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大气污染监测设备定做
行 业:环保 环境监测仪器 大气监测设备
发布时间:2023-11-28
但是国控站点的是数量毕竟需要一定的成本支撑,无法大面积铺设,覆盖面积密度依然很低。对工业城市的某些污染气体仍然存在监测不足的状况。尤其对污染源的判断精度、预测能力、追逐报警能力还是相对比较薄弱。常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可分为4类:污染点、空气质量评价点、空气质量对照点和空气质量背景点。4类监测点中,空气质量评价点受关注,它用于评价城市不同功能区的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反映半径500米至4公里范围内的整体空气质量水平。截止2015年底,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共3360个,其中“国控点”1400个左右。无法做到网格化、精细化监测。我们对中国采招网 2017 年公布 的空气监测站招标文件部分统计显示,大部分的空气监测站预算在 120~160 万之间。同时参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采购数据,平均一套自动环境空气自动监测设备约为 120~150 万。即使能够实现网格化布局,也需要庞大的预算支撑。
可监测Pm2.5、Pm10、SO2、NO2、NO、O3、CO、H2S、VOC、噪声等环境要素,还可集成监测大气温湿度、风向风速、气压、雨量、光照、紫外等气象要素。
一、空气质量在线监测站点部署
前端在线监测设备的部署按照网格化的内涵,将园区按其行政区域划分为5个网格,在每个网格内部布置1套空气质量在线监测仪器或设备,在此基础上,结合园区产生污染物的工厂企业、建筑工地、机动车尾气等不同类型污染源,采取“有的放矢”的方法,针对这些不同类型的监测对象,科学、合理的设置部署点位,分别部署相对应的监测设备,同时,为了弄清园区的污染源成因,监测周边区县的输入型污染物,采用在园区边界布置数个监测站点的策略,结合气象条件综合判断污染源是否来自于外部。
(一)、空气站精细网格布设方案
(1)行政区划网格监测:1个管委会、1个镇、3个办事处布设 5 个国标法小型空气站,监测PM2.5、PM10、SO2、NO2、CO、O3及气象参数,用以对街镇空气质量的排名、考评,同时每日、旬、月发布各个区域空气质量排名(并以短信方式发送给相关负责人),对空气质量排名落后的网格环保负责人进行约谈或问责,敦促其落实好属地责任。
(2)敏感区域监测:为进行污染物溯源分析,拟在区边界及区内布设16个非国标法小型空气站。
(二)、扬尘在线监测系统布设方案
在园区每个工地的区域内或出布设一套β射线颗粒物在线监测仪(国标法),在工地边界的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四个角分别部署一套扬尘在线监测设备(污染源分析和预警),目前园区有5个建筑,共计25套,包括5套β射线在线监测仪,20套扬尘在线监测系统。(三)、挥发性**物(VOCs)监测系统布设方案
在园区7个加油站下风向布设边界VOC监测设备(PID)各1套,共计7套,对VOC总量进行监测。
(四)、机动车尾气监测系统布设方案
针对园区东西方向“大庆西道”和南北方向“建设北路”两条进入园区的主干道的出布设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设备各1套,共计4套,实时监测道路上机动车尾气中CO、CO2、HC、NO、OP以及SF的含量;
(五)、餐饮油烟监测系统布设方案
针对园区20家重点餐饮企业的油烟排放口布设油烟自动在线监测设备各1套,共计20套,对油烟颗粒物等涉及国家考核的指标进行监测。
系统功能
通过智慧环保网格化监测与决策支持系统,可以实现测量,精准预测,精密溯源、精妙控制。包括:
●科学布点,全面监测:结合经济、人口、交通、工业等行业发展情况,智能化、科学合理地规划新建空气质量监测站。布点方案节省项目投资,避免过度布点资源浪费,又可实现科学精准数据采集;
●数据互联共享:系统可同时向区、市、省、国家环保业务部门和多级、多个环境中心转发原始数据,提供与其他部门、市、省、环境质量监测系统、环境质量联网系统等各类监测系统标准接口,实现不同监测系统之间数据交换、互联共享。
●污染源分析、溯源:采用大数据技术,利用的空气质量模型系统,动态的分析污染的形成、传输、扩散的情况,定量分析污染的成因和变化,并对污染源进行追溯;
●预警预报:遇到设备异常或当前监测**标,自动向相关联系人发送报警信息,给出具体的**标数值、**标时间、**标排放量、**标排放介质量,为强化工作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利用的数值预报和统计预报模型,按照空气质量变化的规律和趋势,科学合理的分析和预测推演未来10天的空气质量变化,判断环境空气污染造成的影响氛围;
●污染评价与质量日报:依据数据有效性规定、AQI评价技术规范、数据倒挂修约规定等进行数据审核、审核处理,做出各子站的空气质量数据评价,利用监测结果向公众发布环境空气质量日报、预报和定期的质量报告,加强公众的监督作用。
决策支持:采用大数据技术,科学确定不同类型污染源的年、季、月污染物对污染程度的贡献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段、不同气象条件下采取的减排调控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定量分析评估,并行业、企业根据评估结果和既定的减排目标,以小的减排代价达到优的治污效果,提高减排调控措施的可持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