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规格:
产品数量:9999 个
包装说明:
关 键 词:贺州制药厂车间
行 业:环保 净化工程
发布时间:2023-02-12
中净环球净化可提供制药无尘厂房、洁净厂房、GMP厂房的咨询、规划、设计、施工、安装、改造等配套服务。
制药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用水;纯化水为原水经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制得的制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纯化水可作为配制普通药物制剂的溶剂或试验用水,不得用于剂的配制。用水是以纯化水作为原水,经设计的蒸馏器蒸馏冷凝冷却后经膜过滤制备而得的水。在制水工艺中通常采用在线检测纯化水的电阻率值的大小,来反映水中各种离子的浓度。制药行业的纯化水的电阻率通常应≥0.5MΩ.CM/25℃,对于剂、滴眼液容器冲洗用的纯化水的电阻率应≥1MΩ.CM/25℃。
GMP车间对制药用水制备装置的要求:结构设计应简单、可靠、拆装简便;为便于拆装、更换、清洗零件,执行机构的设计尽量采用的标准化、通用化、系统化零部件;设备内外壁表面,要求光滑平整、无死角,容易清洗、灭菌,零件表面应做镀铬等表面处理,以耐腐蚀,防止生锈,设备外面避免用油漆,以防剥落;用水接触的材料必须是低碳不锈钢或其他经验证不对水质产生污染的材料,制备用水的设备应定期清洗,并对清洗效果验证;纯化水储存周期不宜大于,其储罐宜采用不锈钢材料或经验证耐腐蚀、不渗出污染离子的其他材料制作,保护其通气口应安装不脱落纤维的疏水性除菌滤器;储罐内壁应光滑,接管和焊缝不应有死角和沙眼。,应采用不会形成滞水污染的显示液面、温度压力等参数的传感器,对储罐要定期清洗、消毒灭菌,并对清洗、灭菌效果验证。
纯化水宜采用循环管路输送,管路设计应简洁,应避免盲管和死角,管路应采用不锈钢管或经验证耐腐蚀、不渗出污染离子的其他管材,阀门宜采用无死角的卫生级阀门,输送纯化水应标明流向;输送纯化水和用水的管道、输送泵应定期清洗、消毒灭菌,验证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反渗透法制备用水的工艺流程为:原水→预处理→一级高压泵→级反渗透装置→离子交换树脂→二级高压泵→第二级反渗透装置→纯水。
中净环球净化可提供制药GMP厂房、GMP车间、制药净化厂房的咨询、规划、设计、施工、安装、改造等配套服务。
制药车间不论开放式操作还是封闭式操作,洁净区的温度都是关键参数,大部分的原料、中间品、产品和工艺都能承受较大的温度范围,但随着暴露时间的增加,温度范围可能减小;通常控制房间温度是用来保证房间内人员的舒适度,制药车间洁净区的适宜温度一般控制在18—26℃之间,健康人坐着工作时,一名工人每分钟释放100000 个微粒(粒径≥ 0.3μm)。为控制洁净区温度范围,冷冻水机组的冷冻水出水温度通常控制在7—12℃;A级和B 级洁净区适宜温度20—24℃,C级和D级洁净区适宜温度18—26℃。
气锁室一般设置在洁净区的出,是用以阻隔外界污染气流和控制压差而设置的缓冲间,这些气锁室通过若干扇门对出入空间进行控制,同时还为穿、脱洁净服、消毒、净化等操作提供场所。常见的气锁室压力设计有三类:梯度式—空气从压力高处通过气锁室流向低处;正压式—气锁室位于压力处,空气从气锁室向外流出;负压式—气锁室位于压力处,空气由外向气锁室流入。、物流通道的气锁室通常采用梯度式的气锁方式,废弃物通道的气锁室通常采用负压式的气锁方式。
相对湿度是空气中湿度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湿度的比值,较高的相对湿度会加快表面微生物和霉菌的生长速度,由此对药品质量产生影响;空调系统通常采用冷却盘管、去湿机、加湿器等进行空气的湿度处理,空气中的湿度取决于通过冷却盘管冷冻水的温度、制冷剂的蒸发温度以及去湿机、加湿机的能力决定;药品生产无要求时,相对湿度通常控制在45%—65%;A级和B级洁净区适宜湿度45%—60%,C级和D级洁净区适宜湿度45%—65%。
中净环球净化可提供制药净化车间、无尘车间、净化工程的咨询、规划、设计、施工、安装、改造等配套服务。
工艺验证要点
1.前处理工艺验证
饮片补充规定,“生产过程由关键工序应进行设备验证和工艺验证”。饮片生产过程的关键工序,如净制、切制、炮炙等应讲行设备验证和工艺验证。饮片生产通常以阶段性生产为一批,通常按照工序进行验证,工艺验证可与设备性能确认合并进行,需要重点考虑:工艺参数的可控性与重现性:收率与物料消耗的稳定性;中间产品或成品质量的符合性。
前处理工序主要进行材的炮制和粉碎处理。药典中规定的材炮制分为净制、切制和炮炙(炮炙分炒、烫、煅、蒸等十七种方法);经净制后的药材称“净药材”,净药材应使用洁净容器或包装,检验合格后入净料库;凡供切制、炮炙或调配制剂的均应使用净药材。
(1)炮制工艺验证
前处理工序验证特点有:
a批的概念尚未产生,以阶段生产产品为一批,以工序进行验证;
b润药工序中润药前应按药材的大小、粗细、软硬程度等分别处理;
c 因炮炙工序差异较大,工艺验证参数和考察质量属性有其特点。
(2)粉碎工艺验证
产品粉碎方式通常包括混合粉碎、套混粉碎和单粉碎。
混合粉碎适用于黏性药材、动物类、含脂肪油较多的药材与粉性药材混匀后粉碎,以保障粉碎效果。套混粉碎适用于细小质硬药材,先单粉碎,然后再与其他药材共粉。单粉碎用于贵细药材、矿物类药材和理化性质的药材。
粉碎工序验证特点有:
a适用于毒性药材的粉碎设备和生产线,必须进行设备确认,确认其防止污染措施的有效性:
b粉碎是易产尘工序,如适用于毒性药材生产,应有专属的消洗规程,进行清洁验证;
c毒性药材依据生产品种配置相应的生产场地、设备或生产线,与非毒性药材生产设施分别立设置,严格分开;有立的捕吸尘装置,排风系统排出的气体应经过滤、集尘,不直接排向大气,应进行设备设施系统性能确认。
2.提取、精制及浓缩工艺验证
提取工序工艺特点有:
a饮片来源广,成分复杂,质量易变;
b药材炮制工艺大部分未经验证,饮片质量不稳定;
c提取工艺未经验证,提取物质量不稳定;
d提取周期长,过程复杂,易受污染变质;
e提取物质量检测手段不完备,产品质量没有保证;
f影响提取质量因素众多,如药材粒度、温度、时间、浓度差、pH等。
通常,提取、精制及浓缩工序要达到的终质量属性包括:无异物、焦渣;溶解性能符合规定要求,相对密度符合规定要求,定性指标符合规定要求;含量指标符合规定要求;微生物限度符合规定要求,提取、精制、浓缩后总固体量符合规定要求。
稳定出膏量是提取工艺验证经常出现问题的考察项目,主要问题如下。
(1)出膏量多
a原因 扩大了设备容积,延长了温浸时间;提取工艺未经验证。
b解决方法 修改工艺,进行工艺试验、收集数据;上报审批、进行工艺验证;控制药材质量,制定药材内控标准。
(2)出膏量不稳定
a 原因 药材质量不稳定;工艺参数不稳定。
b解决方法 进行工艺试验、收集数据,工艺验证;控制药材质量,制定药材内控标准。
3.制剂工艺验证
现代剂型的工艺验证要点和化学药品类似,以工艺的可靠性和重现性为目标,即在实际生产设备和工艺条件下,证实生产工艺流程和控制参数能够确保产品质量。
制剂工艺验证要点包括:
a传统剂型中有一些工艺自动化程度比较低,验证时要老虑人员带来的差异;
b制剂批总量大,总混工艺验证确定批的概念后,后续如制丸工序可能使用多台制丸锅筒,应考虑一致性;
c质量标准较复杂,尤其是定量检测的性,给验证工作增加了一定难度。
D常见共性质量问题有性状、水分、微生物限度、含量、溶散时限、重量差异等。
中净环球净化可提供制药净化车间、无尘车间、净化工程的咨询、规划、设计、施工、安装、改造等配套服务。
原料药精、烘、包净化措施
1.概念
原料药一般由化学合成、DNA重组技术、发酵、酶反应或从天然物质提取制得,它是药物制剂的主要原料。
原料药分无菌原料药和非无菌原料药。前者是要按规定进行法定的无菌检查,后者则不需要作此检查。
不论是哪一种原料药,GMP对其提出的要求主要是精、烘包三个工序。
所谓“精”,即精制,包括精滤、结晶、分离、检验等工序。
所谓“烘”,即干燥,包括干燥、粉碎、混粉、检验等工序。
所谓“包”,即包装,包括包装材料的处理和包装等工序。
2.工艺特点
原料药精、烘、包各工序的特点是:
(1)精滤:对法定要求需作无菌检查的,该工序的暴露部分要求万级内的局部百级;不需无菌检查的,则只要求300000级。
(2)结晶:要求与精滤相同。
(3)分离:注意分离有机溶媒或有气味的品种时,应采取措施,防止溶媒或气味在室内扩散。
(4)干燥(俗称烘干):尽可能采用干燥、混粉一次完成的设备;干燥时所用的空气应经净化处理,达到与生产环境同等洁净程度;尾气需经捕集、除尘后再排放。
(5)粉碎和过筛:应有局部防尘或吸尘装置。
(6)检验。
(7)包装材料处理:注意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应按适当方法清洁消毒,原料药所用的内包材要用经过过滤的用水冲洗,并在4h内灭菌,24h内使用,贮存在与包装同等洁净度级别的贮存室内。
(8)包装:有换批生产时,注意做好清场工作。
3.净化措施
(1)对于一些的原料药品种,如无菌药品强致敏性药物、某些甾体(类)药物、高活性、有毒有害药物等,应分别在各自隔离的空气处理系统的密闭区城中,使用设备生产。
(2)无菌原料药干燥时,烘箱的门应开向洁净室内,空气进口也应开在室内并有空气过滤器;非无菌原料药的烘箱进气口也应装有亚空气过滤器。
(3)为防止微生物污染,纯化水、用水和药液储罐的通气口应装有不脱落纤维的过滤器。
(4)洁净区内应避免使用容易散发尘粒或纤维的物料及用具;进入洁净区的人员数应控制到低限度。
(5)不得用含有石棉的材料作为过滤介质。
(6)使用或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有害气体的原料药精制、干燥工序,在确保净化的同时要考虑防爆、防毒的有效措施。这种情况下净化空气不宜循环使用。
(7)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8)中间产品的质量检验与生产环境有交叉影响时,其检验场所不应设置在该生产区内。
(9)使用敞口设备或打开设备操作时,应有避免污染的措施。
(10)更换品种时,必须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在同一设备连续生产同时,如有影响产品质量的残留物,更换批次时,也应对设备进行彻底的清洁。关于“批”的定义参见附录GMP(1998)。局部防尘、吸尘和排放尾气的净化措施参照片剂的有关规定。