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北京服务认证
行 业:商务服务 咨询服务 管理咨询
发布时间:2019-11-02
目前已开展的服务认证主要包括:商品售后服务认证、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设施认证、银行营业网点服务认证、信息安全服务资质认证、物流服务认证、汽车租赁服务认证、保健服务认证、电商服务认证等。到目前为止,我国具有服务认证资质的认证机构60家,共颁发2680张服务认证证书,涉及2456家企业,其中一般性服务认证证书2583张。
《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GB/T27922-2011)标准是一个评价性质的标准,认证目的是评出优秀。认证的结果是证明企业按照标准实施了售后服务,并达到了某一个高度(星级)。它是评分制的认证,是按评价的分值来衡量服务能力的高低,达到70分(含70分)以上,达标级售后服务;达到80分(含80分)以上,三星级售后服务;达到90分(含90分)以上,四星级售后服务;达到95分(含95分)以上,五星级售后服务。
而管理体系认证是审核企业的管理方法和活动是否全部符合其标准规定(有不符合则不能通过认证),也没有分值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国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推行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
认证人员是对实施认证过程中,针对各个环节进行项目管理、任务实施及技术评价的各类人员,包括认证管理人员、认证评定人员、认证审查员、技术专家等。除了认证审查员由相关机构实施注册管理,其他人员由认证机构自行管理。
售后服务认证为企业带来了成效。通过认证,企业能够做到持续改进服务,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强化服务管理水平及服务能力,增强服务利润链持续收益。
商品售后服务认证是服务认证类别,颁发“服务认证证书”。而管理体系认证是管理体系认证类别,颁发“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还有一类认证是产品认证,是对产品的理化特性等进行认证(是否达到了某项技术指标,如电气特性、农药残留量等),如3C认证、绿色食品认证等,颁发“产品认证证书”。
三类认证是并列的、平行的、其性质不同,认证结果也不同,不能混淆。
服务认证的主要特点? 1.服务认证是一种第三方合格评定活动通常,把服务的提供方称为第一方,把服务的购买方称为第二方,与服务的供需双方无利益关系的独立机构被称为第三方。服务认证是由具有独立性和专业性的第三方机构向相关方证实某项服务产品满足规定要求,并出具证明文件的一项活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与国际电工委员会(IEC)于2012年9月15日联合发布了
我国服务业发展迅速,连续迈上新的台阶:2012年服务业的增加值超过第二产业,2015年服务业的增加值超过了50%,GDP比重超过了50%。2016年又进一步上升到51.6%。9月6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大力发展健康、教育、电商等领域服务认证,打造质量品牌。《中共 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动服务业提质增效,将质量强国战略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十三五时期,我国将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推动制造业由生产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
在服务业高速发展的同时,服务质量不高,服务管理水平低下是目前服务业存在的严重问题,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15年服务质量监测结果,汽车保险、电子商务、移动通讯、快递等顾客满意度整体偏低。健康医疗、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公用设施等领域反映较为强烈,服务质量问题已成为消费者高度关注的内容。国务院发文《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等都提出了采用服务认证手段推动行业质量水平提升。《认证认可检验检测发展“十三五”规划》,也提出加强部门协作,推动政府采信,调动企业积极性,在交通运输等11个领域加快建立认证认可体系。
从国内外的发展态势看,服务认证处于初始孕育阶段,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由于起步晚,技术规范少,加之普遍缺乏政府引导和市场采信机制,需要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相关企业、消费者等社会各界的共同主持推动,扩大社会影响。
《方案》要求,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产业政策与质量提升手段的协调互动,落实细化行动措施。做好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宣传引导工作,推广各地服务业质量提升先进经验做法。将服务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纳入地方党委政府质量提升督促检查中,确保任务落实到位。及时发掘、总结和推广典型经验,修订完善规章制度,推动建立服务业质量提升的长效工作机制。
问:《商品售后服务评价体系》(GB/T27922-2011)标准中“售后服务评价”的范围是什么?
答:
标准提出的“售后服务评价”是广义概念,“评价”是结合规划、体系、资源、特性、数量、时间和活动、过程、效果等进行的判断,所以对“售后服务”的评价必然涵盖对整体服务系统的的要求(包括售前需要准备的工作)。如商品知识和文化宣传,售前对顾客的告知和承诺,在商场、景区、机场、服务网点等建立的设施,以及组织为实现服务而进行的人员和资源配置方面。而不仅是“商品售出以后的维护服务”。-/gjdb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