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GRS认证资料-**回收标准认证-资料协助 一站服务
价格:36000.00起
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阳江GRS认证资料
行 业:商务服务 认证服务
发布时间:2023-03-20
公司充分利用相关途径获取与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标准和其它要求的信息,并确认其符合性,跟踪其变化,及时更新。其职责:
a)综合部建立、保持并实施《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控制程序》,并确认其符合性,跟踪其变化,及时更新。
B)公司各部门和综合部负责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要求的收集。
C) 综合部确认其适用性和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发布年度公司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法律、法规文件总目录。
1.0 目的
加强对废弃物、化学品及三废(废水、废气、噪音)的管理及控制,保护社会环境,达到国家法
律法规的要求。
0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废弃物、化学品及三废的管理。
0 3.0 定义
无
0 4.0 权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环境保护的组织工作。
4.2 各部门、各单位负责参与本公司环境保护的具体实施工作。
0 5.0 作业内容
5.1 废弃物的管理
5.1.1 公司废弃物分为三类,可回收废弃物、不可回收废弃物与危险废弃物。
5.1.2 不可回收废弃物由产生部门人员负责分类存放在的垃圾桶内后,定期倒到公司垃圾储存区,由环卫人员进行处理。储藏桶外应有标识和警示标志。
5.1.3 可回收废弃物
可回收废弃物由有需求单位回收,对涉及到的回收单位,由管理者代表核查其。
5.1.4 危险废弃物
危险废弃物由各产生部门人员负责分类并集中到存放地点,委托由环保主管核准的有的危废处理单位进行处理。存放有害废弃物的储藏桶应有桶盖、桶盖箍以及桶塞。确保桶盖、桶盖箍以及桶塞可防止储存桶翻倒时废弃物外泄,并可防止雨水。
5.1.5 废弃物管理具体见《废弃物管理办法》
5.2 化学品的管理
5.2.1 化学物品使用前必须密封,不得敞开。
5.2.2 易燃化学物品存放区须配备灭火器材。其周围 2M 内不准放有易然品和杂物。
5.2.3 化学物品必须存放于区域,各化学物品应有相对应的 MSDS。
5.2.4 化学品应有专人管理,并经常检查化学物品的储存管理和安全状况,避免发生泄漏,对环境产生影响。
5.2.5 化学物品的空容器由各部门用完后送至化学品容器放置区, 交供应商回收或按 4.1.4进行管理。
1 .目的:
为使本公司员工安全操作机器设备,通过对机器的定期、日常保养以增加机器设备使用寿命,降低企业生产成本,特制定本程序。
2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某某公司所有正使用、预计使用、将来使用之机器设备。
3 3 .定义:
3.1 定期保养:对于某些机器设备在使用一定时限磨损后,需对其进行保养,以增加机器使用寿命.
3.2 日常保养:为使机器设备能在其长时限内使用,对机器设备进行日常点检.
3.3 保养计划:为使各相关人员自觉进行机器维护保养工作,于保养工作进行前制定的方案,其包括:保养时间、保养人、责任人等,计划包括年度保养计划、定期保养计划、日常保养计划。一般将其归为一份文件(年度保养计划)。
4 4 .职责范围:
4.1 行政部负责机器设备保养计划的制定,及对机器进行定期保养,维修保养。
4.2 各使用部门负责机器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和机器设备试用报告的填写。
5 5 .内容:
5.1 机器设备的申购
新机器由需要部门依据其生产需要,经总经理签批后,向采购部申请。
5.2 机器设备的试用
对于购入的机器设备,由生产车间对其试用,幷填写《机器设备试用报告》。
5.1 保养计划制定
每年年底,由行政部主管制定机器设备年度保养计划,明确规定机器设备的种类,设备编号,存放地点,保养时间段,保养责任人等 。
5.4 保养档案:
行政部对本公司所**器设备造册入档,档案内容为:机器设备名称、购入日期、机器设备编号、存放位置、定期保养情况、维修保养情况、现在状态
5.5 机器设备定期保养
按照各机器的使用特点,由行政部制定机器设备定期保养的频率、定期的保养人及保养负责人。
幷明确规定机器设备定期保养方法、保养方式。
5.6 机器设备日常保养
5.6.1 机器设备自购入厂验收合格后,由各使用部门进行日常保养,保养内容具体见《机器设备保养作业书》,行政部负责对各车间人员进行机器设备保养知识培训,培训内容为保养方法、
保养方式、保养作用等。幷督促各部门使用保等记录。
5.6.2 各车间使用人员负责对机器设备进行日常保养,保养如:清除灰尘、上油等.幷由组长监督执行,且保养人员需做好日常保养记录,车间组长审核确认.
5.7 机器设备维修保养:
5.7.1 如遇机器设备使用不畅,需维修时,由相关部门填写《机器设备维修申请单》,由行政部指派人员进行,一般人员没有行政部特别指示,不能私自进行维修,以免造身伤害,或对机器设备构成损害。
5.7.2 对其每次维修保养应记入机器设备档案中,以利于相关问题的追溯,如:机器设备的报废、使用寿命、供货商估等。
1.0 目的
维护公司政策顺利实施,对不符合事项采取纠正和补救行动,确保公司内部不合格情况的消除及对潜在之不符合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必要的行动以防止不合格情况的再次发生,以至达到整个系统有效的运行。
0 2.0 适用范围
2.1 本公司 SA8000 系统所有要素
2.2 SA8000 管理系统出现不正常,特别是出现的各种伤亡事故。
0 3.0 定义
(无)
0 4.0 权责
4.1 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统筹及跟进事故调查、纠正补救行动的实施。
4.2 各相关部门:负责协调及具体措施的实施。
0 5.0 作业内容
5.1 调查的时机
5.1.1 员工的健康与安全出现潜在的风险或已发生实际性的事故时。
5.1.2 体系审核及管理审中发现的不合格。
5.1.3 员工和相关方投诉。
5.1.4 紧急事故。
5.1.5 在相关利益团体质疑公司存在不符合公司政策的事项时,公司应对该事项进行调查,调查由在该方面有深入了解并与不符合事项没有利害关系的人员组成。
5.2 调查方法
5.2.1 调查人员根据事实写出相应调查报告描述事实,分析不符合或事故原因,呈交 SMR,公司将根据调查报告派相应的人员执行纠正和补救行动,直至事项彻底解决为止,必须保证提供各种信息和资料的员工不受歧视。
5.3 纠正和补救行动的制定
5.3.1SA8000 推行小组制定纠正与补救之行动,并记录于相应的报表上,重大的纠正或补救行动由经理审核,SA 管理者代表批准。
5.4 纠正和补救行动的实施
5.4.1 经批准的纠正和补救行动由 SA8000 推行负责人提交相关部门负责人或责任部门按规定的要求及进度实施。
5.4.2SA8000 推行小组负责以实施进度及效果的追踪、记录,并及时反馈。
5.5 纠正和补救行动检查
5.5.1 对纠正和补救行动的实施效果应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
5.6 改进与巩固
5.6.1 对有效的方法纳入体系文件,并按有关规定执行,所有纠正与补救行动的资料、记录表及文件统一由 SA8000 推行小组保存。
1.0 目的
实行对突发事件(如火灾、台风、水灾、失事件、侵犯员工人身安全事件、火警事故、员工打斗事件、员工、突发生病事件等。)的预防工作,确保减少事故发生的频度和事故所造成的影响。
0 2.0 适用范围
本公司所有从业人员
0 3.0 定义
(无)
0 4.0 权责
4.1 行政部:接报突发事件发生消息后,紧张有序的组织抢救和报警。
4.2 各部门:出现或突发性危险应立即报告行政部。
4.3 安全:全面负责公司安全工作,对突发事件要迅速组织排除。
0 5.0 作业内容
5.1 或突发性危险的预防
5.1.1 行政部安排对全厂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提高全厂人员遵守消防法规和搞好安全及健康工作的自觉性。
5.1.2 安全要积极开展消防检查,排除消防,督促消除安全隐患,建议改善消防安全条件,完善消防设施。
5.1.3 行政部应对重点工种人员进行消防安全教育,对电工、锅炉工和从事操作、保管易燃易爆危险品等有关人员进行消防知识的培训及考核。
5.1.4 所有消防器材必须尽心适当的维护和保养。
5.1.5 本公司在各部门执行“谁主管,谁负责”的消防安全制度,落实逐级防火责任制和岗位防火安全责任制。
5.2 或突发性危险的疏散与救护
5.2.1 当相关人员发现有险情时应时间报告行政部或公司相关负责人,同时就近用灭火器灭火,并敲碎报警按钮报警。
5.2.2 行政部接警后立即用电话向消防部门报警,报警时须说明险情单位地点、险情部位、险情物资,险情情况、报警人姓名及联系方式。
5.2.3 接警后公司安全应以快的速度通知各负责人,成立临时救灾指挥部。
5.2.4 救灾指挥部可应用公司广播,向需要疏散的人员发出通报。通报应根据火情而定,首先是火层,其次是火层以上楼层,再次是可能蔓延的火层以下楼层。
5.2.5 通报时要做到语气温和沉着,稳定员工情绪,避免造成惊慌混乱场面。
5.2.6 疏散工作由各车间主管负责在短的时间内将全部员工疏散到安全地带。
5.2.7 疏散到安全地带以后,行政部应携带职工花名册清点人数,健康安全代表负责伤员的护理工作。
5.3 安全警戒
5.3.1 在疏散的同时,各重要部门必须坚守岗位。如电话总机、水、电负责人。
5.3.2 保安人员一定要协助维持现场秩序。不准无关人员进入危险区,看管好疏散物品,引导消防队进入现场与救灾指挥部组成联合指挥部。
5.3.3 警戒人员应密切监视控制区,如有异常情况,立即报告救灾指挥部。
5.4 日常管理
5.4.1 安全应定期组织有关人员对工作现场所有危害因素进行日常的巡回检查,及时处理有关事故隐患,防止事故的发生和在事故发生时的应急行动。
公司为应对不断变化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取、分享、创新和应用企业需要的各方面知识:
A从失败、临近失败或成功中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B公司员工的知识和工作经验;
C顾客、合作伙伴及供应商等外部方面对企业有益的知识;
D公司内部已经存在的有用知识;
E与竞争对手比较而获得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