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1起
0
联系人:
电话:
地址:
大数据,现在越来越成为一个很时髦的词汇。有人把大数据形容为未来世界的石油,有人宣称掌握大数据的人可以像上帝一样俯瞰整个世界。在“大数据时代”,你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呢? 据权威预测,未来每隔18个月,整个世界的数据总量就会翻倍。IBM的研究称,整个人类文明所获得的全部数据中,有90%是过去两年内产生的。除了它第一次被使用时提供的价值以外,那些积累下来的数据海洋并不是无用的废物,它还有着无穷无尽的“剩余价值”,关于这一点,人们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认识。事实上,大数据已经开始并将继续影响我们的生活,下面我们不妨试举几例。 精准广告投放已很普遍 很多女性可能有这样的经历,使用某浏览器在淘宝、京东等购物网站上购买过一本关于怀孕的书籍后,在之后十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你的浏览器两侧的广告栏里不断出现怀孕所需要的东西,如营养食品、对胎儿无影响的孕妇用药、胎心监测仪、体温计、血压计等产品广告,登录原来的购物网站,也会在首页向你推荐这类产品。而且,在十个月之后,你会发现,以上这些广告开始变成婴儿用品了。 这实际上就是大数据应用的一个简单案例。你的浏览经历已经被浏览器和电商所记录,通过对用户浏览记录进行大数据分析,就可以推测出你目前是一种什么状态,今后又将经历哪些状态,于是,专为你定制的广告就在你需要的时候出现在你的眼前。大数据最本质的应用就在于预测,即从海量数据中分析出一定的特征,进而预测未来可能会发生什么。 通过大数据,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关联。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你多方面的需求,并不仅仅是诸如怀孕书籍和尿不湿之间的简单关联了。在数据足够“大”的情况下,你生活中几乎所有的需求都可能会被预测出来。例如,从数据分析出你可能会约会,于是会向你推荐衣服;从数据推测出你会出去旅游,于是向你推荐相关装备及旅行方式等。 医疗卫生体系会更加精密 通过分析大量用户的搜索记录,比如“咳嗽”、“发烧”等特定词条,谷歌公司能准确预测美国冬季流感传播趋势。和官方机构相比,谷歌能提前一两周预测流感爆发,预测结果与官方数据的相关性高达97%。 在日本也有相似的应用,日本国内有一个网站,你只要打开这个网站用自己的社交网站账号登录,就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数万条社交网站记录找出可能感冒的人,并通过过去的感冒情况和今日的感冒情况进行分析,另外该程序还会结合气温和湿度的变化来预测将来感冒的流行情况,并制作一个“易感冒日历”。目前,此类服务正在日本陆续展开。 对个体而言,大数据可以为个人提供个性化的医疗服务。过去我们去看病,医生只能对我们的当下身体情况做出判断,而在大数据的帮助下,将来的诊疗可以对一个患者的累计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遗传变异、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和对特殊药物的反应等关系,实现个性化的医疗。 个性化教育可能真正实现 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分数就是一切,一个班上几十个人,使用同样的教材,同一个老师上课,课后布置同样的作业。然而,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在这个模式下,不可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大数据因其数据来源的广度,有能力去关注每一个个体学生的微观表现—他在什么时候开始看书,在什么样的讲课方式下效果最好,在什么时候学习什么科目效果最好,在不同类型的题目上停留多久等等。这些数据对其他个体都没有意义,是高度个性化表现特征的体现。同时,这些数据的产生完全是过程性的:课堂的过程,作业的过程,师生或同学的互动过程……而最有价值的是,这些数据完全是在学生不自知的情况下被观察、收集的,只需要一定的观测技术与设备的辅助,而不影响学生任何的日常学习与生活,因此它的采集也非常的自然、真实。 在大数据的支持下,教育将根据每一个人的特点,解放每一个人本来就有的学习能力和天分。 看了前面这些,读者可能要担心了,大数据包含有包罗万象的数据,其中不少数据涉及个人的职位、年龄、身体状况、消费水平、旅行习惯等隐私,那么,在大数据时代,个人隐私能够得到保护吗?答案是,只要国家相关部门实时推进隐私保护,企业主动落实隐私保护责任,大数据产业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并不会对民众隐私产生威胁。 在大数据产业中,有两个基本的作法:符号化和用户特征。符号化是指识别用户的时候,识别的仅仅是一个“符号”,这个符号与真实信息并不相关,系统通过一定的算法能够知道多次登录的是同一个用户,但并没有办法反推出这个人是谁,因此,电话、住址等信息都没法与本人关联起来。用户特征意味着在大数据时代企业感兴趣的往往是这个用户的特征,而不是家庭地址、电话号码等真正敏感的信息。 当然,这些原则性问题有赖于政府推动、企业自律。但我们相信,为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相关部门,相关企业一定会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电话:020-37781799邮箱: 微信公众号:touchtech88 官网:/ 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华夏路49号津滨腾越大厦北塔808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