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重大专项智能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 咨询秒回
价格:面议
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广东省重大专项智能机器人核心,关键技术
行 业:商务服务 知识产权服务
发布时间:2020-01-05
专题三:数控加工关键装备研发及应用(20190927)
项目 6:高速直驱高精度数控机床的研发及应用
研究内容:研究高速全直驱机床结构系统的创新设计及动态特性,开展正向设计和以元动作可靠性为中心的产品性能分析;高速全直驱机床系列产品设计、精密制造与装配工艺技术;机床多轴联动的动态特性研究;高精高效曲面加工技术;机床结构热变形分析与温度控制技术;机床智能化健康诊断技术。
考核指标:完成两款≥500*400mm 的机床的开发;机床的X/Y/Z 轴定位精度≤5um,重复定位精度≤2um;机床加工的非金属模具尺寸精度控制在±0. 007mm 以内,轮廓度 0.01mm 以内;用于加工非金属的机床主轴转速不低于 40000rpm;机床加工的金属模具尺寸精度可控制在±0.01mm 以内;用于加工金属的机床主轴转速不低于 18000rpm;机床 X/Y/Z 快移速度≥70m/min,加速度≥1g;制定企业标准 2 份,形成非金
属/金属模具加工行业示范效应。
支持方式与强度: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资助不超过 2000 万元。
有关说明:由企业牵头,产学研联合申报。鼓励应用近几年国家、省级科研项目成果,优先支持采用自主可控的关键零部件及材料的申报项目。
专题一:纯电动汽车(20190919)
项目 1:固态动力电池系统研发及产业化
研究内容:开发高安全、高稳定、高比能的车用全固态或半固态动力电池系统。包括:开发宽电化学窗口、高离子电导率的固态电解质材料,研究规模制备工艺;研究固态电解质与正极、负极材料的低阻抗界面构筑方法和制备技术,开发固态电池单体;开发固态电池生产关键装备及配套工艺,设计车载电池模组/PACK 及管理系统,实现装车应用。研究车用固态动力电池全寿命周期失效机制及健康管理技术,研究车用固态电池系统评测方
法,制订技术规范及评价标准。考核指标:动力电池系统通过车规级测试,系统比能量>240Wh/kg,峰值功率密度>1000W/kg,额定能量>60kWh;工作温度-20℃~80℃,室温 0.5C 能量效率不低于 90%;持续放电倍率>1C,峰值放电倍率>3C;常温循环寿命>1000 次(0.2C 倍
率充放电,100%DOD,模拟全年气温分布)。固态电解质室温下离子电导率>10-3S/cm,可应用的电压窗口>4.5V,实现规模量产。电池管理系统全寿命周期 SOC、SOH 和 SOP 估计误差≤3%。建立中试生产线,装车验证及应用不低于 50 套。申请与核心技
术相关的发明专利,形成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
支持方式与强度: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拟支持1~2 个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 4000 万元。
有关说明:参与申报单位应具备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系统生产经验。鼓励引进省外高水平创新资源,优先支持有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前景的技术。
专题 3:智能网联汽车(20190921)
项目 1:网联汽车车路协同智能管控技术开发研究内容:自主开发 5G-V2X 核心零部件,建立车路协同技术体系框架,研究网联汽车信息交互、智能管控关键技术,实现高效车路协同决策。包括:开发路侧网络单元设备(RSU)、V2X服务器及配套软件等;研究高可靠、低时延、自适应的敏捷组网技术,研究异构设备互联互通互认问题;研究复杂环境感知信息的动态识别、边缘计算加速、融合处理、检测校正技术,研究基于交通大数据的快速分析与智能决策技术。研究边缘计算消息传递机制,建立道路交通车辆运行数据库,分析车辆冲突场景与道路结构关系,研究事故预警方法;研究线路优化与安全管控策略。设计开发路网测试场,建立网联汽车安全性、可靠性评价体系;提出车路协同标准体系与建设规范,构建“车-路-网”多尺度实时监控、智能决策、协同控制的网联汽车智能管控云平台。考核指标:网联设备支持 LTE-V/5G 规范,支持 5.9G/20M频谱,并兼容其它规范;其中,路侧网络单元设备支持 Uu+PC5并发,PC5 峰值速率>15 Mbps,Uu 口峰值速率>100 Mbps,业务时延<20ms;V2X 服务器支持百万级车辆接入、千万级传感器接入,支持异构设备互联互通,数据上报>6000TPS,事件下发>3000TPS,消息发送频率>10Hz。协同控制体系满足国家、行业等相关标准;建立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场路网结构,完成 30 个车路协同功能场景的设定、测试与验证。搭建边缘计算系统验证平台,实现复杂环境感知信息边缘侧处理率达到 90%。建立网联汽车智能管控云平台,实现车辆实时监控管理、碰撞预警、盲区预警、协同联动等功能;开展应用示范,至少运营 300 辆网联车、匹配 30 个道路场景;车辆特征、车辆身份和气象环境等信息的采集周期<50ms;边缘计算响应时间<50ms;微观(车)决策响应时间<50ms,中观(道路)路侧决策响应时间<100ms,宏观(城市/区域)决策发布可达时间<5s。申请与核心技术相关的发明专利,形成国家、行业或团体标准。
支持方式与强度:采用竞争性评审、无偿资助方式,拟支持1 个项目,支持额度不超过 3500 万元。
有关说明:申报单位须联合上下游企业,联合相关园区或测试场;应用示范应在广东省内实施。鼓励应用近几年国家、省级科研项目成果,优先支持采用自主可控技术。
-/gbafg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