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增强硅酸盐风管防火检测机构 建筑工程质量
价格:面议
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1000 个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纤维增强硅酸盐风管防火检测机构
行 业:咨询
发布时间:2023-03-25
《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在相关条文说明中明确了其耐火极限的判定必须按照《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T17428-2009)的测试方法进行,在消防验收时主要核查其使用的风管是否取得合资格的检验机构出具的关于该风管耐火极限性能的型式检验报告及做一致性判定
由于铁皮风管无法满足耐火极限要求(至少不满足耐火隔热性要求),且没有正式的0.5h或1.0h的检验报告。因此,为了满足风管的耐火极限要求,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目前,根据实际项目,常见的做法主要有铁皮风管+岩棉+防火板
做法要求:在原金属风管外表面填充50mm岩棉,并采用8mm或者9mm防火板覆面。包覆后原金属风管耐火完整性与耐火隔热性提升至3小时,可保证排烟系统在火灾中正常运行。
注:风管无论采取何种耐火措施,都应有防火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出具的耐火极限检测报告,且现场实际做法应与报告中描述的一致。
现状分析
传统的铁皮风管或无机复合风管不具备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在排烟时风管内高温烟气本身产生高温,在自身防火分区或防烟分区内起到传递高温热量乃至引燃附近或承受外部火自身结构出现塌陷造成截面积大大减少,存在无法有效将烟气排除的缺陷。
GB 51251-2017规定,排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需要在280℃的情况下连续30min保持其完整性,排烟防火阀是280℃动作关闭,此时排烟系统不需要再工作,而风管耐火极限的检测规范GBT 17428-2009 现场测试中起始燃烧温度是450℃,850℃为完成温度,似乎存在矛盾。(对防排烟风管的耐火极限的相关规定,先是要求风管能承受外部火的炙烤(可能远大于280℃),这与建筑构件、吊顶或挡烟垂壁所要求的耐火极限要求一致(挡烟垂壁是30min承受620±20℃的耐火极限))。
排烟管道的设置和耐火极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烟管道及其连接部件应能在280℃时连续30min保证其结构完整性。
2 竖向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立的管道井内,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
3 水平设置的排烟管道应设置在吊顶内,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50h;当确有困难时,可直接设置在室内,但管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
4 设置在走道部位吊顶内的排烟管道,以及穿越防火分区的排烟管道,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1.00h,但设备用房和汽车库的排烟管道耐火极限可不低于0.50h
传统的铁皮风管或无机复合风管不具备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在排烟时风管内高温烟气本身产生高温,在自身防火分区或防烟分区内起到传递高温热量乃至引燃附近或承受外部火自身结构出现塌陷造成截面积大大减少,存在无法有效将烟气排除的缺陷。基于此考虑,防排烟风管应具有耐火极限,几种规范规定了防排烟风管的耐火极限要求: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18年版)
偏重于对穿越防火墙、防火隔墙、防火分区等2m范围内风管耐火极限的规定;GB51251-2017《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
着重于不同类型(排烟、送风、补风)、不同使用场合(地下、地上、吊顶、管井)风管等的规定;不同建筑类型规范则偏重于穿越不同重要房间的风管的耐火极限的规定。
对防排烟风管提出的耐火极限要求,无疑是标志着将风管与具有蓄烟功能的内外墙、楼板、结构梁、内外玻璃、吊顶、挡烟垂壁(防烟风管、补风管、排烟风管承受800-1000℃的外部火)及具有排烟功能的排烟风机、排烟防火阀、排烟风口、排烟窗、固定窗、可溶性采光带(特指排烟风管280℃左右的内部火)地位等同,使其具备耐火极限的要求
为了有效降低火灾所带来的烟气危害,必须要做到以下两点:
1. 先保证防、排烟系统持续有效的工作时间(至少大于人员疏散的时间)。
2. 保证风管具有一定耐火极限是排烟系统持续工作的必要基础。因此我们在2017-11-20新发布的《建筑防烟排烟系统技术标准》GB51251-2017中对耐火极限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3.对于送风管道、排烟管道的耐火极限的判定应按照现行标准《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T17428的测试方法,当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同时达到时,方能视作符合要求。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4.为避免火灾中火和烟气通过排烟管道蔓延规定本条。对于管道的耐火极限的判定必须按照现行标准《通风管道耐火试验方法》GB/T17428的测试方法,当耐火完整性和隔热性同时达到时,方能视作符合要求。
把握委托、核查、抽样、试验、报告和评估六个操作节点 委托应更新,应改有的委托方式,委托过程应有第三方监督;核查应严格,应核查施工现场建材产品信息,保证检测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抽样应科学,应制定切实可行的抽样方案,推行检测机构现场抽样和取样,保证试件能代表母体的质量状况;试验应规范,应按检测运行法则操作,确保检测过程和检测结论客观、准确;报告应有效,检测信息应即时传输,不合格检测信息应及时上报;评估应专业,对检测工作的开展应进行绩效评估,不断规范和完善各个节点的操作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