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有关的内外部沟通交流的渠道,建立信息交流和沟通明确以下内容: a.信息交流的内容; b.何时进行信息交流; c.与谁进行信息交流; d.用什么方式进行交流; e.由谁来负责 f.与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协商的安排 在策划信息交流过程时,还应考虑到合规义务、确保所交流的信息与管理体系形成的信息是一致的真实的。 公司应对与管理体系有关的信息交流作出响应,适当时,保留文件化信息作为信息交流的证据。 内部沟通 a) 公司为确保在不同层次和职能之间就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过程及其有效性进行内部信息交流,适当时,包括交流管理体系的变更。 b) 确保其信息交流过程能够促使在其控制作的人员对持续改进做出贡献。 c) 公司拟于内部沟通活动采用的形式和工具包括: 1) 综合管理例会、协调会、品质例会等会议、讨论、培训; 2) 电话和内部虚拟网; 3) 布告栏、板报、报纸; 4)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等 d) 各部门负责实施内部沟通,确保接口信息传递的正确性。 外部沟通 公司建立以下外部沟通渠道,就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的相关信息进行外部信息交流: a) 通过网站对外发布相关信息、收集反馈意见,网站公布的内容需经过管理者代表审批; b) 通过公文或函件或电子文档等方式与**机构、认证机构等外部机构进行沟通; c) 通过发布公告、张贴宣传标语等方式实现与社会公众的沟通; d) 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产品订货会或其它对外会议实现与相关方的临时性沟通。
a) 识别与所认定的重要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有关的运行和活动,对这些活动进行策划。在此基础上,分类建立并保持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运行控制程序,使与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有关的活动、产品、服务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其在规定的条件下运行,使其不至偏离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并确保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和指标的实现。 b) 在运行控制程序中应规定相应的运行准则或标准。 c) 逐步加大对相关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的影响力度。对本公司所使用的项目或服务中有关管理制度、相关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源和要求通知给供方和承包方。运行控制及相关要求可以签订合同或协议等形式及时通报给相关方,并在运行过程中对相关方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行为进行监督检查。 d) 重要环境岗位、特殊工种和风险控制管理人员应接受相应的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培训,熟知其职责和工作方法,应符合上岗条件,并严格执行各类运行控制程序、管理办法和作业指导文件的规定。
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的监测和测量 通过《环境安全绩效测量和监视控制程序》的相关规定对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活动及其关键特性进行监测和测量,通过监测和测量结果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目标、指标、有关法律、法规、标准的符合性程度进行评价。 a) 公司各相关部门负责实施本单位职责范围内的监控、监测和监督活动; b) 监测指对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影响或具有影响的活动的易于量化的关键特性进行测量的过程; c) 行政部应与定期组织并联系资质单位对职业场所职业健康危害因素开展检测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