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mlogo.png)
价格:面议
0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随着润滑油知识的普及,消费者对粘度、闪点、倾点、粘度指数四大指标,有了初步的认识,成为判断润滑油好坏的指标之一。往更深层次上考虑,我们不得不需要了解“低温动力粘度”和“高温高剪”,来综合判断油品的质量层次。低温动力粘度,润滑油的低温动力粘度是用冷启动模拟实验来确定,CCS模拟了发动机气缸套——活塞部分冷启动的工况,与发动机的冷启动有良好的相关性,因而低温动力粘度可作为预示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能否顺利启动的粘度指标。低温动力粘度是多级油在低温、高剪切速率条件下所测得的内摩擦力大小的量度。在同一种低温条件下,测出的该粘度值越小,说明机油的冷启动性能越好。低温动力粘度可作为预示发动机在低温条件下能否顺利启动的粘度指标。影响润滑油低温性能的主要因素基础油,是内燃机油的基本组成,能占70%-90%,故能直接影响到成品油的性能和质量。在大跨度粘度等级油如10w-30、10w-40及5W-30中,基础油的选择尤为重要,否则不能保证成品油的粘温性能及低温流动性要求。合成油的低温动力粘度最小,加基础油的低温性能较深度脱蜡的低凝油也改善许多。普通高粘度指数基础油低温粘度最大。基础油主要组分确定后,重点考察重质基础油对油品低温动力粘度的影响。在调制多级油时,为调整基础油粘度,通常以轻组分基础油为主要组分,再加入少量重质基础油,如150BS。这样在满足油品高、低温性能要求的同时,可以减少粘度指数改进剂的用量,也可改善基础油的综合性能,提高抗氧化性、抗磨性等。但这些重组分对油品的低温性能影响很大,选择控制其加剂量十分重要。。2结果与讨论1基础油基本性能分析试验用基础油基本性能分析数据见表2表2基础油基本分析数据编号基础油牌号1饱和烃,%芳烃,%分类分析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对于不同加工工艺条件下生产的相同粘度牌号的基础油,在族组成、氮含量以及粘温性方面差异很大。同为I类的溶剂精制基础油,由于不同的生产厂家采用不同的精制工艺,也使得其生产的基础油在性能和组成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但同为类的加基础油,不同厂家生产的基础油,其性能和组成的差异就很小。总体上来说,从传统工艺生产的I类溶剂精制油,到采用加工艺生产的、11类加油,再到采用化学方法合成的W类合成油PA的技术发展,反映了润滑油基础油的发展趋势,即提高基础油中饱和烃含量、降低芳烃及、氮含量、改善粘温性能是润滑油基础油升级换代的主攻方向。22烃类组成分析表3、表4为试验用基础油的烃类组成分析数据。分析表3表4的数据可以看出:溶剂精制基础油中饱和烃主要以环烷烃的形式存在,链烷烃的含量均较低。加基础油中饱和烃中的链烷烃和总环烷烃含量基本接近。只有5号的总环烷烃含量较高,而链烷烃的含量则较低。在环烷烃构成方面,大多数基础油中的环烷烃主要以四环以下为主,而1号溶剂精制油和6号HVH150加处理油的环烷烃分布较宽,除了以四环以下的环烷烃为主外,还含有少量的五环环烷烃和六环环烷烃,而且1号溶剂精制油五环环烷烃和六环环烷烃的含量远高于6号HVH150加处理油。在芳烃构成方面,溶剂精制基础油主要以单环芳烃为主,同时含有少量的双环芳烃以及微量的稠环芳烃和含化合物,但3号溶剂精制基础油的芳烃含量远低于1号和2号的溶剂精制基础油,尤其是单环芳烃和双环芳烃。加基础油的芳烃含量极低,以至于质谱分析方法无法分辨出其详细组成。 郑州冷却液-杨树林润滑油-润滑油由河南杨树林润滑油有限公司()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