笔画封口连笔为△型,即三角圆银币。1949年3月,首批三角圆银币铸造完成。1951年沈阳造币厂遵照中国人民银行指示,为稳定和发展部分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金融形势,沈阳造币厂又奉命铸造了两批袁大头银币,即为袁大头O版和O版三角圆。所谓O版就是在嘉禾花结内隐有“。”暗记,但有的O版不是三角圆。O版三角圆就是两种特征兼具。鉴定该大头必须要看“韵味”,仔细观察会发现头像的双眼皮刻画得十分清晰,眼睛中还微微透着亮光,但眉毛、胡须并不是特别精致,更多地追求神似,是明显的写意风格。而假币往往人物眉毛、胡须等刻画得比真币还要精细,却忽略了神情。 ⑼成都版。简称三角圆,成都造币厂在50年代初期,也曾为入藏部队量产大头,大量“三角圆”再经尼泊尔、印度流至国外。最大特点是嘉禾叶为空心即俗称重庆大花、四川大花或竹节花。有大花二开禾版(此版多)、大花三开禾版(此版多)、短芒版(稀少)、缺齿少叶版(稀少)四大版别。 3、私铸版(军阀版)。设计制造粗糙,成色偏低。1884年我国第一套自行设计与制造的机制银币由吉林机器局铸成(厂平壹两)。光绪十二年,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创建“广东钱局”,光绪十五年始铸机制银币,开地方机制银币之先河,此后各省纷纷效仿。
目前市场价值在120~160万左右。加铸“”两字版。此币系兰州造币厂沿用民国三年版旧模,在袁像左右民国三年袁大头背面(三角圆)加铸“”两字,其余与开口贝版相同,铸量仅数万枚。目前市场价值在260~300万左右。“T”字边、鹰洋边。此两种币均稀见,系造币总厂试铸样币。正、背图案与流通的一般“袁大头”相同,仅在边齿上有区别,为“T”字形边或鹰洋币形边。目前市场价值在320万以上。
-/gjjf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