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创软件测评 软件测试单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
价格:5000.00起
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标准
行 业:咨询
发布时间:2024-10-11
在信息时代,个人获得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和生活空间,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安全威胁。信息安全的威胁可能来自内部的破坏、外部的攻击、内外勾结的破坏以及信息系统自身的意外事故等。因此,按照风险管理的思想,对可能的威胁和需要保护的信息资源进行风险分析,以便采取安全措施,妥善应对可能发生的安全风险。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根据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要求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存储、处理和传输的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公正的综合评价。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是针对组织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对信息系统中的安全风险识别、信息收集、评估和报告等。
风险评估的实施过程如下。
1.评估前准备。在风险评估实施前,需要对以下工作进行确定:确定风险评估的目标、确定风险评估的范围、组建风险评估团队、进行系统调研、确定评估依据和方法、制定评估计划和评估方案、获得高管理者对工作的支持。
2.资产识别。资产识别过程分为资产分类和资产评价两个阶段。资产分类是将单位的信息资产分为实物资产、软件资产、数据资产、人员资产、服务资产和无形资产六类资产进行识别;资产评价是对资产的三个安全属性保密性、可用性及完整性分别等级评价及赋值,经综合评定后,得出资产的价值。
3.威胁识别。威胁识别主要工作是评估者需要从每项识别出的资产出发,找到可能遭受的威胁。识别威胁之后,还需要确定威胁发生的可能性。
4.脆弱性识别。评估者需要从每项识别出的资产和对应的威胁出发,找到可能被利用的脆弱性。识别脆弱性之后,还需要确定弱点可被利用的严重性。
5.已有安全措施确认。在识别脆弱性的同时,评估人员将对已采取的安全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确认,评估其是否真正地降低了系统的脆弱性,抵御了威胁。
6.风险分析。风险评估中完成资产赋值、威胁评估、脆弱性评估后,在考虑已有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利用恰当的方法与工具确定威胁利用资产脆弱性发生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并结合资产的安全属性受到破坏后的影响得出信息资产的风险。
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需要利用多种技术和方法来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以及一些可能会使用的实施方法和技术:
渗透测试:模拟攻击企业网络来测试其弱点和漏洞。
漏洞扫描:使用软件工具扫描企业网络,查找已知的漏洞并提供解决方案。
审计日志:监视企业网络上所有数据流和事件,并记录在审计日志中,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调查。
攻击表演:模拟攻击场景,比如邮件,测试用户对威胁的反应和安全意识。
威胁情报:收集有关已知或潜在威胁的信息,并将其用于识别和缓解新的攻击。
网络技术扫描:通过网络工具对目标网络的安全性进行扫描,找出可能存在的漏洞和弱点。
黑盒和白盒测试:测试网络应用程序和系统的弱点和以外流量,判断其是否存在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
安全架构设计:为目标网络和信息系统设计安全防御架构,保障其安全和稳定性。
安全咨询和评估:为用户提供安全咨询和评估服务,及时发现安全风险并给出相应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安全培训和演练:为用户提供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组织员工对安全问题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概念涉及资产、威胁、脆弱性和风险4个主要因素。
根据GB/T 20984-2022《信息安全技术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风险评估基本要素包括资产、威胁、脆弱性和安全措施并基于以上要素开展风险评估。
1.资产识别
资产识别是风险评估的核心环节。资产按照层次可划分为业务资产、系统资产、系统组件和单元资产。因此资产识别应从三个层次进行识别。
2.威胁识别
威胁识别的内容包括威胁的来源、主体、种类、动机、时机和频率
3.脆弱性识别
如果脆弱性没有对应的威胁,则无需实施控制措施,但应注意并监视他们是否发生变化。相反,如果威胁没有对应的脆弱性,也导致风险。应注意,控制措施的不合理实施、控制措施故障或控制措
施的误用本身也是脆弱性。控制措施因其运行的环境,可能有效或无效。脆弱性可从技术和管理两个方面进行审视。技术脆弱性涉及 IT 环境的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等各个层面的安全问题或隐患。管理脆弱性又可分为技术管理脆弱性和组织管理脆弱性两方面,前者与具体技术活动相关,后者与管理环境相关。
4.风险分析
组织应在风险识别基础上开展风险分析,风险分析应:根据威胁的能力和频率,以及脆弱性被利用难易程度,计算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a)根据安全事件造成的影响程度和资产价值,计算安全事件发生后对评估对象造成的损失;根据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安全事件发生后造成的损失,计算系统资产面临的风险值:d根据业务所涵盖的系统资产风险值综合计算得出业务风险值。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方法与流程
1. 建立评估目标和范围:在进行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前,先需要明确评估的目标和范围。评估目标通常包括保护的信息资源、评估的时间节点和评估的依据等。评估范围则应涵盖企业信息系统的各个方面,例如网络设备、服务器、存储设备、应用系统等。
2. 收集信息:通过途径收集与评估相关的信息,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信息系统架构等。同时,还需要收集对信息系统进行评估所需的技术文档、安全策略和操作规程等。
3. 风险识别与分析:根据收集到的信息,使用专业的风险识别工具和方法,对信息系统中存在的各类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风险识别与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那些可能导致信息资产暴露、损失或破坏的安全威胁和脆弱点。
4.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的可能性、威胁程度和潜在影响,对每一项风险进行评估和定级。评估的结果往往以数字或字母等形式表示,如使用CVSS(Common Vulnerability Scoring System)对漏洞进行评估时,可以通过基于分数的评级标准确定风险等级。
5. 制定对策: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安全对策和建议。对于高风险的安全事件,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修补或升级;对于低风险的安全事件,可以采用其他方法进行风险控制。
6. 风险管理和监控:风险评估并不是一次性的工作,企业应定期进行风险管理和监控,以适应不断变化的信息安全环境。同时,还应建立有效的风险沟通机制,确保风险信息能够及时传递给相关的决策者和管理人员。
腾创实验室(广州)有限公司拥有丰富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实战经验,可以帮助企业在信息安全运营过程中,实现合法合规的同时,又能制定相应的控制目标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措施,协助企业持续改进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有效实现组织整体经营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