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mlogo.png)
价格:面议
0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2016年很快就过去,时间如白马过隙。茶业行业遭受市场经济无情的冲击,茶业行业很多事情让人驻脚观望。广东芳村茶叶批发市场曾经占地面积103,052m2,拥有商户1,500家,专营茶叶商铺600余间,汇集了福建、潮阳、浙江、广州、香港、台湾等地区的数百家茶商,年交易额13亿全国最大的茶叶专业批发市场和集散地,市场辐射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到2014年茶业商户因租金问题集体罢市。今天方村茶叶批发市场门可罗雀,芳村变“荒村“。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6年郑州唐人街茶城和汉口一品天下茶市商户们罢市,要求业主降低租金共渡难关,让人感到悲感万分。曾经有媒体报道称2016年下半年星巴克旗下的Teavana茶馆将在中国开设第一家门店的消息,让平静的水面荡起一圈涟漪,引起行业内的小躁动,但到如今也没动静。很多事情加在一起显得2016年茶行业的冬天异常寒冷,让人不由陷入苦苦深思,2017年,中国茶业究竟路在何方? 中国茶叶学会发布2015年度中国全年茶叶总产量达到227.8万吨,其中名优茶99.3万吨,大宗茶128.5万吨。其中绿茶、乌龙茶占比下降,红茶、黑茶、白茶、黄茶有所上升。饶是如此,绿茶产量仍然高达140万吨,乌龙茶25万吨;引人关注的是红茶产量达25.3万吨,如果含普洱在内,黑茶产量达到27.7万吨,一举跃升为第二大茶类;白茶产量达到2万吨,黄茶0.3万吨。产量过半的大宗茶产值481.2亿元,产量不足半数的名优茶产值达1038亿元。但年底数据显示出现库存60万吨,近三分之一的茶没有销售出去。 一、适度回归原点,能量得到释放 曾经辉煌一时的普洱茶泡沫爆了,茶市迎来了理性回归,茶叶产品也终于适度的回归了它的恰当的属性,茶毕竟是百姓大众的生活资料而已 。 任何市场都有投机者,中国的茶市场怎么能例外呢?从铁观音到大红袍、从红茶到黑茶,一番番下来,操纵市场的投机者赚的是沟满壕平,于是乐此不疲。跟的快的也尝到了甜头,于是为虎作伥。把茶玩成了期货,玩成了股票,也算是中国特色的创造吧! 然后,一班茶客和接盘者则吐血的吐血、割肉的割肉。一轮接一轮中他们也逐渐的清醒,白茶为什么没炒起来呢?是淹没在普洱的惊涛骇浪之中,还是茶市中多了些理性的思考呢?抑或是兼而有之 。 市场经济自有它进化和自我纠编的功能,那些少数人(企业)的投机和不道德(损人利己)的方法和模式,终将为市场、行业所不耻和摒弃。中国茶市场千百年来的发展,说明了一次次理性回归的历史必然。天竞认为有使命、责任感的茶企的努力和茶文化的大众觉醒,才是茶产业的中坚力量,那些投机者终究只是昙花一现。一花独放终究不是春天,百花齐放,才是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这次茶产业的大幅回归,将是茶行业、茶企业大大的利好,它们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它们被压抑的能量将得到一定的释放。那么,如何抓住这利好的机会呢?怎样才能利用好这个机会呢? 二、思维内外兼顾,齿轮开始转动分天下 虽然茶市场被几轮投机者的爆炒透支了价值也压榨了行业的整体发展机会,但爆炒者之所以能兴风作浪,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茶行业整体发展和太多茶企的发展仍在一个较低级的阶段,成熟的行业是没机会爆炒的。 我们不恭维行业中的爆炒者,因为太多炒作者最终都是行业资源价值的破坏者。但是一个事实也必须了解,炒作者往往也不简单。没有大资本能炒吗?天竞认为不懂运营与营销、不懂企业与市场的复杂关系、不懂产业链的资源优化配置、没有专业的团队和战略合作伙伴……也是无法完成这样大、延续多年的项目运作的。所以,操作这样方法的始作佣者往往是陆外的公司和团队。他们瞄准了市场的巨大需求和幼稚的消费心理;他们知道大多国内茶企管理水平的低下和团队能力的系统化缺失;他们的战略清晰、资源整合能力强、产业链布局恰当、团队配合执行到位、传播与公关运用娴熟……这套战略指引的系统化运作管理,至今,仍是多数国内茶企难以涉及的。机会来了,你没有能力抓住,抓住了又没有能力有所作为,是许多茶企“望洋兴叹”的原因。所以,“企业在市场的作为,是企业综合管理能力的体现” 。 茶市场的回归,是炒作品牌、品类的水分挤出和市场份额的缩水,它让出来的市场份额空间,将被综合能力较优的茶企分割。“机会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我们的茶企准备好了吗?天竞的研究显示,大多企业的准备是不够的。即使很多具备一定资源和资本的茶企,距离现代企业的运营管理、距离现代的市场营销、距离现代的产业链优化、……仍然有较大、甚至巨大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在几次茶市场风起云涌的大潮中,仍有一些规模、有资源的茶企仍然既没赚到什么钱,也没有什么实际的发展的原因。 当前中国茶企的核心战略仍然是企业的转型升级———中心点仍旧是企业管理的提升和现代运营团队的再造。团队是人的层面的事———所有的事都需靠人去做、去执行落实。管理是公司运营层面的事———协调和控制团队利用公司资源完成公司战略与战术的实践与实现 。团队和管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立和完善的,寻求社会上各种专业公司的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在某些阶段的某些项目,与一些专业公司的合作,可能性价比更高。这里需要提示的是:就是一些大公司、巨无霸公司,也长期的会与专业公司合作,这是茶企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 茶企要适应新常态的发展,必须更新现念,端正对新时期市场环境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这是非常重要的。当前的国内茶市场,整体上也是产供大于需求的买方市场。谁有更强大内外协调管理能力,谁掌握现代市场科学的营销理论与实践,谁才有可能从市场“切一块蛋糕”。没有以上两种能力的企业,可能还会与机会失之交臂,甚至生存危机。 三、市场重新开始,勇者三分天下 茶企在具备了一定的资源(产业链中的某此环节:原料、加工、渠道、客户、品牌、订单、第三方战略合体伙伴;模式、管理、团队、资本、流程,等等)后,方可有效能的支撑市场营销的展开,那么,如何切入市场?如何切下蛋糕?如何铸就企业能够亮出的那把所向披靡的剑呢?在企业构筑了基本的战略后,如何以战术的执行实施上开始行动呢?关键战术是新、奇、特。 新,中国茶叶的品种据说有200余种,其中不乏奇珍异宝,比如近年才名声鹊起的猴魁、雾里青,人们刚刚了解的白茶等等。通过传统的和创新的加工手段以及品种改良,创制出更适合今天的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茶品,企业就能搏出一片天地。又如原来是湖南安化茯砖茶的发花技术,扩大到了普洱、六堡、青砖、藏茶等黑茶类;现在更是扩展到了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